張越 趙宇/文
近期,深、滬兩市出現大幅震蕩,股市大好形勢之所以在7月底到8月初終結。7月30日,深滬股市大跌逾5%,其中上海A股跌穿2000點整數關,在黑色一周過去之后,8月已過的日子對股民來說依舊漆黑一片,股指再次不守1900點一線,大幅下挫的股市此時此刻是如此地決絕。當人們在問:好好的股市咋就說崩就崩了,不是說上半年宏觀經濟發展十分看好,不
是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時,我們卻看到了部分新聞媒體盛傳二種說法,一是銀廣廈事件大挫股民信心,二是5000億違規資金大量撤退。誠然本次股市的回落有其內在的原因,但是部分新聞媒體的慷慨陳詞也同樣功不可沒。我們不禁要問:作為證券從業人員和媒體是應該從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出發保護市場,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惟恐天下不亂、嘩眾取寵,不顧職業道德對所報道的事件推波助瀾。
一、違規資金規模是怎樣炮制出來的?
違規資金出逃曾被視為導致股市近期暴跌的元兇之一。可是,據央行官員最近指出:所謂違規資金有五千億之說純屬無稽之談。那么,人們不僅要問,那個說得像模像樣、搞得人心惶惶的違規資金規模是怎樣炮制出來的呢?
市場上流傳的違規資金規模甚至遠遠大于五千億,實際上完全是捕風捉影的產物。用一句套話來說,可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事出有因”指的是銀行查處違規資金。7月24日,有消息披露,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成立金融監察局,其任務之一就是查處銀行資金違規入市,加強對金融犯罪的打擊。7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嚴肅查處沈陽部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違規承兌貼現資金流入股市的行為和有關責任人,包括暫停承兌貼現業務和撤職、取消在金融機構終身任職資格等處分的消息見報。業內人士認為,流入股市的違規資金一旦逃離,必然導致股市大跌。“查無實據”,即純屬猜測推算,是沒有可靠根據的,其中難免夸大其詞,謊報軍情,以致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恐慌。
現在看來,傳言的出處大致有二:其一,有報道估計,違規資金在6000億元左右,占股市流通市值的1/3多,這些資金大多是企業通過票據貼現騙取銀行貸款炒股的。支持其推斷的據說是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的《2001年二季度貨幣執行報告》,該報告稱上半年我國企業貸款5000億元,而企業存款只有1000億元,其中的4000億元差額沒有按照規定進入實業投資或貿易領域。很明顯,即使這里引用的資料無誤,與前文所指高達6000億元的違規資金還有2000億的差距,而且即使是用非所貸的4000億銀行資金,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其偷偷進了股市。其二,某學者指六、七千億私募基金來歷不明的說法,被以訛傳訛,變成了這六、七千億私募基金都是違規資金。這是很不嚴肅的的說法。目前關于私募基金規模的判斷其實都不過是一家之言,是不足為憑的。即使私募基金規模確實有六、七千億或者更多,而且其中確有違規入市的銀行資金,那也不能說這六、七千億私募基金都是違規資金。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等于中國股市這么些年來都是違規資金充斥股市?這顯然不符合股市的實際狀況。
這里需要指出,目前市場調查報告盛行捕風捉影,對輿論導向起了不好的作用。廣為流傳的私募基金報告,就是在沒有對私募基金進行正面的切實的調查,并未掌握有關私募基金規模和資金來源的確切資料的情況下,憑主觀分析和臆測得出私募基金規模竟有八、九千億之多的結論,其可信程度大可置疑。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報告連什么是私募基金都沒有搞清,就張冠李戴,妄作推論。這種捕風捉影的作風是極不嚴肅的,作為學術報告固然不足為訓,作為政策研究的參考,則有害無益,謬種流傳,更易誤人視聽。
二、不要看誰都象銀廣廈
從銀廣廈事件我們應該看到監管部門、投資者律師和司法部門也絕不會袖手旁觀。在今天的證券市場上,銀廣夏“造假工程”被曝光、被清算,已是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必然!
我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信心,就是從這種必然中產生的。然而,遺憾的是銀廣廈事件還沒有徹查清楚,部分新聞媒體的調查如:“銀廣夏兩年來的全部對德出口不過480多萬美元,從2000年至今銀廣夏的出口額僅為3萬美元;及為生產那種能夠出口獲得巨額利潤的“萃取產品”,公司已經出資2.8億元,于今年6月在安徽蕪湖建成新的生產線。”等事件是否真實。就有好事者提出某某股票是下一個銀廣夏,直到該公司發出澄清公告后才閉嘴。更有甚者說什么“中國證券市場卻儼然成了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特區。證券市場被弄成了散發著陣陣惡臭的垃圾堆放場!”
股市漲跌是正常現象,對股市漲跌的成因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從事實出發,不作科學分析,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危言聳聽,就不正常了。在事關股市大局穩定的問題上,應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捕風捉影實在要不得,而惟恐事情不大,語不驚人,不惜以訛傳訛,極盡嘩眾取寵之能事,為了個人利益卻打著為中小投資者討公道的幌子,誤導視聽、惟恐天下不亂之嫌,這是更加要不得的。(編輯:月)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