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繼本周二新股安陽鋼鐵跌破發行價之后,上市才半個月時間的“巨無霸”中國石化也在周三跌破了發行價。新股上市不久就跌破發行價是近年來所罕見的,這將直接導致一級市場面臨不可低估的發行風險。
其實,一級市場出現發行風險并不意外。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和配股跌破發行價此前已屢見不鮮,而近來更是出現多家公司增發新股和配股遭中小股東“用腳投票”。前不久完成增發新股的春蘭股份在一級市場上的超額認購倍數僅1.00283倍,創下增發新股申購的最低紀錄。春蘭股份增發后,股價跌破19元的增發價,讓申購的投資者集體被套。大商股份、浙江廣廈、巨化股份等都無奈地由承銷券商大量包銷配股余額,其中浙江廣廈截至配股最后繳款前一日,僅完成申購計劃的16.8%。
上市公司募股融資遭遇如此困難,公司老總或許只能抱怨“生不逢時”,若在行情火爆時發行肯定不成問題。但事實上,一級市場黃燈頻閃的原因并沒有如此簡單,不僅僅是二級市場低迷的問題。從本質上說,一級市場出現發行風險,是市場化改革必然會碰到的問題。改革的目的雖不是讓上市公司在發行市場上碰壁,但改革打破了傳統的發行價確定方式,自然引起高估的發行價被市場喝倒彩。例如,安陽鋼鐵的發行價明顯有高估之嫌。安陽鋼鐵流通盤2.75億股,發行攤薄后2000年每股收益0.36元。與周二收盤時邯鄲鋼鐵13.85倍、杭鋼股份17.6倍等其他鋼鐵股的市盈率相比,安陽鋼鐵18倍多的市盈率決定了該股短期上升空間有限。至于中國石化跌破4.22元的發行價也不突然,按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該股目前22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經不低。
新股上市不久跌破發行價,及上市公司再融資屢屢擱淺于發行價,值得發行人和承銷商深思。核準制的推行放開了發行價格,但價格放開不等于可以隨意高價發行,也不意味著上市公司可肆意圈錢最大化。發行上市后在二級市場上受挫,實際就是市場機制對發行價過高的修正行為。在目前情況下,有三個問題尤其應引起注意:一是一級市場投資者風險意識較差。新股發行風險的增多,表明一級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新股不敗的舊觀念和暴利心理應該盡早擯棄。二是對機構投資者的眼光不可偏信。中國石化發行時曾十分受寵,申購凍結資金創下中國股市又一項之最。中國石化上市和發行的表現“判若兩人”,既有市場因素,也是當時機構投資者過于追捧留下的后遺癥。在這方面,增發新股曾有過教訓。晨鳴紙業去年由B股增發A股,被機構投資者網下詢價“捧”出20.8元的發行價,結果上市幾天就跌破發行價,從此一蹶不振,最低跌至16元多。看來,在以散戶為主的國內市場上,發行申購時機構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并不代表市場中的大多數。三是承銷券商也應增強風險意識。發行風險極可能把承銷券商一起栽進去,券商應該幫助發行人更好地判斷市場,使發行價爭取創造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雙贏。對券商來說,過去可以不重視發行價的定位問題,但今后必須在這方面體現出責任心。
跌破發行價既不是壞事,也不是市場化改革的錯。放開新股發行價的目的就在于縮小一、二級市場間的價格差,抑制一級市場認購新股的暴利。如今一級市場上黃燈頻閃,安陽鋼鐵和中國石化相繼跌破發行價,顯示市場機構已開始發揮作用。新股認購暴利和上市后高舉高打炒作新股,是目前股市中仍然存在的投機泡沫。由跌破發行價帶來的陣痛,將有效抑制投機泡沫,并打擊上市公司長期存在的“圈錢”意識。跌破發行價亮起的一級市場黃燈,是證券市場成熟度提高的又一標志。對此,上市公司、券商和投資者都應該相應地調整策略。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