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備
推遲上市并暫停回購的20年期新債,在比慣例晚10天后掛牌上市了。
在公布暫停回購的消息后,原本大受歡迎的本期新債,突然身價大跌,變成不少承銷商心中的一塊心病。隨著輿論對新債上市定價預期越來越傾向保守,不少承銷商和投資機構
、尤其是一些中小機構,越來越為如何脫手這批新債而急得上火。
從囤積居奇到急于出手,一些承銷商的態度轉得這么快,顯然和新債的基本面沒有多大的關系。一位圈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暫停回購,等于斷了承銷商的資金鏈,這叫他們的“空手道”還怎么玩?其實,這樣的來錢過程其實并不復雜:承銷商通過招標,先拿到數量上最符合自己胃口、但卻遠超自己實際本錢的新債,除去分銷給客戶的新債,承銷商再拿著剩下的部分,通過國債回購融到等額的資金按時繳付財政部。雖然新債可能尚未上市,但這樣的回購融資和反回購還錢,卻可以照樣一直“良性循環”下去,直到新債上市,他們再利用當日證券差額清算的“空子”,當天先還上回購融資解凍抵押券、再拋掉新債回籠資金,幾個來回,巨額承銷基數上產生的承銷費、二級市場差價以及額外搖新股的“外快”收入,減去融資成本和期間人員開銷,已讓承銷商賺得盤滿缽滿,而其成本,幾乎沒有。
于是,暫停回購后,不少一直打著這個如意算盤的承銷商或機構(也可參與回購),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資金鏈在新債上市推遲的同時,一下子被掐斷。如果他的自有資金難以及時補足,就會發生回購欠庫,由于這是比透支更嚴重的違規,所以機構的變調,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不少業者認為,機構投資者才是債市的主力軍,散戶投資者大量持有國債,會導致國債沉淀,不利于發揮債市的調節功能和經濟杠桿作用,但是承銷商此前的惜售,不僅危及到了散戶的投資權利,更重要的是將導致債市價格的過度投機。
此番推出20年債可謂意義深遠,為的是探索嘗試催生和建立交易所長期國債市場,樹立長期國債市場利率的權威。在這個大背景下,任何為牟取局部利益而將導致價格偏離、市場紊亂的企圖,都是不足取的。所以,暫停國債回購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抑制部分機構在本期國債上的投機行為,擠出其中的炒作泡沫,并迫使這些短線炒家向市場投放國債,方便散戶投資者購買。
對新政策反應激烈的,還只是局限在那些融資套券、夢想“空手套白狼”的承銷商或機構范圍內。不少參與此次新債承銷的實力機構都表示,新政策對他們基本沒影響,“該賣的都賣了,頂多自營的部分上市價低些。”一些資本金規模本來就大的券商和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再多國債恐怕也吃不飽的保險公司,顯得最為坦然。或許,靠那些機構回吐的新債,他們趁機還能額外賺上個承銷費什么的。
周一開盤什么價?市場非常關注。有觀點認為,本期國債因為暫停回購,會增加承銷商或機構的持倉成本,使繼續炒作成為可能,不排除市場可能會抬高價格。不過,這樣的可能性實在不大,一方面,一只新債的規模就上百億,在缺乏一種市場氣氛的情況下,要依靠局部資金撬起債券的投機空間,難度已經不小;另一方面,由于回購繼續暫停,壓縮了不少與此相關的投機價值,其對新債的定價會產生不小的壓制力。
跌破面值的可能性也不大。具有優厚發行條件的本期國債,自身仍具備相當的投資價值;此外,交易所在上周五的新債上市通知中就已明確,“已使用新債從事回購交易并形成欠庫的,登記公司將實施凍結現券”,這份通知要求有關會員要處理好和委托人的交收關系。很顯然,即使急于套現的欠庫者,現在也只能先想辦法“拆東墻補西墻”、墊上欠庫款,再解凍新債套現解急。綜合來看,不破面值,但也沒多少高開幅度,穩步前進,應是新債初始定價最有可能的結果。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