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廖暉
近期證券市場的持續走低,使以“保本保底”為主要形式的券商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
資產管理一直是一些大券商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尤其是在前兩年的市場行情中為這
些券商的利潤作出過重要貢獻。
為吸引資金,多數券商都對委托客戶有“保本保底”的承諾。一般都是每年8—12%的回報甚至更高,至少都會有個保底的承諾。由于資產委托的客戶很多都是券商的投行客戶或者是自營客戶,與券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了維系今后的業務關系,券商一般都比較信守承諾。
但在今年持續走低的行情中,券商所管理的龐大資金難以離場。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又缺乏避險機制,無法對沖避險,不少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虧損。據業內一些高層人士透露,個別券商管理的資金已有相當程度的縮水,如果加上固定年回報率,已經接近券商自有資金的規模。面對如此大面積的虧損,券商自顧無暇,當然也談不上“井中救人”了。有專家預測,如果下半年股市行情持續低迷甚至進一步下行,這些券商經營將大受影響。即便是目前一些資產委托客戶要求終止協議,券商資金周轉也將大成問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指出,最可怕的還在于這并非個別現象,區別只是問題輕重不同。
因此,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問題和矛盾的早日暴露也是一件大好事,有關部門應該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早日推出券商資產管理的有關辦法。
專家們認為,首先要根據券商歷年經營自營的業績、有無違規行為、公司整體素質等各方面的條件,確認券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資格;其次,應要求資產管理的規模與資本金相稱,有一個適當的比例,在目前國內的單邊市場上,這一比例最好不要超過自有資金的3倍;第三,每年應該按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第四,應該禁止目前這種“保底保本”的資產管理形式。券商憑借自身的品牌、信譽和專業水平吸引客戶,客戶與券商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甚至可以逐步像美林證券那樣向資產管理的客戶收取年費。
業界現在已經形成共識:資產管理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管理得當而且有配套的風險控制手段,那么資產管理可以給券商帶來大量的客戶和財源;如果管理不當,則是風險的源頭、危機的淵藪。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