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韜陸永麗
股市在7月上、中旬連續陰跌之后,7月21日收了一根還算不錯的小陽線。可誰也沒有想到,緊接著從7月23日開始,股市便不由分說地進入暴跌期,直跌得人們心驚膽戰,大呼:“熊”來了!
上證綜指狂瀉228點,6000億市值灰飛煙滅
從7月23日暴跌行情的降臨到8月10日的三周當中,上證綜合指數從2183點下降到1955點。更出現了兩個慘烈的“黑色星期一”。就在這么十幾天當中,上海和深圳兩地股市市值縮水超過6000億元。
經歷了幾年來最為劇烈的暴跌后,國信證券的股民李先生對記者說,這一陣子他每天都在滿懷希望地盼反彈,但每次都是失望而歸,自己投進股市的6萬塊錢已經損失近半。他說:“到現在,對我們散戶來說,已經不是割不割肉的問題,而是面臨著要‘卸胳臂卸大腿’了。”
對于引起此次股市大跌的原因,盡管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大家一致認定的,那就是國有股減持、清查違規資金、新股發行過于集中和不少獲利盤離場等四大利空消息在短期內迅速釋放,構成了大盤下跌的巨大動能。
股市的漲跌同商品價格的起落是一樣的:商品市場中對于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商品的即時價格;證券市場上對于資金的供求則決定了市場短期走勢。況且,我國的股市歷來就是資金推動型的。所以,資金面上的這四個利空一經推出,在市場上立即體現為強烈的賣出信號。
國有股減持,堪稱是促成“熊局”的首要因素。減持辦法一經公布就開始拖累大盤,主要是人們對減持的定價頗有微詞:按市場價減持,大大高過國有股的凈資產。經濟學家吳曉求認為,國有股的凈資產都在1.53元以下,現在卻以20多元賣出,顯然是不合理的。現行的減持做法必然會阻礙股市的發展。
查處違規入市資金毫無疑問是此次下跌的導火線。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受入世沖擊最大的就是金融銀行業。業內人士認為,管理層徹查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意在保證入世后國家的金融安全。但據分析,目前股市的資金構成中,大約有6000億元左右屬于各種信貸資金,基本上支撐了股市的“半壁江山”,銀行資金的撤離必然使市場價格大幅下移。更何況,現有上市公司中的500—800家都在直接或間接通過各種不同方式參與股市,有的委托理財參與炒股,有的參與申購。這些都扭曲了目前股市的基本功能。
股市頻繁擴容是跌勢的催化劑。以核準制發行新股的辦法推行后,新股發行市盈率成倍上漲,高市盈率激發了一大批公司上市融資的欲望。近來,新股發行、老股增發的步伐明顯加快,這些都占用了大量的資金。
最后,獲利出局者又踹了大盤一腳。有資料顯示,在去年這個股市大牛年當中,有超過半數的投資者獲利。今年上半年股市也基本保持了上升態勢。股市在屢創新高的情況下自然面臨著較大的獲利拋盤的壓力。“漲久必跌,跌久必漲”也是股市的自然規律。
現在股市最缺的是信心
如今到證券營業廳里走一走,你就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上市公司只會不擇手段地圈錢,我投進去的錢現在還不知道被誰揮霍了?”“這股票一套就套了我三四年,要能解套,我再也不炒股了!”股民們的話雖然有些偏激,但也揭示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普通股民開始對股市缺乏信心。
投資者的信心是維系股市正常發展的核心力量,尤其在暴跌的股市中更為重要。信心來自何處?它應該來源于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說到底是有賴于上市公司合法守規的經營和良好的業績。
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目前國內上市公司質量如何呢?客觀地說,上市公司的總體質量比起其他企業的普遍水平還是要高的,但質差者也不少。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明顯支撐不了過高的股價。深圳某媒體上個月發表了對于股市100強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其分析的1030家上市公司中,實際股價與基本面股價大體一致的只有179家,僅占19%,股價明顯過高的有673家,占65%。
在今年的中報披露過程中,一些在股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傳統藍籌股業績忽然“變臉”,對市場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連清華紫光、四川長虹、深康佳這些一直以穩健、績優著稱的上市公司都發出了預警和預虧公告,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感能不大幅喪失嗎?
一方面是業績難料,而另一方面卻是熱衷于圈錢,上市公司紛紛提出增發卻又吝于分紅。去年,滬深兩市共有184家公司實施配股或增發,籌集資金740億元,截至今年7月中旬,擬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籌資總額就超過去年再融資的總額。今年以來,有106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或配股,在實施增發的15家中有7家公司8月6日的收盤價已跌破了增發價。在不少投資者看來,上市公司的這股再融資熱,已演變成肆無忌憚的“圈錢運動”。有關統計表明,在滬深兩市實施過再融資的公司中,曾經或現在戴上ST帽子的有59家,2000年底出現虧損的有55家。據最新的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業績預警顯示,其中四成多去年以來曾在證券市場上剛實施過再融資。
另一方面,截至8月1日,深滬兩市已公布中報的262家上市公司中,僅有21家公司準備分紅送股。在擬派現的18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派現額只夠交稅。
比起上市公司的質量不高、只進不出,更讓股民寒心的是業績造假。自本月初以來,“銀廣夏”事件曝光,媒體紛紛撰文揭露此事。銀廣夏,這只曾號稱“世紀牛股”的績優股,其業績竟是通過造假來實現的!目前,證監會已正式立案稽查此事。這顆重磅炸彈已經在股市中爆炸,它的摧毀目標直指投資者的信心。
手中還有1000股銀廣夏的張先生說:“做夢都沒想到,本來引以為豪的一只好股怎么轉眼間就變成這樣了呢?就這么賠上老本,我實在有點不甘心。”曲女士一向信奉理性投資的理念,買的都是績優股,“銀廣夏”事件一曝光,她直感嘆,難道理性投資也不行了嗎?業內專家指出,現在最令人不安的是,市場中還有幾個銀廣夏?倘若市場里處處都是陷阱,誰還敢買股票?
今天力除弊端是為明天股市長治久安
冷靜地思考一下,不難看出,盡管這次暴跌有政策面的關系,但這些政策正是觸及到了一些根本性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恰恰關系到股市的生死存亡,如不解決,我們股市的暴漲暴跌就會更加頻繁。長痛不如短痛。今天力除弊端帶來的疼痛就是為了股民的權益最終得到保障,為了股市得到長治久安。
說我國的股市是政策市也好,消息市也好,歸根結底股民們買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市最終還是要回歸價值,還是要落實到上市公司的質量上來。因此,專家提醒投資者,股市“救市主”不是一兩條消息,而是一個更加規范的市場和在市場上扎實經營的上市公司。真實、充分、及時的信息披露和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才是股市的根本。這也許正是這次股市暴跌帶給人們的有益啟示。《環球時報》(2001年08月14日第十三版)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