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文
違規資金出逃曾被視為導致股市近期暴跌的元兇之一。可是,據央行官員最近指出:所謂違規資金有五千億之說純屬無稽之談。那么,人們不僅要問,那個說得像模像樣、搞得人心惶惶的違規資金規模是怎樣炮制出來的呢?
市場上流傳的違規資金規模甚至遠遠大于五千億,實際上完全是捕風捉影的產物。用一句套話來說,可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事出有因”指的是銀行查處違規資金。7月24日,有消息披露,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成立金融監察局,其任務之一就是查處銀行資金違規入市,加強對金融犯罪的打擊。7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嚴肅查處沈陽部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違規承兌貼現資金流入股市的行為和有關責任人,包括暫停承兌貼現業務和撤職、取消在金融機構終身任職資格等處分的消息見報。業內人士認為,流入股市的違規資金一旦逃離,必然導致股市大跌。“查無實據”,即純屬猜測推算,是沒有可靠根據的,其中難免夸大其詞,謊報軍情,以致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恐慌。
現在看來,傳言的出處大致有二:其一,有報道估計,違規資金在6000億元左右,占股市流通市值的1/3多,這些資金大多是企業通過票據貼現騙取銀行貸款炒股的。支持其推斷的據說是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的《2001年二季度貨幣執行報告》,該報告稱上半年我國企業貸款5000億元,而企業存款只有1000億元,其中的4000億元差額沒有按照規定進入實業投資或貿易領域。很明顯,即使這里引用的資料無誤,與前文所指高達6000億元的違規資金還有2000億的差距,而且即使是用非所貸的4000億銀行資金,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其偷偷進了股市。其二,某學者指六、七千億私募基金來歷不明的說法,被以訛傳訛,變成了這六、七千億私募基金都是違規資金。這是很不嚴肅的的說法。目前關于私募基金規模的判斷其實都不過是一家之言,是不足為憑的。即使私募基金規模確實有六、七千億或者更多,而且其中確有違規入市的銀行資金,那也不能說這六、七千億私募基金都是違規資金。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等于中國股市這么些年來都是違規資金充斥股市?這顯然不符合股市的實際狀況。
這里需要指出,目前市場調查報告盛行捕風捉影,對輿論導向起了不好的作用。廣為流傳的私募基金報告,就是在沒有對私募基金進行正面的切實的調查,并未掌握有關私募基金規模和資金來源的確切資料的情況下,憑主觀分析和臆測得出私募基金規模竟有八、九千億之多的結論,其可信程度大可置疑。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報告連什么是私募基金都沒有搞清,就張冠李戴,妄作推論。這種捕風捉影的作風是極不嚴肅的,作為學術報告固然不足為訓,作為政策研究的參考,則有害無益,謬種流傳,更易誤人視聽。
股市漲跌是正常現象,對股市漲跌的成因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從事實出發,不作科學分析,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危言聳聽,就不正常了。在事關股市大局穩定的問題上,應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捕風捉影實在要不得,而惟恐事情不大,語不驚人,不惜以訛傳訛,極盡嘩眾取寵之能事,則有誤導視聽、惟恐天下不亂之嫌,這是更加要不得的。《國際金融報》(2001年08月15日第四版)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