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芃
昨天,15.4億中石化A股正式上市,發行價為4.22元,下午收盤時該股價格僅為4.36元。即便如此,尚不排除有機構為其托盤之嫌。更有市場人士預測,中石化日后跌破發行價也是可能的,一級市場的收益已大大縮水。近來,股市已成為上市公司融資、再融資的圈錢場所已為眾人所共識,國內股市近期最大的圈錢個案落得如此收場,股民對此番圈錢把戲的態
度不待開口,二級市場的表現已作了最好的詮釋。
無獨有偶。據悉,曾以36.68元的破紀錄價格發行了核準制下第一股的用友軟件公司近日宣布,其籌集到的9億多元資金中,有3億元投資國債。記者曾在今年4月底采訪了用友的董事長王文京,在談到用友剛剛以天價融得的巨資時,王文京信誓旦旦表示,公司早在兩年前就進行了投資項目論證,已通過政府審批的項目資金缺口是8.03億元,此外還有正在談判的項目和擬議中的軟件廠商收購等,9億多籌資有明確的去處。言猶在耳,巨額資金已用作他途。用友這般口碑良好的公司尚如此出爾反爾,上市公司圈錢說謊風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去年,滬深兩市共有184家公司實施配股或增發,籌集資金740億元。而截至今年7月中旬,擬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籌資總額就超過去年再融資的總額。今年以來,又有106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或配股。其中實施增發的有15家,其中7家公司8月6日的收盤價已跌破了增發價,占其中的近一半。在不少投資者看來,今年3月出臺的改革措施降低了證券市場再融資門檻,上市公司隨后掀起的再融資熱,已演變成肆無忌憚的圈錢運動。
過度的再融資非但浪費證券市場資源,而且直接傷害投資者,導致整個市場出現信心危機。有關統計表明,在滬深兩市實施過再融資的公司中,曾經或現在戴上ST帽子的有59家,2000年底出現虧損的有55家。另外,最新的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業績預警顯示,其中四成多去年以來曾在證券市場上剛實施過再融資。面對不斷升溫的再融資熱,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圈錢的恐慌心理日趨加重。
上周末浦發銀行推出增發預案,本周一其股價便牢牢釘在了跌停板上,從而成為股市重蹈“黑色星期一”的導火索。
上市公司真的需要這么多錢嗎?除了用友,太太藥業也把5.6億元用于購買國債;閩東電力IPO共籌集了11億元左右資金,公司慷慨地把其中的3.6億元進行了委托管理。這種活兒難道投資者不會干,非要請上市公司圈錢來做?更為嚴重的是,上市公司圈來的錢一時沒有好去處,便順手交給了委托理財,這其中又隱藏了多少的“貓膩”?有專家擔心資金委托管理將成為職工股之后的又一個腐敗溫床,倘真如此,胡亂圈錢的上市公司亦難辭其咎。
新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看上去的宗旨是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市場化程度,但這一目的尚未體現,市場的表現已將它演變成了可以利用的缺陷制度設計。由再融資熱掀起的圈錢運動,已成為證券市場發展新的隱患。然而追究起來,上市公司有多少錯卻很難說,放著有錢不賺那是傻瓜,誰叫市場上存在這種機會呢?
從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IPO或增發新股的價格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因為發股價高,每股凈資產就高,這樣凈資產收益率就很難能夠同步跟上,這會對公司的管理層形成極大的盈利壓力。可是反觀中國,在產權歸屬尚難真正明晰,國有股“一股獨大”難改,公司管理層根本沒有經營壓力的情況下,試圖引入市場化的再融資做法,肯定產生與初衷“南轅北轍”的市場結果。其實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并無多少深奧的道理,也不是非得通過實踐才能得以印證。連一般投資者都能預見的結果,遺憾的是某些決策者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在市場中實施。從內部職工股到戰略投資人,再到如今的國有股減持,每一項新政策的出臺,都留下了相當的“尋租”空間。這些政策舉措的出臺,不僅極大地傷害了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給年輕的中國股市埋下了“尋租”、可能滋生腐敗的隱患。這些行為任其所為都可能給中國股市、金融業甚至是整個經濟帶來難以化解的系統風險。管理層雖然一直聲稱要加強監管,規范股市,但如果不從制度層面上讓這種“尋租”行為斷根,那么治標不治本,難醫中國股市之沉疴。謂余不信,上市公司瘋狂圈錢與股市的“跌跌不休”便是一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