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7月28日為止,已經有約150家上市公司預虧或預警,其中,預警的上市公司占了51家,達到了1/3多。在這51家預警公司中:10家公司2000年度剛剛上市;21家公司去年以來曾進行過再融資;不少公司今年正準備推出再融資計劃。令市場對上市公司運用資金的能力大打問號。
與此同時,部分被視為具有“藍籌”意義的上市公司拉響預警警報,市場對此反響強烈。預警上市公司與預虧上市公司的本質不同在于:預虧公司大部分處于正在資產重組或即將進行資產重組的公司,多年來的業績本不優良,ST、PT公司占據了其中大部分,市場投資者對這部分公司預虧早就有預期,在它們預虧的同時,投資者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投向其重組進程是否加快等方面上。而預警公司則不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原先的績優公司,它們從市場中募集了大量的資金,對這部分公司突然“變臉”,投資者感到措手不及。如:清華紫光、風華高科、光彩建設、惠天熱電。這些上市公司基本代表了某個行業或某個高科技板塊,是眾多上市公司中“藍籌”的象征。連這樣的公司業績都大幅度下降,市場還有真正適合價值投資的品種嗎?
從預虧原因來看,上市公司脆弱異常。預警公司在公告中除了主要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產銷失衡、成本費用上升而業績大幅度下降外,還包括不可抗力、執行新的會計制度、國際市場影響、設備大修理、打價格戰、稅收政策調整、補貼收入未計入利潤、稅收調整、行政干預等等因素,理由五花八門。讓投資者感到,上市公司與一般企業相比,并不具有特別的競爭力,外部市場的小小變化都會導致上市公司無法生存,一些公司的收益率甚至遠達不到銀行利率的水平。
(浙江證券研究所 夏玉立)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