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文
今年中報已拉開序幕,盡管到本周末才公布47家,但已經展現若干新景觀。
老“四項計提”加新“四項計提” 股東權益再打折
所謂老“四項計提”,指的是應收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按照財政部規定,今年中報在此“老四項”基礎上又增加了“新四項”,即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委托投資的減值準備。受這“新四項”沖擊,又有一批公司將“大刀闊斧”地調減收益,雖然對當年利潤影響不大,但股東權益畢竟削減了一大塊,送轉股的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如精密股份,因“新四項”影響調減609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調減5829萬元,而截止到去年底,公司固定資產總共才1.69億元,三分之一被一刀砍去,可見大部分是“老爺設備”,光靠每年的那一點“直線折舊”,遠跟不上資產貶值的速度。這一計提,使精密股份的股東權益頓時減少十分之一。
又如信聯股份,“新四項”累計影響2859萬元,其中無形資產調減2598萬元,那是當年信聯新大股東入主時置入有線電視網的“無形資產”,現在看來,那“有線電視網”并不像當初宣傳的那么值錢,只好予以“調減”,還不知2598萬是否調減到位。看來新的會計政策一來,某些公司真的要傷筋動骨了。
“扣除前”和“扣除后”重新認定
從2000年年報起,監管部門強調,上市公司必須在公布凈利潤同時,披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鑒于相當部分公司對“扣除”項目各行其是,有的明明是非經常性損益也不予扣除,誤導了投資人,證監會后來又發文明確規定哪幾項屬“非經常性損益”,必須扣除。正是根據上述規定,不僅今年中報的“扣除前”和“扣除后”需嚴格規范,上年度已經公布的不那么規范的“扣除前”和“扣除后”也需重新認定。
信聯股份去年年報公布凈利潤為6115萬元,每股收益0.35元,比1999年增長62%,其中“扣除后”為6037萬元,給人一種公司重組后主業大幅提升的印象。今年中報一公布我們才發現,原來去年“扣除后”僅1724萬元,利潤突增大部分來自偶然性收益。正當我們對信聯董事會怎么會連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收益也分不清感到吃驚時,公司數日后又發布更正公告,去年的“扣除前”和“扣除后”變成了3264萬元和-1127萬元,凈利縮減一半,主業干脆就是虧損的。與此同時,今年中報“扣除前”和“扣除后”為878萬元和735萬元,數日后更正再降至878萬元和510萬元,不知信聯此舉算不算“虛假陳述”?
中期少送股 難掀業績浪
去年年報就已出現送股公司減少、現金分紅增多現象,這種情況恐將長期延續下去。在47家公布中報的公司中,僅五糧液、江蘇吳中、思達高科、PT渝鈦白等4家推出送股方案,除此之外多不分配。其原因一是如上所述,經過“老四項”和“新四項”計提,股東權益一再調減,送轉能力大受影響;二是中報季節市道不好,送了也白搭;三是前幾年大送大轉的一些公司,現在大多成了績差、績平股,促使尚未送轉的變得謹慎起來。中國股市前幾年的所謂年報行情和中報行情多是股本擴張行情,而并非真正的“業績浪”,沒有了股本擴張,“浪”自然掀不起來了。
最讓人關注的是新股、次新股。投資者以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股本小、公積金高,年報大多未送,極有可能留待今年中期送轉,于是前一陣次新股大出風頭,殊不知已公布中報的長春燃氣、眾生制藥、興發集團、九龍電力等次新股,居然一個不送。
如1999年上市的興發集團,總股本和流通股不過1.6億股、4000萬股,兩年來年年10派1,就是不送股。其原因除了上文所列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過去配股有30%限制,為了多圈錢必須先把盤子做大,而今時興增發,想要多少就圈多少,而且股本資源珍貴,與其送給股東,不如留作圈錢之用。此外,一部分新股、次新股正在擠干上市包裝的水份,一時也顧不上送轉。如長春燃氣,今年中期凈利潤2383萬元,比上年下降20%,原因就在于壞賬準備由3%提高到6%,調減凈利潤939萬元,而如果去年也按6%計提壞賬,凈利潤也將隨之減少,發行價自然要隨之降低;類似的還有眾生制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影響去年凈利600余萬元,等等。
不再披露股東人數小小知情權被剝奪
中報、年報公布股東人數,已成多年慣例。今年中報不知為什么,已很少有公司做這樣的“老實人”。滬市已公布中報的20余家公司中,筆者所見僅宇通客車一家。本來,中國股市已經是“股不在好,有莊則靈”,且股股有莊,莊家眼明心亮,散戶稀里糊涂。好歹通過一年兩次的公布股東人數,中小散戶尚能粗略地、很滯后地了解籌碼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作為實際操作的依據之一,如今,就是這么一點可憐的知情權也被剝奪了。(完)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