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家族制的囹圄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4日 07:46 中國經濟時報 |
-本報記者 林春霞 正泰的初創階段,正是中國市場經濟的雛形初成階段,那時溫州家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家族企業機制靈活、決策快速的優越性,在創業初期幫助一批企業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但后期卻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因此,不少民營企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進行了多次家族產權制度改革,在家族困惑中實現突圍,正泰就是一個家族制改革比較徹 底的典型。南存輝通過多次股權稀釋,產權制度改革,對家族成員權力的剝離,逐步實現了從“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的跨越。南存輝率先“革家族的命” 眾所周知,家族企業單一股權結構所凸現的多方面弊病,逐漸成為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制約因素。 在家族企業中,單一的股權結構不僅制約了資金來源渠道的多元化,使企業抗風險能力降低,而且家族外的骨干成員無法進入企業核心層,成為股東,導致企業凝聚力下降。此外,法人治理結構人員單一,企業的決策和經營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容易造成企業生產和決策失誤。 家族企業的封閉性等普遍致命弱點,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開始困擾著正泰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家族制已無法適應正泰對資金、高素質人才、科學管理和決策的需求。于是,1994年,南存輝以正泰全資公司“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為核心,與48家有生產協作關系的企業進行聯合,組建了“正泰集團”。由于此次正泰的股份結構、集權分權、管理層次并未進行根本性調整,也未形成規范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反而出現了“企業多、法人多、管理難”的局面,導致企業“集而不團”。 面對嚴峻形勢,1996年,南存輝再次揮動改革“三板斧”,開始“革自己的命”,對家族產權進行重大調整,稀釋南氏家族股份,廣泛吸收家族成員外的股東,股東從最初的10人發展到100多人,按照規范的股份制公司進行改制,重組了正泰集團。 此后,南存輝又對南氏家族股權進行多次稀釋。經過幾次“革命”之后,南存輝自己在正泰的股份比例被稀釋到現在的20%左右,整個家族的股份比例不到50%。 “股份社會化”,不僅給正泰帶來了新鮮血液和創造力,也讓家族成員接受了一場深刻的股權變革的洗禮。在家族股權稀釋的過程中,南存輝也遇到不少阻力,他多次苦口婆心給家族成員洗腦:“如果企業做大了,哪怕你只有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股份,你的收益也很大。如果企業做不大,哪怕所有的股份都是你一個人的也沒用。” 從“小舢舨”到“航空母艦” 實現了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的跨越 革自己的命是痛苦的。南存輝在向自己家族股權開刀的時候,雖然遇到不少阻力,遭受家族成員的誤解,但經過多次產權制度改革和資本擴張,終于實現了從“小舢舨”到“航空母艦”,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的跨越,建立起初具規模的現代企業框架。 這從正泰目前所展示的生產能力、營銷網絡、銷售收入、綜合競爭力等方面要素中得到了佐證。 目前,正泰已形成高低壓電器、輸配電設備、自動化儀表、通信設備、建筑電器、汽車電器幾大產業,擁有50多家生產分公司、子公司,1000家專業協作廠家,2000多家國內外營銷網點。員工人數達13000多名,資產總額20多億元,年產值100多億元,成為溫州名副其實的第一納稅大戶。 與此同時,南存輝自己先后榮獲世界青年企業家杰出成就獎、“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華十大管理英才”、“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200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稱號,并被推選為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 擁有如此驕人業績和輝煌的產業,有人不禁要問:“若干年以后,南存輝會不會把企業接力棒交給自己的子女?” 對此,南存輝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正泰的接力棒絕不搞世襲制,我的子女都在國外念書,我一直鼓勵他們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將來不要靠我的關系進入正泰,如果他們有志為正泰奉獻自己的熱血,要靠自己的真才實干。” 從南存輝的話語中不難判斷: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正泰選用接班人的規則是優勝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