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宏觀研究 > 《數字財富》2004 > 正文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判斷、調控與方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5:42 《數字財富》雜志

  席濤/文

  1.經濟趨緊——關鍵時期的復雜性與艱巨性

  從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部分行業過熱、投資需求過旺、信貸投放過猛、耕地占用過濫等問題,呈現出中國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反映了深層次的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

  一季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

  從投資和消費的結構看,一季度投資增長43%,消費僅增長10%,投資與消費的結構嚴重失衡(圖1);

圖1:投資與消費結構嚴重失衡

  從中央和地方的角度看,中央項目投資增長4.8%,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十分強烈(圖2);

圖2: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十分強烈

  從區域經濟看,東部地區同比增長加快9.8個百分點,占全國投資比重達62.4%,廣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僅占30%左右(圖3);

圖3:中部和西部地區僅占30%左右

  從制造業內部結構看,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投資分別增長107.2%、101.4%、101%和41%,加劇了煤炭電力、油料和運輸的緊張狀況。尤其是電力,17個省份拉閘限電,不少地方出現停三開四的情況。

  從貸款動態看,貸款規模仍然偏大,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9.2%,通貨膨脹壓力劇增;

  從流通環節價格走勢看,生產資料上漲14.8%,消費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2.8%。

  上述種種問題中,最根本的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特別是一些行業增長過快,大大超出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其結果是:勢必刺激信貸規模擴張,反過來又推動投資的更快增長;勢必加劇煤、電、油、運的緊張,使經濟運行繃的更緊;勢必拉動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勢必占用大量耕地,削弱糧食生產的能力。

  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任其發展下去,就會使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加劇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造成重大比例關系失調,引發通貨膨脹,也就會出現大量生產能力過剩。而一旦市場發生變化,企業停產和倒閉必然導致失業增加。其結果都會造成銀行呆壞賬增多,最終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影響社會穩定。

  經濟運行狀況表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這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場新的考驗。在經濟運行中,熱中有冷、冷中有熱的結構性矛盾,暴露出體制性的深層次問題,體現了關鍵時期經濟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如果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準確、及時、有力,對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的因素堅決加以抑制,就可以確保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平穩前行。

  2.宏觀調控——適時適度的松緊政策組合

  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結構性矛盾,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使得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開始得到緩解,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6%,比一季度回落14.4個百分點,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遏制;

  鋼鐵、水泥、電解鋁投資增幅分別回落52.2、44.9和29.5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8.2%,比一季度回落12.4個百分點;

  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勢頭得到控制,同比增長16.2%,比一季度回落3個百分點;

  基礎產品價格上漲得到抑制,農業生產出現“拐點”,部分過熱行業增速明顯回落;

  努力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的矛盾。上半年發電量、煤炭、柴油產量分別增長15.8%、14.9%和22.1%;鐵路日均裝車量逐月上升,6月份突破10萬車,煤炭運量增長17.7%。

  上述經濟運行數據表明,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國家所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是及時、正確和富有成效的。

  第一,調整結構,沒有搞“一刀切”和“急剎車”。這次宏觀調控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重點解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規模過大,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根據經濟發展形勢,松緊有度,區別對待,對癥下藥,收到了較好效果。

  第二,調控動手早,措施適時適度。這次宏觀調控,實際上始于去年下半年,是在局部問題有所顯露、還沒有演化為全局性問題時采取措施的。由于是一種事前的預防性調節,調控的回旋余地較大。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根據不同行業的情況,調控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多次微調、適時適度,較好地把握了調控的時機、力度和分寸,使宏觀經濟平穩發展,沒有引起大起大落。

  第三,控熱促冷,冷熱兼治。這次調控采取控熱促冷、冷熱兼治的雙向調整措施。為了抑制那些生產過剩、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提高了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并嚴格控制對過熱行業的信貸投放和建設用地審批。與此同時,加大對“三農”和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和西部開發等的支持力度,采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供給措施。

  總的來看,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進一步顯現和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當前整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3.市場經濟——經濟體制與環境的變化

  與前幾次宏觀調控相比,這次宏觀調控具有新的特點。正確認識當前宏觀調控的新特點,對于我們分析經濟形勢,制定宏觀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從經濟體制看:

  前幾次宏觀調控是在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型過程中的調控(如1987年~1988年;1995年~1996年);這次宏觀調控,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完善過程中的調控。

  前幾次宏觀調控,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手段,如行政性財政政策,強制控制財政支出;行政性貨幣政策,強制控制信貸投放;對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停止財政補貼,停止銀行貸款;對落后的小企業進行整頓和關、停、并、轉等。

  在1995年~1996年的調控中,開始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如運用利率、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率等市場化貨幣政策進行調控。這次宏觀調控中,主要采用的是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調控。宏觀調控中綜合運用經濟手段(利率、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率等市場化貨幣政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提高過熱行業準入門檻、提高資本金比例、整頓土地審批和加強監管等),對癥施策,確保宏觀調控取得預期效果。

  從利益主體看:

  民營投資和外資迅猛增長,加大了調控的難度。今年前5個月,在全國城鎮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同比增長33.3%,而民營企業投資增速高達70%。民營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也由1994年的31%上升至目前的50%以上。外商在我國的實際直接投資額由1992年的100億美元左右擴大到500多億美元,增加了4倍。因此,這次調控中,一些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受到影響較大,資金鏈斷裂,生產經營中斷,不但會形成銀行新的呆壞賬,而且有可能增加社會的潛在風險,企業的退出要付出代價和成本。這都使各種不確定因素加大。

  從開放程度看:

  前幾次宏觀調控,外貿影響的因素要少一些,也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這次宏觀調控,我們加入了WTO,國際國內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必須從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考慮調控手段的選擇及其相應影響。

  例如,1984年進出口總額為1201.2億美元,1994年進出口總額為2367億美元,2003年進出口總額達到8512億美元,比20年前擴大了7倍,比10年前增加了4倍。我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由不到200億美元,擴大到4300多億美元,增加了19倍。200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從總量看,我國的進口額只占世界總額的3.4%;但從增量看,我國的進口增量約占全球進口增量的1/3 以上。海外有關機構、投資者和新聞媒體,對中國經濟是否過熱,怎樣進行宏觀調控特別是這次宏觀調控的效果將會如何,也予以了廣泛重視。因此,這次宏觀調控同時要兼顧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統籌協調。

  從經濟總量看:

  前幾次調控經濟規模小,這次調控經濟總量規模大。如1995年和1996年時,GDP分別只有58478億元和67885億元,而2003年GDP達到116694億元,經濟總量增加了一倍。大船的轉舵、轉向和小船的轉舵、轉向的調整是不一樣的。原來調控一個小船很容易,現在調控這樣一艘大軍艦是很不容易的,增加了許多復雜性。

  從經濟運行態勢看:

  在前幾次宏觀調控中,針對的都是經濟已經出現超過11%的經濟增長率(1978年:11.7%;1984年:15.2%;1988年:11.3%;1992年:達14.2%),都是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表現為全面過熱或總量過熱,而且都要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這次宏觀調控,針對的是部分行業和部分地區投資的局部過熱,針對的是物價有上升的苗頭和壓力。

  這次宏觀經濟總體并沒有過熱,但局部經濟投資過熱,引起了煤、電、油、運等生產資料供應緊張。因此,這次宏觀調控對于過熱的部分行業來說,是及時的調控;而對于宏觀經濟全局來說,則是見勢快、動手早、防患于未然的主動調整。所以采取的方式是由冷靜觀察、溫和預警,到逐步加大力度,準確地把握了調控的時機、節奏和力度,通過適當的控速降溫,促短降熱,在保持適當高位運行的同時,延長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

  4.中國經濟——進一步調整和改革的方向

  從結構上看,一方面,一些行業和部門擴張過快、投資過大,導致經濟運行繃得過緊;另一方面,還有相當多的地區、部門和行業偏冷,比如農業、西部地區以及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的投資還很不夠,發展仍比較滯后。這就決定了宏觀調控要區別對待,有抑制也有發展。

  從體制上看,不能否認,鋼鐵、水泥、電解鋁和房地產的過快增長,有著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消費升級,住宅、汽車等行業快速發展帶動的因素,但其根源在于政府職能尚未根本轉變,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觀仍在起作用,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變還遠未到位。這就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建立起調整和改革的互動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增長方式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完全轉變,一些企業粗放經營、管理落后;一些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技術、落后設備和落后企業沒有退出市場。因此,選擇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從經濟運行上看,投資偏熱,消費偏冷,兩者的結構和比例極不平衡。在沒有消費需求支撐的情況下,如果再擴大投資規模,那么今天的投資一兩年后就是大量的過剩生產能力,將導致物價下降、通貨緊縮,將會產生企業停產、倒閉和職工下崗,以及大量的銀行呆壞賬,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因此,要綜合運用多種宏觀調控工具,注重政策的松緊搭配和協調,注意把握好調控的時機、節奏和力度,做到適時適度;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區別對待,不搞“急剎車”,不搞“一刀切”;要在總量控制的同時,著力調整結構;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發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當然,現在調控面臨的環境比以往要復雜得多,調控的難度更大。然而,計劃經濟的觀念、方式仍未完全退出,政府職能轉變、金融體制改革等任務十分艱巨,地方擴張沖動的愿望仍很強烈。加上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國內經濟聯系更加緊密。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主體、經濟結構將更趨多元化,宏觀與微觀、國有與私營、外資等,各方面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對宏觀調控的認識以及所追求的目標自然也不盡一致。這方方面面,都對政府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么辦?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還不到30年歷史,實行市場經濟也僅僅只有10多年的歷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不斷提高宏觀經濟調控能力。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宏觀經濟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