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瑾璞:需釋放通脹內在壓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 16:31 中證網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去探討一些問題。我現在是在研究生部工作,主要是從事企業經濟的研究,今天是圍繞在高通脹下的高成長之道,談一點自己的研究體會,我想這樣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物價,剛才三位領導都對物價進行了分析,特別是范主任,也對物價進行了非常詳盡的分析。但是我感覺到對于物價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如果說得再大一點,也就是說物價上漲起來,不可能輕易地下降。如果大家感覺到物價降了,實際上是我們的指標基本上采取了同比今年、去年,如果我們對物價上升到一個高的臺階之后,它的同比會下去,實際上也就是說自從產生了經濟發展和貨幣發展以來,以貨幣為標的物價是沒有看到的。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物價漲了多少。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萬元戶,當時不得了了。但是現在來想一萬元錢能做什么,所以關于國外的經濟研究有很好的幾本書談。一個是美國,整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就2億美元,現在20年過去了,美元它貶值了多少。這是歷史的要求。如果從貨幣角度,我是做貨幣研究,可以說是自從產生了紙幣之后就沒有貶的。我想從理念上給大家提示一下,物價上漲和高通脹,是我們企業成長乃至經濟成長永遠面對的問題,也是貨幣政策為什么老把穩定貨幣的幣值作為主要的目標、原因所在。但是物價是動態的上漲,你的感覺漲與不漲,實際上是你適應和沒適應的問題。 最近,把今年的物價應該通脹到大家比較認可的水平之上,沒必要再說數字,這個數字我感覺到毫無意義。結合我們目前的一些物價,這一輪的通脹可以說我們的物價漲得已經不少了。如果看數字,并且這次的物價到現在來講,并沒有明顯地放緩的跡象。特別是以前我們提到的由結構性的通脹,實際上是慢慢向全面性的通脹轉變,這是因為成本推進型的起來了。我們看到批發物價指數,包括生產企業的出廠價格指數,都在提高。并且與我剛才講的歷史同期相比,我們政府物價還有不同的特點,也就是說除了受國際市場影響的因素增大,特別是初級產品的影響,我們的能源、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包括這次的物價上漲,都是以豬肉價格來為突破口,或者是導火索,真正的根源,如果我們從經濟學的基礎來講,實際上是長期的總需求高漲而引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凡是物價上漲之前,都有一輪經濟的高速上漲。經濟的高速上漲帶動了方方面面的總需求,因為經濟的上漲,個人的需求也在上漲。這樣的情況下,必然出現總供給的約束。這樣的情況下,總供給、總需求不平衡,最后爆發的就是物價上漲。 所以,這輪物價上漲,我認為是在總需求,特別是我們國家2003年以來,總需求持續擴張的背景下,我們一系列結構失衡所導致的。釋放的話,我感覺到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幾年。在釋放的過程當中,政府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創造一種環境,使這種由成本擴大和總需求擴張引起的內在的壓力逐漸釋放。采取一種引導的方式,而不應該一味地對物價進行行政控制和限制,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這是我研究的體會,關于通脹的。 第二個問題,外部環境因素。我想跟大家談一下,關于今天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第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環境的因素。這個外部環境指的是國外的一些影響因素,有可能對我們國家有一些影響。這個因素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特別是因為我們現在已經進行全球化了,我們國家對國外產品的依賴程度也在提高。如果研究國內的經濟不關注世界的經濟是不行的。 我舉個例子,除了大家常說的石油之外,我們的車用油,還有我們的食用油叫做豆油,這兩油。食用油的生產去年一年進入了3000萬噸,這幾年我們的食用油的60%、70%靠進口。這樣的情況下,我是經常關注超市的價格,山東魯花集團的花生油眼看著從30幾元錢到60幾元錢,現在接近200元錢去了。我上周也談到這樣的事情,食用油的價格也是一種基礎。這里面我就想提醒大家,還要關注到國外引發的初級產品的提高。這種初級產品的提高,也應該跟我談到的高物價,我們國家物價增長的基礎是一樣的。這樣的產品一旦價格上來之后,就很難難再下去。這里面主要表現為國外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我今天沒有做PPT,可以看到幾個主要的交易所,像倫敦交易所、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倫敦的金屬交易所,紐約的原油期貨交易所,這幾個交易所的期貨價格是在大幅度上漲。并且從2003年開始,到2008年的1到5月份,如果2000年作為100的話,已經400漲了4倍,基本上最低的是2倍。這種價格漲上去了,如果說回到原來的價格或者是一半的價格都是不可能的。 除了大宗商品物價上漲之外,大家要緩解經濟增長的壓力,從國外的中央銀行包括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來談,更多的是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說從世界范圍內的通脹壓力和世界范圍內的流動性這么多。這里面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次貸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后,大家會看到很多報道,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紛紛向市場注入流動金。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基礎上,這些流動資金會會去哪里?很大的一部分實際上是來到了發展中國家,或者是新興的市場國家。 我這里有一組數字,可以看到,這幾年全球流動性過剩,由M2來比較。美國在99年的時候,M2的GDP只有50%,到現在55%上漲了5個百分點,已經很大了。英國這個數字只有80%,到2007年底達到了120%,也就是大增了40%。歐元區的國家在99年的時候這個指標只有64%,而到去年底達到了80%。他們都在向市場過渡貨幣。由此表現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全球的外匯儲備這幾年增長很多,包括一些新興國家的FDI,直接投資都是在創新高。 像去年全球的FDI流入到新興市場國家,創下了1.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新興市場中,中國香港、俄羅斯、巴西、新加坡、墨西哥分別達到了827、544、487、364、367、369億美元,和367億美元。這么多,這樣的流動性泛濫,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必然地助推這些國家的資產價格的上漲。這樣的情況下,包括很多專家、學者,包括記者都對這方面有一些初步性的通脹的影響。這個影響能不能結束,我想也是短期內結束不了的。比如說市場上對美元加息充分了希望,但是美元最新的一次貨幣市場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決定不加息。 而與此同時,英國英格蘭的行長在新一屆會議里面也做了不加息的決定。這樣的情況下,波及市場的流動性仍然比較多。我們國內已在想吸收多余的流動金等等,你想把這個收縮,但是外來的來源不控制好這個效果是要打折扣的。這是第二個外部因素,有可能對我們國家經濟的影響。 第三個體會是我們國家今年是屬于多災多難之年。這樣的情況下,更加增加了我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我想除了正常的因素之外,大家分析的一些因素之外,我想還有兩個因素需要分析。 第一個今年是政府換屆、選舉之年。政府換屆、選舉之年歷年對投資的刺激作用都非常大。可以在歷史經驗來看,在92年到93年,97年到98年,2002到2003年這些年都是政府換屆之年,無一例外的對全社會實際的資產投資都是一種新高。2007、2008年也是換屆年。 除此之外,在經濟學理論里面,還有一個經濟學分支叫做災害經濟學。今年大家看到我們要災后重建,震后重建這些情況很多,我們要分析災害經濟學對整個宏觀經濟有哪些影響。這里面比較多的像日本、臺灣當時大地震之后,也是進行了全面的重建。但是我想說建設出現了問題。要建設是應該的,但是有一個合理的度在哪里?我談的兩個問題實際上是對今年以后的宏觀經濟的走勢不確定性的擔心,也是我們固定資產的反彈,這樣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宏觀調控和我們預期的我們想象的宏觀經濟的走勢產生一些影響。這是我們給大家匯報的第三個問題。 第四個問題,是想談談對有關市場的一些看法。我們現在來講,我們的經濟實際上市場化程度不是很高,市場化程度高的話是表現了實體經濟的一部分是虛擬經濟來表現,是以實體金融為表現的。實際上有一個問題,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我們講一個杯子表現的是生產的兩個方面。如果以金融為表現,如果是1元的話,就是貨幣。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為什么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就是說實體經濟完全可以用金融或者是用貨幣來表現。通過貨幣的調控,來帶動一種實體經濟來發展。 這點簡單地介紹一下,我曾經參加一個大的會議,很多人就問了一個事,都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為什么?這個講起來挺麻煩的,但是算是我給大家出的題目。我就想金融的一些措施,包括我們現在的宏觀經濟的措施,早晚將會影響到一些實體經濟。所以說,我現在講恐怕以后我們的經濟走勢將會使現在的物價、通貨膨脹的問題,以及表現在貨幣政策,表現得比較明顯的是人民幣升值、預期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地向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蔓延或者是滲透。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作為實業的話,我們怎么樣來應對這樣的環境下,尋求我們高的增長。 一般來講,宏觀經濟影響比較多的是三大市場。第一個是股市,第二個市場是商品市場,第三個是房地產市場。股市是晴雨表,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更高。相對于來講商品市場是滯后的指標,在宏觀經濟一定的作用下才能表現。我們以前學經濟學的時候,說物價指標是經濟警惕的滯后性指標,經濟增長之后才出現的物價增長。商品指標表現之后就是房地產的市場。 關于股市問題我沒有研究,不再說了,大家也就看清楚。還有一個是大宗的商品市場,我感覺到恐怕如果以周期論的話,這輪大漲始2001年的本輪全球大宗商品的以上漲為主的牛市,應該是未能結束。 所以說,如果理性地進行一些預期,未來10幾個月內大宗商品漲價是以震蕩,整理回落。對于房地產的市場,我感覺到將來會穩步下降。 今天我們開一個玩笑,大家最近會接到很多房地產的廣告。而去年、前年我們的售樓小姐非常火。現在房地產是不是要出問題,這種主動的營銷。最近我們做了很有意思的研究,我們對美國200點房價進行了分析,發現美國的房價,它的漲幅和美國的GDP是同步的。美國的GDP這么多年的增長大約是200點的增長,好象是5.1%還是5.6%。同期美國房價的上漲大約是物價上漲。這里我們做了很多比較,我就想我們的房地產尤其是房價,可以說前幾年基本上翻了兩倍到三倍。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從90年到07年的時候,中國的名義GDP是增16.5%了,中國的房價是不是也應該接近平均15%左右的速度,應該是正常的?但是上一輪感覺到很高了,或者是不正常了。通過對美國200點房價的分析,我們還發現一個房價的周期問題。這個周期基本上是以14年房地產的周期。我說14年可以查2003年的時候,有一個2002到2003年中國房地產的報告。這個報告里面有談房地產的問題。說14年,就可以看到,我們這幾年的周期,實際上房地產的市場仍然是屬于周期當中的中期。但是在前期漲得很高,但是后期可能將會以震蕩消化前期極大的漲幅為主。 我就三個市場進行了分析,今天很多是企業界的朋友,我對企業了解得不多。我感覺到企業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不再多談,今天我主要就這四個問題,物價、外部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內部確定性,以及宏觀調控措施,將會逐漸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發表一些個人、淺顯的研究和體會,其中很多不準確,也不正確,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