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昨日,中國石化發布大股東增持公告,擬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增持金額逾百億元。事實上,自10月初以來,以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為代表的產業資本紛紛增持自家股票,尤其是主板藍籌最受青睞;與此同時,產業資本的減持規模則出現明顯下降。業內人士表示,主板藍籌股業績相對穩定且估值較低,在大盤弱市時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青睞。
增持力度明顯加大
昨日,中國石化公告稱大股東中國石化集團增持了606萬股,并擬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這也是中石化時隔10個月之后的再度增持。據估算,整個增持需耗資逾百億元。
事實上,近期A股市場頻頻出現控股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商報數據中心統計,10月至今共有243家公司發布增持或減持公告。雖然市場仍以減持為主,但減持規模環比明顯下降;同時,產業資本增持的積極性在不斷增加。
具體來看,10月至今共有75家公司獲得大股東或高管增持,增持數量合計7.49億股,增持金額約為42.39億元;僅11月以來的4個交易日就有正和股份、海信[微博]電器、中國石化等26家公司合計增持近1億股。相比之下,9月份產業資本增持的數量僅4.42億股、總金額約25.62億元。
而同期產業資本的減持規模則出現明顯下滑。10月至今的22個交易日里共有152家公司遭遇減持,減持總量7.32億股、增持金額為82.69億元;較9月份產業資本的減持總量和金額分別環比下降54.05%和52.77%。
主板藍籌股成增持“大戶”
10月份創業板、中小板指數大幅下挫,以金融、藍籌為主的滬深主板更為抗跌。在此背景下,產業資本也呈現出分化現象。前期漲幅較大的創業板、中小板紛紛被減持;而表現一直乏力的藍籌主板卻獲得青睞,主板10月以來更是出現凈增持。
滬深主板個股成為10月以來產業資本增持的主要對象。商報數據中心統計,10月至今滬深主板增持金額40.76億元,減持32.04億元,凈增持8.72億元。具體來看,川投能源通過7次增持,增持金額高達15.83億元;中煤能源、農業銀行等5家公司增持金額也超過1億元。
與此相反,中小盤股被產業資本大幅減持。10月至今遭到減持的152只個股中,來自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個股就有108只。產業資本10月以來的減持總量和減持總市值中,創業板和中小板分別占據了51.78%、61.25%。在減持金額超過5億元的3家公司中就有美邦服飾、金正大兩家中小板公司。
另外,分行業來看,獲增持的主要集中在電力及公用事業、煤炭、銀行等行業;消費、成長類股如信息服務、電子元器件、商貿零售等公司被大量減持。
增持股值得關注
近期大盤跌宕起伏,多家主板藍籌股卻獲增持,產業資本為何逆市而動?廣發證券投資顧問王立才表示,創業板、中小板個股被大幅減持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漲幅過大、累計大量獲利盤所致;而此前表現一直乏力的主板藍籌股業績相對穩定、估值較低,后市下跌空間不大,在大盤弱市時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青睞。
“不過,上市公司增持目的各不相同。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出手增持一方面是護盤心切,認可公司目前股價的投資價值,增持以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有的公司主要為維護品牌形象,作秀成分較多,增持比例往往不高。”王立才分析稱,盡管產業資本增持一定程度上能刺激股價,但鑒于增持目的各不相同,投資者關鍵看增持量、目前股價位置,再結合個股基本面、大盤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
“對于大股東的增減持行為,應該辨證地看待。”華融證券投資顧問李俠認為,大股東和上市公司高管是最了解上市公司實際運作情況的人,他們的增減持行為對判斷上市公司股價具有一定的先行意義。對于被大幅減持個股,主要以回避為主,但持續成長型公司或可逢低買入。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