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多位基金經理處獲悉,全國社保基金已經基本完成了針對社保管理人的投資方案招標,并撥付資金進入新設立的投資組合。與此同時,廣東省社保基金管理局局長林白樺公開表示,廣東1000億元養老金已經在3個月前全部到位,并委托社保基金進行投資,這些資金主要來自于廣東省七個地區個人賬戶結余的基金。
今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委托投資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托投資期限暫定兩年。繼廣東率先試點之后,江蘇、浙江、山東和四川可能成為2013年養老金入市試點省份。而在此之前,養老金只能用于購買國債或存銀行。
自一年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大力倡導養老金入市,終于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養老金入市的跡象。
養老金收不抵支
近年來,無論是企業年金還是社保基金的市場化投資運作收益都相當可觀。來自人保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份,積累的企業年金結余資金已經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企業年金的收益率是4.1%;全國社保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8.4%,均高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
反觀由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于只能存入財政專戶,扣除通貨膨脹率,十年年均收益率為負數。根據國家審計署今年8月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從2011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形態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別占31.37%、63.65%和4.98%。
為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建議,可以按一定比例將中央財政當年超收部分撥增全國社保基金;可以將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預算收入一定比例撥歸全國社保基金。
此外,對于個人賬戶部分的投資,戴相龍建議可由國務院制定《個人賬戶資金投資運營辦法》,由省級政府有關部門集中委托投資,并對個人承諾略高于年均通貨膨脹率的投資收益等個人賬戶的資金積累到一定數額以后,再改進個人賬戶資金的委托投資運營問題。
不過,對于養老金的市場化運作,業界也有一個擔憂,中國資本市場是否能容納得了數十萬億的養老金資金量。
此前,世界銀行[微博]報告稱,短時間內中國資本市場很難容納幾十萬億元人民幣巨大規模的積累基金。“如果沒有戰略性部署適度推進的話,中國的資本市場甚至將來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將是一個巨大問題。”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對此深表擔憂。
在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尚未解決的同時,部分地區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卻日益惡化。
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高達767億元;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再次突破2萬億元。
財政壓力的劇增正在倒逼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其中,養老“雙軌制”(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或將在試點改革方案公布五年之后首度破冰。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下一步將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
顯性債務VS隱性債務
一個不容小覷的事實是,雖然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越來越少,但是窟窿卻越來越大。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如果剔除財政補貼,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為14個,較去年有所減少,但是收支缺口卻高于2010年的679億元,達到767億元。
與此同時,在2011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額(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的部分)又增加了近5000億元,達到2.2萬億元。
這只是顯性債務。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看來,比這更可怕的是另外兩個巨大的隱性債務。
今年6月,一則“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體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這與測算的數據相距甚遠,人保部預測,到2025年中國城市養老金的缺口只有6萬億元。
另一巨大的隱形債務是個人賬戶的債務。“如果賬戶所有人的壽命預期超過平均預期壽命,統籌基金就得無償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 鄭秉文表示。
即便按測算的6萬億元養老金的缺口也是國家財政無力承受之重。而養老金制度在財政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是十八大要建立一個“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制度”之重要前提。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調研發現,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從銀行貸款來支付社保。“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 信春鷹在2012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表示:“養老保險過度依賴公共財政遲早會遇到可持續的問題。”
目前,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共有三大支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社保儲備資產。
雖然三大支柱健全,但是“每一條腿”都有一些問題。基礎養老保險有2.2億空賬和767億資金缺口;企業年金的投資范圍狹窄,政策未完善;社保儲備資產不夠強大。
2011年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為8688.20億元,“也就是1000億美元多一點,占GDP的比例、占資本市場規模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太懸殊。”鄭秉文稱。
一組來自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可以提供佐證:養老金儲備占GDP比例,最高是挪威,為83%左右,日本為25%,美國為15%,中國僅約占2%左右。如果把“三支柱”養老體系(含個人養老儲蓄)相加,差距更大。2011年,美國共有養老金17.9萬億美元,比當年美國經濟總量(15萬億美元)還多出近3萬億美元。
寄望第二三支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從“可持續”上看,基本養老保險短期支付壓力不大,但未來財務狀況堪憂。
目前,業界呼吁養老金盡快大規模入市的聲音強烈,但除了在資本市場上展開適當的投資外,上述《報告》認為,解決半數省份收不抵支的出路在于全國統籌。鄭秉文認為,在不考慮財政貼補的情況下,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是解決收不抵支的根本途徑。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盡管理論上現在養老保險已經做到了省級統籌,實際上,我們離這個目標差距還很遠。”信春鷹表示。
“如果上升到全國統籌層面,不僅要重新設計養老制度,還要重新設計財政制度,尤其是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李楊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在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省級統籌的同時,要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思路和方案。
人保部此前打算延長退休年齡,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然而,推遲養老金領取年齡對養老金缺口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做過測算,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每年減緩基金的缺口只有200億元。
在財政缺口、個人空賬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從基本養老制度的發展去解決問題顯然不夠,必須通過完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擴充第三支柱去解決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的不足和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偏低的問題。
企業年金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的第二條腿,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相對緩慢。然而,由于缺乏適合的稅收優惠計劃,第二支柱在中國發展緩慢。
《報告》認為, 從參保職工人數增長上看,建立企業年金的職工人數從2010年的1335萬人增長到2011年的1577萬人。雖然有所增長,但近年來,企業年金面臨發展趨緩的困境。
2005年~2011年,企業年金參保人數僅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5%左右,基金規模僅占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20%左右。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2010年底401(K)金養老金規模達到 3.1萬億元,占GDP的21%,占美國養老金總資產的31%。
“稅收優惠激勵不足和針對中小企業而設計的計劃發展滯后,是導致企業年金發展過慢的兩個重要原因。這也造成了我國養老金制度必須高度依賴基本養老金的尷尬現象。”李揚表示,如果沒有大的政策出臺,很難指望企業年金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未來幾十年中擔負構建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任。
“企業年金經過六年多的發展,走到今天,稅收無疑已經成為年金發展的瓶頸。”人保部基金監督司副司長張浩稱:從國際慣例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都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我們希望年金的稅優政策最終能夠出臺。”人保部一直在努力推動此事。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