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特約作者 徐一釘
全流通后A股市場資金面
已經觸及“天花板”
據Wind資訊,從全部A股靜態市盈率看,1996年512點時是19.39倍,2005年998點時是19.28倍,2008年1664點是14.21倍。7月31日,上證綜指最低下探2100點,當日全部A股的靜態市盈率為12.70倍,估值更低、似乎更有吸引力。但筆者并不認同,2100點是即512點、998點、1664點之后又一次重要低點,因為2100點與這三次重要低點沒有可比性。
除了全球的經濟、金融形勢不同,中國經濟增長周期不同,全流通PK部分股票流通、業績出現爆發性增長,有無做空機制五個因素之外,目前各類投資者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滬深股市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A股市場資金面已經觸及“天花板”。
1996年1月22日512點時,A股流通市值只有685.08億元,而1995年12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29662.30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43.3倍;2005年6月3日998點時,A股流通市值為8582.83億元,而2005年5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130577.44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15.21倍;2008年11月4日1664點時,A股流通市值為36123.67億元,而2008年10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207743.76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5.75倍;今年8月16日,上證綜指以2112點收盤,當日A股流通市值為164917.33億元,而2012年7月底居民儲蓄余額為376337.78億元,居民儲蓄是A股流通市值的2.28倍。
從上述數字不難看出,隨著A股股改全流通后,股市流通市值快速增長(IPO、大小非解禁、增發、配股),從685億元到164917億元只用了16年零6個月,A股流通市值增加了239.75倍,居民儲蓄資金對A股市場的承接力越來越弱。特別是,在股市賺錢效應逐漸弱化,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債券、民間信貸等加速分流居民手中的資金。
機構投資者謹慎入市的原因
我們知道,無論是成熟股市,還是不成熟股市,上漲都是要靠“真金白銀”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來推動的。從1664點至3478點、再至3186點,市場又在進一步挖掘潛在的股市投資者。近一年,雖然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呵護股市的政策,包括積極引進機構投資者,但效果并不明顯。3067點調整以來,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并不多,存量資金是推動抵抗性反彈的主要力量。目前,A股市場遭遇嚴重的資金瓶頸。今年7月底,廣義貨幣M2為91.9萬億元;今年6月底,信托業資產超過了5.5萬億元,保險業資產達6.78萬億元。再加上全國社保、地方社保的資金,加快QFII審批,似乎A股市場并不缺少后續資金。
與普通投資者不同,機構投資者更“厭惡”不確定性,更看重標的公司穩定的業績增長。恰恰在目前,無論是美國、歐洲經濟,還是歐洲危機都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是對前30年或10年國內經濟增長的調整。國內外因素交織,使得各類投資者對行業、公司很難把握,特別是對宏觀刺激政策取向。筆者認為,并不是國內機構不想投資A股市場,而是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放慢腳步”。更何況,中國經濟這輪調整很可能延續到明年。若此,必然影響到上市公司業績。
值得關注的是,以前A股市場只能單邊上漲賺錢,隨著推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后,投資者可以通過做多或做空(期指做空,融券做空)雙向賺錢。近期中信證券、蘇寧電器(微博)、張裕A等績優藍籌股,受黑天鵝事件影響股價出現大幅下跌,透視出投資者或以找到在弱勢市場中新的盈利模式,以避開資金“天花板”,目前正處于試水階段。顯然,只能單邊上漲才能賺錢的市場,其估值水平要明顯高于雙邊都能賺錢的市場。
2100點不是今年最低點
延續以前的觀點,去年高點3067點以來的調整,2300點處在半山腰位置,目前離山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2100點不是今年最低點。2100點反彈以來,不少機構補倉速度較快,使得原本不足的存量資金消耗較快,大家都坐在轎子上等待二次喝湯行情的到來,那么,究竟誰來買單呢?筆者認為,目前存量資金不足決定了2100點的反彈空間有限。年內二次喝湯行情來臨前,還欠一輪白酒、醫藥、中小股票等前期強勢板塊的大幅補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