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增持生態:247億被增持股套住458個持股人,7月份高管增持破百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金耀/文
2012年1月到7月,有769家公司發生重要股東增減持。
如上圖所呈現,增持與減持的數量相當。
還有164家公司既有增持也有減持。
在這涉及到個人股東、公司股東和高管的集群中,涉及增持事件1472人次。涉及股份數量247億股,集體累計浮虧16.3億元,累及458個大股東和高管。
在這樣一個被普遍套住的區域里,如同定增市場一樣,隱藏著的是超高的尋租成本和超額收益。
如何評估產業資本和二級市場之間的落差?
7月高管增持破百起
高管的增持行為與個人股東、公司股東的增持行為是略有不同的。
廣發證券就曾發布過研究報告表示:“從信息不對稱角度來說,公司股東與高管會比個人股東掌握更多也更準確的公司信息。
其次,公司股東增持行為背后的動機可能更為復雜多樣,除對公司未來業績看好這個原因之外,股東的增持行為可能與公司股權轉移、定向增發護盤等動機相關。”因此,考察高管從年初至今的增持路徑可能更具意義,以月為單位來劃分會呈現出一張更為清晰的高管增持生態圖。
今年1月份的公告顯示,高管增持行為發生了38起,共計增持了3086萬股。同期,上證指數從2212的低點小幅上揚至2293點,漲幅4.24%。
2月份,有43起高管增持行為,共計增持了722萬股。同期,上證指數自2288點繼續攀升至2428點,漲幅5.93%。
3月份形勢有所變化,高管增持行為大幅減少,僅4起,共計增持了17萬股。但同期高管的減持行為卻有所增加,達到了12起,共計減持了8462萬股。上證指數則是從2419點下跌至2263點,跌幅6.82%。
到了4月份,高管的增持行為繼續減少,只有2起,共計增持了30萬股。上證指數有所回升,由2258點攀升至2396點,漲幅5.9%。
自5月份開始的3個月來,大盤一路下滑,上證指數從5月初的2421點下滑至6月初的2373點,再到截至7月23日收盤的2141點,累計跌去了11.57%。高管的增持行為卻不見“收斂”之勢。
5月份高管增持行為發生了43起、6月份是25起,到了7月份這一數字猛地放大到了100起,這3個月的共計增持股數分別為2227萬、849萬和1082萬。
與之相反的是,這3個月來的高管減持次數卻有所“收斂”。從5月份減持達到的28起成為年內峰值,6月份為8起,7月份的這一數字是18起。縱觀年初以來的7個月,高管的增持路徑和節奏還是基本符合廣發證券的研究報告里表達的,“市場處于熊市時增持事件發生較為集中,增持事件集中爆發的時間段剛好對應了大盤走勢的低點”這一的觀點。
哪些高管在自己公司上增持最多,這個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
“高管增持行為可以反映出管理層對于公司股價及公司未來發展狀況的態度,大量的買入行為可能表示管理層認為目前公司價值被低估、價值提升空間較大,或者對于公司未來經營充滿信心”,廣發證券研究表明。
從增持上市公司所花費的絕對金額來看,蘇寧電器無疑“首當其沖”。
通過蘇寧電器1月份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12名核心管理人員通過深交所共增持股份1322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總額的0.189%,增持均價8.438元,增持總金額達1.12億。
同期,蘇寧電器的副董事長孫為民(微博)、總裁金明先生等4位高管合計增持1041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總額的0.149%,增持均價為8.486元,增持總金額為0.88億。
此外,遠望谷的陳長安、中瑞思創的俞國驊、思源電氣的董增平和理工監測的周方潔在增持所使用財富的絕對金額上也較為靠前,分別花費了0.26億、0.21億、0.17億、0.14億來“力挺”自己的公司。
若從另一個角度,通過高管增持的股數占流通股的比例這一相對數指標來考察的話,中瑞思創的俞國驊則位列第一。
俞國驊先生于2012年6月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增持了公司股份205萬股,交易平均價格12.61元,增持數量占流通股比例達到了3.55%。
俞國驊是中瑞思創的第二大股東,增持后擁有公司27.3%的股份。
理工監測的周方潔,以及通鼎光電的沈小平“緊隨其后”,兩者增持股數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是1.36%和1.18%。
江河幕墻增持收益率領跑,房企增持最踴躍
高管在增持之后,短期內的盈虧情況又是如何?
論最大的贏家,這一頭銜恐怕非江河幕墻的一眾高管莫屬了。這家公司共有13位高管參與了自家股票的增持活動,增持均價最低的是13.66元、最高的是14.03元。增持時段在今年1月,至今這些高管的收益率最高已可以達到39.76%,最低的也有36.11%。
在江河幕墻之后,紫鑫藥業、中工國際、上柴股份以及通策醫療的高管收益率也較為靠前,分別達到了35.22%、34.67%、13.67%和12.56%。尤其是中工國際,其13位高管從5月份才開始通過二級市場增持,34.67%的收益率僅用了2個多月。這些公司中,房地產行業的公司占去了不小的部分,數量達到了19家;商業貿易公司也不甘落于人后,以14家的數量屈居榜眼;排名靠前的行業還有化工、生物醫藥和電力設備,數量分別是13家、11家、11家。
1472人次重要持股人增持說明什么?熊市“聰明錢”?
理財周報記者 張靜/文
短期來看,他們錯了。
2012年以來,高管、大股東、產業資本增持A股1472人次。
累計增持247億股,虧損16.3元。
長期來看呢?
對于他們自己掌管的公司,你相不相信,
他們知道的比你多?
高管和大股東,我們將其稱為公司的重要持股人。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越接近消息源,越容易獲得超額收益。
這在理財周報之前報道的“定增戰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公司重要持股人增減持公司股票的行為,被視為另一種投資訊號。
本期我們將重點放在“增持”上。
增持被套,心甘情愿?
在二級市場跌跌不休的情況下,產業資本出手增持是自投羅網,還是趁機賺股票,等待收益?
本期的理財周報統計了自2012年1月以來至今的增持事件,從中尋找可交易的邏輯。
從蘇寧董事長屢屢自掏腰包增持,到東方園林股東頻頻套現,你或許可以看出這些重要持股人對公司經營的態度。
402家有增持動作的公司中,有239家公司是純增持,并無減持動作。而163家既增持又減持的公司,在2100點附近的時候,這些被最接近消息源的機構或人增持的公司值得你關注。
有些如一根繩上的螞蚱:宏源證券增持天山股份。一季度猛增持天山股份的宏源證券成為了兩市增持市場中,虧得最多的。5681萬股的增持讓宏源證券虧損了3.9個億。對原本券商行情就難過的宏源證券來說無非是雪上加霜。
有些如同臨危受命,如中興通訊(微博)高管;有些如身先士卒,如蘇寧電器的張近東……
產業資本與二級市場之間的距離
二級市場的2100點是不是底部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底部區域中,有一部分產業資本正在積極的釋放信號。
根據理財周報的統計,在這些套人的公司中,并沒有發生一瀉千里的下跌,整體被套的比例與兩市上半年的下跌比例相當。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中,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概率更低。
在重點被增持的商業和房地產領域,是產業資本和二級市場分裂最嚴重的領域。一邊是中興通訊股價屢創新低,一邊是大股東屢次出手增持;一邊是房地產被持續調控,一邊是產業資本增持最多的領域……
如定向增發一樣,據證券公司研究,大股東增持股目前存在著超額收益,然而如何獲得這種超額收益?從那些套住高管的公司入手。
19家房企買2億股自救,產業資本230億增持商貿
房地產和商業貿易板塊成為被增持最多的行業,各種邏輯卻大不同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宋佳燕/文
上周市場每天創一個新低,直至2132點“鉆石底”防線徹底崩潰。
與此同時,被認為底部信號的產業資本增持今年以來頻頻動作。尤其是牽引市場一步步走向“地下室”的地產股,大股東增持風頭不亞于在市場上的“砸底”表現。
而因累計跌幅1.38%跑輸大市的唯一非周期性板塊,商貿板塊的大股東增持步伐也不斷加快。
據理財周報統計,自2012年以來的增持事件中,被增持100萬股以上的183家公司中,房地產以19家居榜首,而商業貿易以14家居第二。
公司股價多少才合適?這是個難以界定的問題。但是,作為產業資本的大股東,它的增持或許能給出更有意義的啟示。
19家房企累計增持2.06億股
“你的投資應該怎么做,應該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巴菲特這句名言,是不少大股東逆市增持的一個邏輯。
在“鉆石底”不斷鉆底的時候,大股東增持也迎來盛況。
據同花順統計,截至7月24日,今年滬深兩市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共發生了1472起,其中房地產行業為盛產增持之最,多達19家公司,包括招商地產(微博)、迪馬股份、萬通地產等;商業貿易行業以14家公司出現增持排名第二,包括廣州友誼、歐亞集團、蘇寧電器等。
增發公司數量居二的商貿行業,大股東增持累計市值反而高于地產行業,為11.3億元。相當于平均每家公司增持資金達0.81億元,在全部發生增持公司0.78億元的平均值之上。
7月以來,房地產板塊跌得面目全非。據統計,至今累計跌幅達6.93%,上周累計跌幅為1.52%,成為申萬23個行業中跌幅第二大的板塊。
深度連跌的背后,房地產高管們在竭力護盤。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房地產高管共發生22人次增持,合計336.3萬股,占全部高管增持股數的4.2%。另外,個人大股東增持80人次,斥資1.7億元增持1942.2萬股。
作為傳統的防御性板塊,商貿零售板塊今年走出了“不防御”路線。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商業貿易行業的整體滾動市盈率為20.78倍,已經觸及年初低點,同時也為最近3年的最低水平。在增持數量超過100萬股的183家公司中,有14家來自商業貿易板塊,其中的蘇寧電器和永輝超市最惹人注意。
金融街市盈率不足10倍,7月高管增持最多
金融街是7月份被增持次數最多的地產公司,今年以來包括19位高管一共增持了38次。合計增持299萬股,耗資999萬元。其中,高管增持149.3萬股,占總增持股數的一半。這是房地產行業僅有的三家高管增持公司中比例最高的,另外兩家公司是南國置業、ST園城。
該公司7月11日公告稱,公司高管此次購買自家股份共計149.29萬股,公司名譽董事長王功偉、董事長劉世春、董秘張曉鵬等7人增持超過20萬股。
公司是一家以商務地產為主業的大型國有控股公司。截至2011年末,總計擁有近63萬平米自持物業,相關項目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惠州。近幾年北京市甲級寫字樓平均租金呈現爆發式上漲過程。寫字樓單位面積每平米每月租金從2010年至今已上漲88.7%,接近翻倍。
海通證券表示,持有型物業的后發優勢可望成為公司利潤亮點。
但二級市場似乎不買賬,公司市盈率不到10倍,今年以來股價在10元以下低位徘徊。
由于產業資本一直被外界看作價值投資的典范,因而高管增持也被認為是產業資本對公司價值的強烈認可。事實上,從6月下旬起,以招商地產為代表的地產股,高管們已經頻頻增持。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房企整體業績預告喜憂參半。
長城分析師張濤出指出,如果增持是出于對公司基本面的長期看好,或者被增持公司存在重組的預期,投資者可積極介入。如果增持僅僅屬于為再融資或穩定短期股價進行的護盤行為,投資價值則大打折扣。
蘇寧電器高管斥資2億增持
商貿行業,蘇寧電器的高管增持可謂搶眼。
公司1月13日表示,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先生、總裁金明先生、副總裁孟祥勝先生、副總裁任峻先生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員合計增持2363.0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38%,合計斥資金額近2億元。
蘇寧電器表示,增持計劃體現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
然而,即使在近期溢價發行的情況下,蘇寧電器的股價還是不斷走低,上周創下兩年來的新低6.61元。
7月13日,公司公告修正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1-6月凈利潤同比下降20%-30%。這意味著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公司連續4個季度低于預期。
不過公司還是券商最為看好的公司之一。今年上半年,關于蘇寧電器的研報多達35篇,基本是買入或增持評級。
15家公司大股東執著增持:張近東35億浮虧近半
蘇寧電器增發被新華人壽放鴿子,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解決,廣匯能源轉型期股東一年5次增持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蔡俊/文
二級市場的低迷,依然減退不了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增持的熱情。
根據理財周報統計,從去年起至今,共有15個公司的大股東增持自己參與增發項目的上市公司。15個案例,包括有如蘇寧電器(002024.SZ)、美的電器(000527.SZ)、柳工(000528.SZ)等大公司,然而,每個大股東的增持背后,其賬面都是浮虧,虧損之下,什么原因讓這些資本執著于增持?
略微統計就可發現,15個大股東都是增持公司的母公司,如美的電器的背后是美的集團,廣匯能源(600256.SH)的背后是新疆廣匯實業投資。母公司不僅增持子公司,在認購增發的金額上,他們也一馬當先地掏出最多資本。
從增發募投的項目而言,15家上市公司的項目基本未有變更,除大唐發電(601991.SH)和烽火通信(600498.SH)調整資金投入外,所有項目都正在按部就班地實施。
其中蘇寧電器和廣匯能源的增發過程最為坎坷,蘇寧募資時遭遇機構的變卦、廣匯4年磨一劍,花費轉型的代價終于獲得證監會的批準。挫折之后,高管和大股東的持續增持公司,這場資本游戲還將繼續下去。
蘇寧電器:增發募資一波三折,
高管有意繼續增持
時隔一年后,蘇寧的增發方案終于塵埃落定,然而,圍繞著這場資本運作的是是非非卻遠未停止。
早在去年6月,蘇寧就召開董事會與股東大會,決定以每股12.3元的增發價,向潤東投資、弘毅投資、新華人壽發行4.4億股,總金額達到55億元。募集的資金將投入到發展連鎖店面、促進物流平臺建設、提升信息應用能力,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四個方面。
然而,今年7月,就當蘇寧信心滿滿準備通過增發整合業務之時,新華人壽卻臨陣變卦,退出了蘇寧的增發項目。
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和蘇寧的戰略合作在細節上短期內難以實現,新華人壽入股零售業,雖然是保險行業的創新,但在保監會規范行業個險、團險、銀保的銷售渠道下,新華人壽的創新并未得到政策上的太大支持。這些都導致新華人壽退出蘇寧的增發項目。
蘇寧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今年7月公司將增發價降到12.15元/股,募集資金也從55億調整到47億,但項目未變,新華人壽的資金缺口將由公司自有資金解決。同時,蘇寧在公告中稱將保留追究新華人壽違約責任的權利。
不過,前述人士告訴記者,新華人壽并未有過賠償違約金的考慮,雙方在談判開始時進展良好,協議中也未談到違約責任。
而面對二級市場今年一路下行的不利局面,蘇寧也并沒有縮減募資的規模。盡管公司的增發價格下調,但12.15元的價格依舊高出公告當日8.5元的收盤價,溢價接近四成。潤東投資,以及弘毅投資的認購金額并無改變,兩家機構在新華人壽退出后,擔負起保駕護航的重任。
從增持情況看,部分公司高管和張近東分別于去年12月、今年7月增持了蘇寧電器的股份。張近東的增持是因為由他控股的潤東投資參與了此次增發項目,間接增持了2.44%,目前他總計持有蘇寧電器30.34%的股份。去年部分高管花2億元增持公司,則表現出他們對蘇寧未來發展前景具備一定的信心。
據知情人士透露,蘇寧的部分高管又有增持的意向,他們已把建議提交至管理層,公司將認真考慮。
廣匯能源:借增發募投實現轉型,
大股東一年增持五次
相比蘇寧電器一波三折的增發過程,廣匯能源的增發項目也歷經坎坷,但隨著項目竣工,公司轉型在即,廣匯能源頻繁受到大股東的增持。
2011年5月,廣匯能源以每股24元的價格向9位投資定向增發8916萬股,合計21億元的金額。除2位自然人外,新疆廣匯實業投資、上海德華投資、昆明盛世景投投資、景隆融尊股權投資、上海力利投資、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華夏基金(微博)等7家機構參與增發項目。
而廣匯能源所募投的項目,是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項目。在此之前,廣匯的增發之路異?部。
早在2007年,廣匯就提出25億元的增發方案,募投哈密煤化工項目,但遭到證監會否決,之后的2008年與2009,公司繼續上報該項目,但一直得不到證監會的批準。
為此,廣匯能源在降低募集金額、改變募投項目之時,也逐漸從房地產轉型到清潔能源行業。
2010年,房地產還占公司主營收入的46.95%,但2010年的下半年,廣匯能源宣布從地產轉出全面進入清潔能源行業,在地產業受阻限購令、環保題材受熱捧的時期,廣匯能源的舉措猶如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華夏基金等機構紛紛大舉進倉。
不過,廣匯的清潔能源并未帶來巨大收益,公司轉而將項目投入甲醇項目。但從2011年報看,廣匯能源的房產銷售占比逐年減少,占25.63%,而天然氣的收入實現13.1億元,同比上漲1.62倍,占主營收入的27.84%,一舉超過房產銷售。
根據去年財報,廣匯增發的募投項目,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煤基)項目,工程進度為103.24%,年底已經竣工投產,但尚未產生收益。
轉型在即,廣匯也接二連三地被大股東增持。去年,新疆廣匯實業投資已累計在5次增持公司股份,兩次是在去年10月,三次是在今年1月底,持有公司8.3億股,占總股份的42.91%,比增持前提高1.53個百分點。
“傷得最深”股票增持人:回天膠業坑了大鵬創投,蘇寧高管群深度被套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袁盼鋒/文
截至2012年7月25日,今年共出現了402多家上市企業股票被高管或關聯公司增持,其中239家為純增持,無減持情況出現。增持案例近1472例,其中出現浮虧的案例830個,最高每股浮虧額11.49元,最高浮虧幅度為54.72%,最高單筆浮虧金額3.91億元。
位列增持案例數量第一的南天信息,87例增持全部浮虧,截至7月25日,南天信息增持案例中,最高每股浮虧1.77元,最低每股浮虧1.34元。
許多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沒有幸免。按7月25日收盤價計算,海螺水泥最高每股浮虧1.7元,浮虧率16.33%,蘇寧電器最高每股浮虧2.05元,浮虧率23.58%,中國神華最高每股浮虧2.62元,浮虧率10.33%,中國醫藥最高每股浮虧2.00元,浮虧率15.52%,中國北車最高每股浮虧1.06元,浮虧率22.29%。
而大股東和高管們的增持并沒有隨著被套而停止。隨著大盤泥沙俱下,增持潮來得更洶涌。最熟悉公司的他們,或是在撿便宜,或者在自救。
回天膠業股東最為受傷
2012年2月22日,回天膠業發布公告稱,大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18.60元增持回天膠業26萬股,市值為483.53元,但五個月后,大鵬創投所增持的26萬股市值縮水超過五成。
在考慮除權后,7月25日的回天膠業收盤價僅為8.42元,相比于大鵬創投增持時18.60的均價,每股浮虧10.18元,大鵬創投五月內浮虧264.61萬元,浮虧幅度為54.72%。
據回天膠業上半年的業績快報稱,上半年,回天膠業營業總收入2.41億元,同比增加0.6%,實現凈利潤3819.96元,同比下降11.86%,基本每股收益0.3617,同比下降了11.87%,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32%,同比下降了14.96%。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告稱是受下游行業需求不足影響,增速放緩,同時由于新能源產品價格下降及折舊費用的同比增加,凈利潤同比減少。
回天膠業的業績下滑,股價縮水并非個案。中順潔柔、華魯恒升、中國衛星、天山股份的浮虧幅度都僅次于回天膠業。今年以來,中順潔柔、華魯恒升的增持案例各為1例,中國衛星、天山股份各為3例。截止到7月25日,中順潔柔、華魯恒升,分別每股浮虧10.33元和6.47元,浮虧幅度47.40%和46.17%。中國衛星、天山股份,每股最高浮虧分別為8.65元和10.22元,最高浮虧幅度分別為44.35%和40.15%。
在出現浮虧的約830個案例中,浮虧幅度達到10%以上的有425例,其中浮虧幅度30%以上28例。由于此輪增持絕大多數以個人或高管增持為主,機構增持僅占很小的一部分,個人或高管增持數量多為幾萬股,甚至幾千股,增持百萬股的高管僅為極少數,因此案例浮虧額度整體偏小,大額浮虧幾乎由機構投資者獨立承擔。
2012年2月7日宏源證券對天山股份增持5681.89萬股,市值達12.56億元,但截至7月25日,宏源證券的增持市值下降了31.10%,平均每股浮虧6.88元,浮虧金額高達3.91億,成為此輪增持中浮虧金額最大的案例。
即使最近的增持,也立刻出現了浮虧現象。7月21日,鞍鋼股份公司副董事長楊華,總經理陳明等10位高管增持鞍鋼股份,十人當日合計增持12.02萬股,增持均價3.72元,市值約為44.72萬元。但到7月25日,股價跌破增持均價,收報于3.67,每股浮虧0.05元。這只是鞍鋼股份今年以來23例高管增持中的其中7例,其余16例也全部出現浮虧,每股最高浮虧金額達0.13元。
龍頭企業也難幸免
作為中國水泥行業龍頭的海螺水泥,也陷入了增持浮虧的泥潭之中。
2012年3月21日,海螺水泥的控股股東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對海螺水泥增持1084.84萬股,海螺設計院累計持公司股份1405.47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總數的0.27%。但水泥行業難以抵擋資本市場下行的壓力,海螺水泥股價在7月25日收于14.66元,相比于三個月前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17.54的增持均價,每股浮虧2.88元,浮虧幅度16.43%。
就在6月8日,海螺水泥公布分紅派息的同時,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測算,201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以上。而在2011年年報中,海螺水泥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81.47億元,同期增長41.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15.90億元,同期增長87.8%;每股盈利也達2.19元。
不止是海螺水泥,整個水泥行業在2012年的上半年業績整體下滑,而主要原因則是價格走低,需求不旺,市場看空水泥行業,股價一跌再跌。
其他行業的龍頭也如海螺水泥一樣,走低的市場價將它們拉進了浮虧泥潭。
今年1月份,蘇寧電器先后完成了15例增持,并且由副董事長孫為民等高管增持。相比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增持,蘇寧電器的高管更加“大氣”,絕達部分的個人增持在30萬股以上,甚至出現了12位核心高管增持1321.90萬股,這在今年的高管增持案例中并不多見。但是蘇寧電器依然沒有改變股價下行的趨勢,隨后的巨額浮虧讓蘇寧電器的高管們心疼。
截止到7月25日,蘇寧電器的增持股,每股最低浮虧1.47元,最低浮虧幅度18.13%,每股最高浮虧2.05元,最高浮虧幅度23.58%,15例增持累計浮虧額高達5068.41萬元。
另外,中國神華每股浮虧2.62元,浮虧幅度10.33%;上海醫藥每股浮虧2.00元,浮虧幅度15.52%;中國北車每股浮虧1.06元,浮虧幅度22.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