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
A股又到十字路口,產業資本決定落袋為安。
7月12日,受歐美股市暴跌波及,A股暫停了反彈腳步。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2754.58點,大跌1.72%;深證成指收報12268.2點,跌1.37%。
伴隨而來的,則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的持續減持。當日,先后就有7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東減持信息;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發布減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也達到20家。
12日的股市回調,似乎又一次證明了產業資本的先知能力。
“產業資本減持是常態,反倒是增持更應該被關注。研究顯示,這波從6月底開始的大盤回調,更應該是反彈而不是反轉。”興業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劉曉清介紹。
逆勢減持
自6月20日A股走出2610點新低后,指數已經累計上漲近150點,最大反彈幅度達到8.20%;但市場卻出現更多不安跡象。
中金公司11日公布的策略周報顯示,剛剛過去的一周內,上市公司股東、高管凈減持金額為19.46億元,減持規模已經是連續三周上升。
截至7月8日的這周,共計有9家公司增持,增持金額為3.41億元,增持金額較上周有所上升;但減持金額卻高達22.87億元。
興業證券的產業資本觀察周報也印證了這一變動。
數據顯示,6月20日A股大跌前一周,兩市減持量觸及當月高位。
截至6月17日一周,多達19家上市公司公布減持信息,其股東和高管減持累計32.80億元,凈減持規模為36.92億元;興業證券認為,減持家數大
幅增加,增持家數下滑,這表明產業資本的減持套現意愿仍比較強。
但隨著6月21日大盤反轉,當周減持家數和規模雙雙大幅降低。
截至6月24日,僅有8家公司出現減持,但同時有3家公司出現增持;累計減持金額大幅度降至8.97億元,而凈減持規模也將為8.13億元。只是,產業資本對市場的樂觀情緒并未持續太久。
6月最后一周,公布減持的上市公司數據再次增加至14家,而減持金額也小幅上升為9.67億元,凈減持規模為9.35億元。
進入七月份,情況并未好轉。更為夸張的是,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甚至采取了近似乎“清倉”的舉措。
7月12日,中泰化學(002092.SZ)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北京鑫天融域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減持通知,截至7月6日收盤,該股東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股份56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85%;減持后,該股東剩余股份僅占總股本比例0.35%。
“從這段時間產業資本的表現看,盡管股市回調,但套現意愿依然強烈。和5月相比,6月減持規模環比略有下調,但整體還是處于歷史平均水平;加上并沒有足夠明顯的增持表現,我們認為這還是屬于反彈行情。”劉曉清介紹。
大宗交易頻頻
作為產業資本套現的主要渠道之一,滬深兩市的大宗交易平臺也在6月20日后更加活躍。
Wind統計顯示,6月累計發生479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累計為123.86億元;但更詳細的數據卻顯示,從6月21日開始,即大盤觸底回調以后,大宗交易平臺上交投更加活躍。
數據顯示,6月21日至30日,兩市累計發生260筆大宗交易,對應金額為50.88億元,占到整個月份交易額度的4成。
大宗交易熱在7月繼續延續。
Wind顯示,截至7月12日,累計已經產生215筆大宗交易,涉及金額達到48.01億元。
而從歷史規律來看,大宗交易的活躍程度,幾乎與大盤走勢息息相關。
簡單而言,在大盤上漲的2、3、6月份,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易量整體偏弱;而在大盤下跌的4、5月份,交易量相對會更加活躍。
如今年2月小陽春,A股大漲4.10%,但大宗交易平臺卻進入淡季。當月臺交易量為3.74 億股,和上一月份7.29億股的交易額相比已經大幅縮水;對應的成交金額61.6 億元,同樣不敵上個月的86億元。
但在5月,這一局勢完全反轉,當月上證綜指大跌5.77%,但大宗交易平臺交易量卻大增至20.56 億股,環比增長12.32%;對應的成交金額達到155.33 億元,環比也上升28.63%。
“大宗交易的活躍程度,和大盤漲跌幾乎是同步;一般而言,大盤跌則交易量增加。” 中投證券金融工程研究員徐鵬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還在持續攀升。
截至7月8日的一周,大宗交易平均折價率達到7.46%,其中創業板折價率甚至為8.96%,但在7月11日,兩市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已經增加至7.79%,其中永太科技當日漲停,報收28.51元,但其大宗交易成交的50萬股成交價則僅為23.33元,折價率高達18.17%。
這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上市公司股東們急于套現的決心:他們對后市明顯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