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蘇江 上海報道
在接連的利空政策傳聞之下,房地產板塊再次成為拖累大盤震蕩向上的反向力量。4月12日,受房地產板塊大幅下挫2.76%影響,滬深股指分別下跌0.51%和1.24%。
房地產板塊的四大代表公司“招保萬金”也出現連續5天資金凈流出,除10轉增8的金地集團(600383.SH)走勢稍強外,其他地產公司都將面臨破位走勢。
以二線地產中天城投(000540.SZ)為例,深交所公布的4月12日成交回報顯示,當日4家機構席位合計拋售1.88億元,而買入的兩家機構合計買入僅1514.37萬元。
而另一家地處云南的一級開發商云南城投(600239.SH)當日的交易中,賣出前5家席位均為機構,合計賣出7.96億元。
另一方面,盡管上周末公布的3月份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結束了自2004年5月以來連續70多個月貿易順差的局面,但市場普遍預期本周陸續公布的3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總體呈現“增長較快”和“溫和通脹”的局面,這將有望對近期市場走勢形成支撐;4月12日晚間公布的信貸數據顯示1季度2.6億元的新增貸款基本符合此前預期。
從基金倉位來看,上周基金倉位結束了此前兩三周的反彈趨勢,包括華夏、博時、嘉實、易方達和南方等5大基金公司倉位出現一致下調,其中除易方達之外,其他4家公司基金平均倉位均在80%以下。
地產利空傳聞襲來
大約在4月7-8日,坊間開始充斥著上海、廣州、北京和重慶等地將要試點征收住房保有環節房產稅的傳聞;4月9日,上海住房保障與房管局的回應稱“在房產保有階段征稅,要經國家層面定,地方應貫徹執行好”,不過其后的補充稍顯得有些曖昧,“如果有關部門正在做一些研究也是完全正常的”。
與此同時,市場更有傳言稱除了房產稅之外,“物業稅試點正處于加速推進度進程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房地產市場形成了觀望氣氛。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按照1986年頒布的《房產稅暫行條例》,對于居民個人自用的房產一直免征房產稅;而個人出租房由于不去房管部門主動備案,因此即便連一般的租金4%征收的房產稅也在操作中被避免。
這意味著如果征收房產稅僅僅是對于原先規定中優惠部分取消而已,這較之需要通過立法和設立細則執行的物業稅顯得更容易推行。
目前政府征收房產稅的辦法大致有兩種,一是按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稅率為1.2%;另一種是按照房產租金計算繳納,稅率為12%。
對應的,近期市場流傳的房產稅征收方法是房屋原值(成本)打7折(或根據中高檔次7-9折),再按照1.2%左右的稅率征收;折算下來和此前流傳的0.8%的物業稅稅率大致相當。
個人房產稅此前的免征優惠一旦取消,對于投資性購房行為確實會帶來一定抑制作用,國金證券分析師曹旭特表示,“畢竟保有環節成本從無到有肯定會影響投資性購房未來的投資預期收益率,部分投資購房會被擠掉”。
在這一基礎之上,曹旭特預計,即便房產稅恢復對第一套房產的征收“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但對于豪宅或者第二套房以上的居民征收可能性大;此外,由于房產稅屬地稅,因此“目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和地方政府態度比較強硬的地區率先征收可能性大,如上海和重慶”。
然而,在政策不確定性的同時,剛剛過去的3月份房地產交易量回升明顯,房價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不過在近期的資本市場中房地產板塊卻并不受歡迎。
大智慧房地產指數從去年12月7日的5029.7點一路下跌,雖然近期較之2月初出現的3751.22點略有反彈,但較之此前高點依然跌去18%;而在最近的5個交易日中,無論是一線地產的萬科A(000002.SZ)、保利地產(600048.SH),還是二線龍頭的蘇寧環球(000718.SZ)和中天城投都出現了放量下跌的走勢,不少房地產個股已經開始破位下行。
基金小幅減倉
毫無疑問,市場對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預期明顯的抑制了房地產板塊的走勢。
來自齊魯證券的統計顯示,上周不同行業的基金重倉股表現中,房地產行業表現最差,無論是指數跌幅還是重倉股跌幅均列第一位;相比之下,電子元器件、信息設備、醫藥生物和航空等行業表現較好。
倉位來看,上周基金整體小幅減倉,不過選擇主動性減倉的基金要占據上風。來自浙商證券的統計顯示,上周減倉幅度在5%以下的基金占48.2%,減倉幅度在5%-10%之間的占比約3.61%,而增倉幅度在5%以下的基金約為44.92%。“雖然選擇減倉的基金占整體數量的比例略高,但有時并不明顯,說明多空力量的分化并不顯著。”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倉位較高的基金公司包括中郵、新華和光大保德信等,而泰達荷銀和上投摩根的倉位則相對較低;前5大基金公司中,除易方達的倉位處于90%附近的較高區間之外,華夏、博時、嘉實和南方的倉位均在80%以下。
從整體趨勢來看,基金倉位在接近過去8個月最低點之后大幅回升的趨勢在上周出現小幅回調,這使得短期聚集的風險逐漸顯露;但另一方面基金中等偏低的倉位同樣存在提升的空間,這也正是機構們在不明確政策預期和宏觀數據出臺前的“糾結”表現。
雖然上周末海關公布的3月份貿易逆差72.4億美元的數據出乎市場意料,但略顯過熱的進口數據同時也是國內消費需求提速的表現。
央行在4月12日晚間公布的1季度信貸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人民幣新增貸款為2.6萬億元,這一數據大致符合政府年初提出的信貸計劃;同時央行繼續通過發行央票(上周重啟3年期央票)和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流動性管理的舉措也使得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進一步降低。
中金公司4月12日發布的宏觀經濟周報認為,“我們預計人民幣在第2季度開始對美元升值,升息在3季度發生”。
對于可能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指標CPI,天相投顧的預評報告認為,“預計3月份CPI同比上漲2.5%左右,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通脹壓力依然呈現上升趨勢。
在投資增速略有提高(1季度城鎮固定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7%左右)和消費增速保持平穩(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8.5%左右)作用之下,預計1季度GDP將出現同比約11.8%的增長,這一增速將高出去年第4季度1.1個百分點。
這一背景之下,謹慎的機構依然將目光盯在一些結構性機會。如一季報業績超預期的板塊和個股成為其追逐的對象。
最明顯的例子則是近期表現最為搶眼的航空板塊。包括中國國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海南航空(600221.SH)和ST東航(600115.SH)在內的航空板塊接連上攻,個股更是頻繁創下新高。
上海一家近期超配航空股的機構人士表示,“由于票價水平同比漲幅明顯超過預期,而燃油附加費則抵消了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漲,因此三大航空國內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甚至會出現好于2007年行業高峰時的水平。”
來自中金公司的預測顯示,國航、南航和東航1季度盈利分別可達到11.49億元、12.19億元和5.42億元,即便去除南航出售MTU公司的收益和國航、東航的稅前套保收益,三家公司也將迎來近年來行業首次一季度錄得主業盈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