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杰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保險資金持倉路線圖也逐漸清晰。
截至3月19日已披露的505家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年報中顯示,險資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的上市公司有102家,與去年三季度報表相比,其中險資新進入的超過30家,而險資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公司也超過30家。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險資進退背后,除了其慣有的“快進快出,波段操作”以外,顯示出其對行業態度的轉變,現在險資開始偏愛周期性行業。
斬獲“真金白銀”
據統計,2009年未分配利潤超1元公司約占險資增持總數的一半。比如,江鈴汽車由于每股派現0.49元成為險資新購入的重倉股,洋河股份也因每股0.8元的派現誘惑,成為泰康人壽的新占領根據地。
同時,險資一改往年保守的投資風格,并不規避已披露年報虧損的公司。根據統計,包括海馬股份、華北制藥、彩虹股份、渤海物流等8只個股去年四季度機構增持數量超1000萬元,其中不乏ST和*ST股票。
比如,泰康人壽去年四季度大膽購入*ST清洗0.64%(占流通股)的股份,而已報虧損超過400萬的山東海化也在中國人壽的持股中。根據大智慧資料顯示,*ST清洗有重組進展,或將增發置入成都排水。
中國平安也大舉進入了在2009年凈利潤虧損達604.66萬元的海馬股份。據中國平安相關人士透露,2009年,中國平安曾對該公司做過調研,認為海馬股份2010年將會有定向增發并投資新技術改造項目和新產品的研發,發展潛力巨大。
預期不遠即可以實現的 “真金白銀”收益也許正是險資介入的重要原因。
太平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我們的策略是做波段,見好就收,保險資金的管理需要更為穩健的模式,而對于看不清走勢的市場,波段操作就是最穩健的控制。”他同時透露,很多險資選擇退出也有業績方面的壓力。
根據已公布公司年報顯示:太平洋人壽去年四季度主要以撤資為主,累計持股環比下降超過20%。
操作邏輯與行業偏好
進入3月以來,A股市場連跌連漲令眾多投資者摸不著頭腦,近期上證綜合指數一直在3000點徘徊,人保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說,很難講這個行情是處于啟動期還是震蕩期。由于融資融券以及股指期貨的預期,使得市場處于不上不下的狀態。
“但相比去年的反彈行情,現在的市盈率相對較低,機構介入也會更安全和劃算。”他所指的安全就是,快進快出,波段操作。
“快進快出”成為很多險資操作的利器。太平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的市場屬于震蕩市,希求單邊持有盈利并不客觀,而且對于不明朗的后市,通過波段性操作才會更有斬獲。
2009年末,中國保監會曾專門召開相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會議,要求保險資金投資應從長計議,通過價值投資理念,謀求長期收益穩定,同時進一步維護并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
然而,整個四季度險資的表現卻令市場大跌眼鏡,除對于類似中國平安、工商銀行等為數不多的藍籌股做日凈買入之外,大部分險資都以拋售為主。甚至,退出前十大流通股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投資總有商業性,獲利是直接目的,無可厚非,不能因為保險資金就必須要穩守不動。”前述基金管理人如此分析。
3月16日,中國保監會公布的保險業最新經營數據顯示:今年首月保險資金投資比去年12月環比減少469.4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當月A股行情震蕩跌勢為主,導致保險資金所持股票市值縮水。
結合目前險資市值縮水的情況,對于目前市場走勢,有機構認為,日前市場觀望氣氛仍然較濃,受到資金回籠力度進一步加大以及新股發行等因素影響,使得資金面壓力凸現,制約了市場做多動能。
分析顯示,去年保險公司重金投向消費、機械設備、原材料等行業板塊。
滬上一位基金管理人認為,就長期而言,A股已具有投資價值,防御性行業如醫藥、消費等板塊均可增持,盡管短期內有可能虧損;而周期性行業,像鋼鐵、有色金融、金融房地產等由于關系到諸多因素而不宜涉足。他還特別指出了有關樓市有政策調控方面的因素。
不過險資也許并不這樣認為。
根據財匯金融分析數據,去年四季度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中國人保等多家大中型保險機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房地產、原材料等周期性行業。盡管對于消費板塊依然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增持,但對醫藥板塊似乎并不十分感冒,甚至較之前持有份額有進一步降低的傾向。
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3月以來,金融地產的資金流入更是令人驚訝。以3月17日為例,粗略計算,超過20億資金流入金融地產。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深滬兩市80個行業中,以房地產開發經營板塊凈流入8.98億元而最為搶眼。此外,電子元器件板塊、綜合類板塊以及銀行、保險也分別凈流入7.36億、7.33億、6.91億和6.26億。
此前,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表示,“預計超過1.5萬億元保險資金將面臨投資壓力,需要重新配置”。
一直為保險機構期待的是否可以投資不動產相關規定也將于下月發布。鑒于此,險資2010年新變化有何成效,是否如其所說的那樣堅守住真金白銀,1.5萬億保險資金何去何從,也許下月將會得到答案。
險資在一季度的股票投資收益或虧或盈,也將隨著4月一季報的陸續出臺再度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