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揭秘大宗交易炒家獲利路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 09:26  北京晨報

  ■大小非“過橋減持” ■莊家誘多出貨 ■機構“省錢”建倉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大宗交易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平臺,但這里卻是機構們廉價拋售和溢價套利的樂園。“大小非”借道減持,機構間相互對倒,部分主力誘多出貨……這個市場看上去欣欣向榮,背后卻是神秘炒家們賺得盆滿缽滿的巨額利潤。本周,晨報記者試圖從一些交易數據和公開信息中,將這些神秘炒家們的獲利路線挖掘出來。

  異動

  熊市中突然迎來“井噴”

  很難想像誕生以來一直如一潭死水般的大宗交易市場,在“熊”極了的2008年卻突然迎來“井噴”行情。全年成交374.64億元,是之前5年合計成交額的4.5倍。而且,這種“井噴”架勢在2009年依然延續。

  交易所的大宗交易信息顯示,至5月21日,滬深兩市今年以來共發生大宗交易810筆,總成交量為23.45億股,成交金額高達203.82億元。相比于去年的“井噴”行情,今年大宗交易市場的成交額無疑將再創新高。

  什么原因導致大宗交易突然火爆?一個重要轉折點是去年4月份。去年4月20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簡單地說,就是令A股市場聞風喪膽的“大小非”們每月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將被限制,一旦減持股份超過總股本的1%,就必須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

  這項規定一出臺,大宗交易市場立即就活躍起來了。

  交易所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3個月,大宗交易的每月成交量僅在1000多萬股左右,這和幾年前大宗交易市場成交水平相當。但到了4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突然比3月份增加好幾倍,達到9300萬股;5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已上升至1.3億股,隨后繼續猛增,11月份達到7.8億股,12月份更高達14.92億股。而大宗交易市場也由此滋生出一些嗅覺敏銳的炒家們,他們在大宗交易市場中開辟了一條“安全”的獲利通道。

  真相

  “大小非”減持“中轉站”

  急于套現的“大小非”要在大宗交易市場減持股份,但誰來接盤呢?很快,“過橋減持”這個專業術語應運而生,即“大小非”們先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將限售股賣給中介,中介再找下家或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

  不過,對于“過橋減持”的做法,市場一直只是猜測,畢竟沒有哪個“大小非”會站出來承認自己確實做了“過橋”。然而,一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卻讓“過橋減持”露了馬腳。

  去年5月23日,鑫科材料(600255)公告稱,第一大股東恒鑫集團于5月21日通過大宗交易將751.7214萬股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出售給自然人袁清良,這部分股份占鑫科材料總股本的1.67%,交易價格為6.83元/股。

  7月5日,鑫科材料又發公告稱,恒鑫集團于7月3日再次通過大宗交易出售1750萬股給自然人袁清良,交易股份占公司總股本3.89%,交易價格為4.45元/股。“袁清良可能只是個中介,或者說是一個托兒。”一位市場人士當時即指出,這可能是一筆過橋減持。

  8月18日,鑫科材料公布半年報,但袁清良卻沒有出現在“前十大無限售條件股東”名單中,“如果他沒拋,應該出現在十大股東名單中。”分析人士指出,半年報讓“大小非”過橋減持這一過程真相大白,而這一路徑可以概括為,恒鑫集團將已經解禁的大額股票以比二級市場價格低5%-10%的幅度轉讓給中介,然后,中介再通過二級市場拋售獲利,大宗交易市場不過是“大小非”們借道減持的一個中轉站而已。

  此外,發生在ST雄震(600711)、江淮動力(000816)、國能集團(600077)、通策醫療(600763)等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案例,也讓市場人士高度懷疑。

  內幕

  低價成交里面有門道

  在大宗交易市場成交的股票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股票的成交價格通常會比當天二級市場收盤價低,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折價交易。

  據WIND資訊統計,從去年4月20日“大小非”減持新規出臺后,到今年3月份,滬深兩市發生的1463筆大宗交易中,有八成是折價成交的。這其中,約65%的交易折價幅度在10%以下,另有15%的交易折價幅度在10%以上。

  記者隨機翻閱近期滬市發生的大宗交易,就在5月18日滬市成交的6筆大宗交易中,竟然全部是折價成交。其中,折扣最多的是太龍藥業(600222),當天該股的收盤價為6.48元,但大宗交易價格卻只有5.6元,折扣幅度達到15.74%。而賣出方正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河南開祥化工。

  “事實上,大宗交易買賣雙方所成交的價格可能比公開數據看到的還要低。”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大宗交易在交易所市場完成,而且“大小非”大多采用券商托管的方式進行交易,只要雙方協商好價格便可交易,這就使得大宗交易又多了一些門道。

  “低折扣、高回扣是業內比較流行的做法,但主要是針對‘大小非’。”一位了解內情的私募人士向記者透露,所謂低折扣、高回扣就是買賣雙方在私底下約定一個交易價格,同時再約定一個在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易價格。真實的價格會遠遠低于大宗交易平臺的價格,這里的差價就是中介的利潤。

  設局

  主力也在大宗交易里下套

  大宗交易的火爆,還成全了另一些被A股套住的莊家以及正準備誘多出貨的主力。

  2008年,A股大跌65%,個股的跌幅甚至超過70%。股民、基金、私募、莊家都損失慘重。不過,聰明的莊家們很快就學會了在大宗交易市場中設套兒。補倉,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對二級市場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出貨,則弄出特大的響動,投資者只要跟風買進,正好給莊家提供出貨機會。

  “知道去年十一二月份大宗交易為什么那么火嗎?一些被套的莊家們也開始利用大宗交易從事‘技術活’了。”一位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大宗交易折扣低,手續費也低,正好適合莊家拉低成本。一些投資者喜歡看K線,結合成交量分析并跟莊獲利。但現在不靈了,莊家在大宗交易平臺補倉、攤薄成本,你要是算不好,正中莊家的圈套。”

  這位人士同時告訴記者,利用大宗交易系統來給散戶設套,只不過是主力過去慣用伎倆的翻版。如果個股在大宗交易系統上榜后就迅速下跌,基本上可以懷疑主力是有預謀的。

  而記者的調查顯示,今年4月底初步完成重大資產重組預案的ST百花(600721),就屬于在大宗交易出現后連續下跌的。5月18日,ST百花拉出復牌以后的第12個漲停。而就在當天,該股在滬市發生了兩筆大宗交易,賣方為銀河證券烏魯木齊解放北路營業部,買方分別是中金公司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和金元證券深圳上步南路營業部。5月19日,ST百花放巨量從漲停打到跌停,至上周五,該股累計跌幅為15.06%。

  合謀

  機構借道建倉、分倉

  在大宗交易市場,各路資金空前活躍。機構席位、券商總部營業部、QFII大本營、游資營業部,常常出現在大宗交易統計表中。而仔細觀察這些上榜營業部,一些機構借道建倉的路徑清晰可見。

  今年以來,在賣出營業部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大營業部分別是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證券營業部和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而這兩大營業部恰恰是市場上公認的QFII大本營。同時,通過這兩大營業部賣出的股票全部為大盤藍籌股。難道QFII又在瘋狂做空?

  其實不然。機構們只是借大宗交易完成建倉、分倉等工作而已。以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為例,今年4月15日,該營業部一天賣出36只藍籌股,成交金額近7.7億元。而買入方全是國泰君安總部。去年年底,這種情況也發生在QFII云集的另一家營業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該營業部曾連續4個交易日累計賣出44只大盤藍籌股,總金額達25.33億元。而買入方分別為國泰君安總部和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席位。

  “很明顯,是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在做‘對倒’。”一位券商營業部副總對記者表示,“對倒”主要是為另一些機構完成“分倉”或“建倉”工作。“比如指數型基金獲準發行,這些基金一旦成立,必須對進入滬深300指數的股票進行一定量的配置。如果通過二級市場大量買入,容易推高股價,提高購買成本。而在大宗交易市場上買入,既有一定折價,又不影響二級市場價格。”

  這位副總同時稱,QFII建倉也是一樣,當一批股票被打包出售,并被某一營業部或交易單元集體買入的時候,應該就是在幫助另一機構建倉或分倉。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王潔

  名詞解釋

  ■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針對的是一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我國現行有關交易制度規則,如果證券單筆買賣申報達到一定數額的,證券交易所可以采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大宗交易的交易時間為交易日的15:00-15:30。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由買方和賣方在當日最高和最低成交價格之間確定。買賣雙方達成一致,并由證券交易所確認后方可成交。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不作為該證券當日的收盤價。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收盤后計入該證券的成交總量。并且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于收盤后單獨公布,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于當天的指數沒有影響。

  財經晨譚

  請避免政策天平向機構傾斜

  大宗交易市場從一片冷清到如今的生機勃勃,似乎是件好事,但對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來說,這樣的虛假繁榮并不是好現象。因為這個特殊的證券“批發”市場,絕對是機構投資者們的專屬領地。

  主力低位補倉、高位出貨,還順便拿到了便宜籌碼;機構間“對倒”,可以做到“天衣無縫”;再加上終于可以在大宗交易市場上減持的 “大小非”們,這個市場確實火爆了,但卻苦了二級市場上的中小投資者們。

  “大小非”減持猛于虎,所謂的不對二級市場產生影響,只是機構的自說自話,實際怎么可能!

  不過,看看大宗交易市場設立的宗旨,投資者就會恍然大悟。“為機構投資者服務”——這是從誕生之日起,大宗交易市場的明確主旨。因此,理論上講,這個不透明的市場是滿足機構們大宗交易需求的,與中小投資者“無關”。

  “股權分置改革”、“全流通”,我們不應忘記中國股市的昨天,即使今天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越。在這個過程中,中小投資者是中國股市誕生、發展以及走向成熟的基石。盡管有人說中國股市已經進入機構主導時代,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從來都是保證股市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大宗交易市場僅僅是證券市場創新的一小步。接下來,創業板、融資融券、股指期貨……中國的資本市場將迎來金融創新的高潮。而且,每一種創新都將吸引無數中小投資者好奇的眼光。不過,中國股市的監管者們卻應該明白,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口號下,不能忽視中小投資者的作用。請避免政策的天平過度向機構投資者們傾斜。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