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競
對于美國銀行減持建行H股的事情,您可能有很多想法,建行股價是不是高估了?美國人是不是不講究?美國銀行是不是仍然在為脫離金融危機而想辦法?確實,美國銀行減持建行的事件,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投資者研究,但我在這些東西之外又看到了一個小的制度改革良機。
美國銀行減持建行,不是直接通過二級市場賣出,也不是找另外一個銀行協議轉讓,而是通過一個承接團來承接股票,當建行H股股價在每股4.8港元上下的時候,按照每股4.2港元的價格出售。說實話,這不太符合我的風格,如果是我操盤,我就直接通過二級市場賣出,從4.8港元向下一路拋售,先賣到4港元,然后等待股價反彈,在反彈過程中進行最后拋售。如果順利,平均減持價格應該能高于4.2港元,最后建行的股價應該在4港元附近平穩。
但美國銀行卻是采用了團購的形式,在4.8港元時,發起一個4.2港元的團購,想買的人可以按照4.2港元的價格購買,最終的結果是,參加團購的買家得到了每股4.2港元的建行股票。這些買家或來自于賣出建行H股股票同時買入團購股票的套利盤,或者是賣出建行A股股票同時買入團購股票的買盤,再或者是先買入團購股票,然后再想辦法在二級市場賣出的買盤。
也就是說,從表面看來,這種團購的辦法看起來能夠減小建行股價的波動,而事實上,最后塵埃落定的股價一定和我想象中直接通過二級市場賣出的結果差不多,建行H股股價一定會去考驗4.2港元的團購價格,但這個過程顯然要溫柔得多。
這個團購的辦法不錯,A股完全可以引用過來,直接把大宗交易市場轉變為團購市場。例如,現在大宗交易幾乎是機構對機構的市場,引用電子商務的說法叫做“B2B”,而二級市場是個公開市場,電子商務的叫法是“C2C”,那么能不能把大宗交易市場增加一個“B2C”的功能:例如某機構先發布公告:“將于某年某月某日15時至15時30分通過盤后市場賣出中國石油10億股,每股10元,至少累計8億股買盤團購成交,如買入股數不足8億股,則團購失敗。”
您覺得便宜,您就買去,有點像增發新股,這對于解決大小非減持肯定是個好辦法,而且未來還有很多妙用,比如某機構想買入什么股票若干股,也可以通過這里來高價大宗買入,有興趣的散戶也可以高價賣出給他。這樣,中小投資者也不會感慨大宗交易市場的低價成交,覺得便宜,您也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