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桂衍民
見習記者 張寧
本報訊 股市回暖讓私募機構對“小非”關注度持續升溫。記者獲悉,一些私募機構正四處尋找將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解禁的“小非”項目,而重點把目光鎖定在券商保薦人身上,并許諾向介紹項目資源的保薦人給予非常可觀的傭金。
“尋已解禁或將解禁的小非賣家,有資源的朋友可速聯系我,若成一單,人均單筆提成收入不會低于保薦項目提成收入。”在某保薦代表人論壇上,這樣一則“尋找大宗交易小非賣家”的帖子赫然在列。發帖人還表示,無論介紹的項目標的額是多少,只要報價合理,都能全盤接手,且交易方式靈活。發帖人還留下了聯系方式。
“最近這類事情很多,大多是私募機構所為。”一家證券公司投行部總經理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來,隨著A股市場回暖,一些私募機構對“小非”的追逐呈現明顯升溫態勢,甚至有的私募機構還專門到證券公司投行部門尋找這類“特別”項目,希望券商保薦人能利用固有資源幫忙介紹項目,并承諾只要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就可支付相應傭金。
據國內某中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介紹,市場現對從中牽線的“捐客”開出的傭金報酬已有了一定的行情———一般按照“小非”買賣雙方達成的成交協議價格,提取成交額的1%至3%作為傭金報酬。“如果資金方沒有介紹人,那么這筆傭金全部歸項目介紹人所有,但如果資金方也有介紹人,那么項目介紹人和資金介紹人就五五分成該筆傭金了。”
據記者調查了解,私募機構方面的操作過程為,與上市公司股東談妥“小非”轉讓價后,接下來通過分散的賬戶從大宗交易平臺中接下“小非”,然后等待股價上漲,再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從中獲取高價差。
“現在許多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急需從‘小非’中解脫。再就是一些做實業的企業對市場不看好,想出售所持的上市公司‘小非’股權套現。”上述券商投行部總經理表示。
一方面是對“小非”熱衷的私募機構買家,另一方是亟待出手的“小非”賣家,而券商保薦人在中間正好起到撮合作用。據業內人士介紹,前一段時間在IPO重啟和創業板都無音訊的情況下,不少券商投行除了對儲備項目進行常規維護之外,投行部門通常“無事可做”。因此,不少保薦人利用這難得的閑暇時間而偶爾牽線做這類項目,工作量不大,但提成卻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