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仁際宇
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使華爾街五大投行應聲倒地,無一幸免。2008年,中國證券市場到底是QFII們救苦救難的諾亞方舟、抑或只是失落之城特洛伊,也許只有QFII們自己清楚。不過,從目前年報中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變化情況看,QFII們似乎并沒有把中國證券市場當成避風港。
根據本報信息部的統計,截至2月23日,已經有77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08年年報,在這些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總共出現了6次QFII的名字,同樣是這77家公司,在2008年中報中,QFII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的次數是7次,而在2007年年報中這個數據是13次,單從上榜數量上來說QFII在2008年露面的機會明顯減少。
在上述77家上市公司中,總共有10家公司分別在2007年底、2008年中和2008年底有QFII上榜記錄,而在這10家公司中,僅有國電南瑞和建投能源2家公司在這一年中出現QFII占流通股比例增加的情況,剩余的8家公司中有3家QFII持股比例在全年沒有發生變化,而包括日照港、中國玻纖在內的5家上市公司QFII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則出現了下降。
或許僅憑77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還不足以估計2008年QFII們的動向,而且也不能排除其他流通股東持續增持,從而抬高前十大的門檻,將QFII擠了出去的因素存在。但一些個案卻是非常明確地講述著QFII減倉的故事。
四川美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07年第三季度,四川美豐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曾出現了5家QFII扎堆的現象,而截至2008年12月31日,前十大名單中已無一家QFII。一家由ING集團參與的QFII在四川美豐2007年年報中的持股數量為406.89萬股;到了2008年一季度末,它的持股數量下降到301.64萬股,單季度下降105.25萬股;到了2008年三季度末,它甚至沒有進入前十大,而這時十大的門檻僅約為174萬股。僅三個季度,這家QFII的減持幅度至少達到了57%。
另一個例子是江鉆股份,在2007年底,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擁有2家QFII,合計持股915.95萬股,占流通股本的9.16%。2008年一季度末,這2家QFII總計減持607.3萬股,僅剩余308.65萬股。在此后的定期報告中,QFII從江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截至2008年12月31日,江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東門檻下降到35.06萬股,但仍然不見QFII的身影。據此計算,2008年,上述2家QFII合計在江鉆股份中的減持比例至少達到96%。
由于無法查閱QFII在中國證券市場的具體交易記錄,因此上市公司年報中的數據成為分析QFII走向的一條重要線索,但這毫無疑問僅僅是QFII在中國的冰山一角。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