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中彬
在IPO停滯數月后,一些PE資金開始轉戰二級市場,并將目光盯向了“大小非”。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份至年底“大小非”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成交額高達350億元。有業內人士估計,接盤者有約四分之一是PE背景。
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目前股市行情,如果去年底買到“大小非”,現在至少能賺四成。
尋找大小非
讓市場望而生畏的“大小非”解禁股卻成為了一些PE中的香餑餑。
“我們現在除了做PE,還做一級半市場。”北京某投資公司負責人稱。此前,這家投資公司已經做了數年的PE投資,而其所謂的“一級半市場”,則主要是指他近期一直關注的 “大小非”交易。
該負責人稱,從去年底,公司就開始和一些有意向轉讓的 “大小非”接觸,希望能夠吃下“大小非”,現在他們只有1家有意向性的合作方。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不少大小非股東都有出手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宏觀經濟環境不好,有的公司的資金鏈緊張迫切需要資金,而另一方面,則是看到股市持續下跌,有套現的沖動。”該負責人表示,正是這樣的機會,讓這家公司打起了“大小非”的主意。
與他接觸的多為一些民營性質的股東,這些股東所受到的減持限制較少,成本也低。從去年底開始,這家公司總共接觸了不下10家“大小非”,但由于從來沒有過這種操作經驗,最后成交的情況并不理想。
“我們提前確定好成交意向,再選定一天通過大宗交易的形式進行交易,一般是頭天股價的九折,或者是在當天收盤后以最低價在大宗交易平臺交易。”該人士稱。
PE業內諸多資金早已經在尋找有這種意愿的“大小非”,而主要的形式則是通過券商、投資公司等中介機構尋找,這種生意此前一度十分活躍,但現在的情況是,隨著二級市場的連續走高,一些PE的態度開始出現了猶豫。
大宗交易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份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股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實施以來,至去年底“大小非”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成交額高達350億元,有業內人士估計,接盤者有約四分之一是PE背景。
階段性機會
從介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一級半市場尋找機會似乎成了不少PE在這個寒冬中的一個新方向,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級市場運行的停滯和二級市場表現的持續低迷。
“從價格上看,有些上市公司市凈率不到兩倍,尤其是這波漲幅以前估值非常有吸引力,與部分PE入股的價格相差不多。”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們堅定認為這種價值低估的局面只是暫時情況而已,能夠有10倍市盈率的價格入股非常有吸引力,但有些大小非則表現出了對后市的擔憂,因此,這樣才撮合出了一些機會。
讓PE尋找新機會的原因除了“A股遍地是黃金”的判斷外,另一個原因則是一級市場新股發行的長期停滯。PE資本投資某個公司的平均年限約3~5年,而最主要的退出途徑為IPO,目前PE退出渠道不暢,一些PE選擇了觀望,而一級半市場出現的短暫機會成為眼下最好的業務。
二級市場近期的走勢也著實讓這些PE嘗到了甜頭。“去年12月份吃下大小非的話,現在已經能賺個至少40%了。”該負責人稱。
據悉,除了將目光盯向“大小非”外,參與定向增發也成為PE關注的方向。
近期正在進行非公開發行的北方某上市公司有關人士稱,自從該公司拿到定向增發批文后,不少PE開始打電話與公司聯系,希望能夠參與定向增發認購一定的份額,這種狀況也大大出乎承銷商的預料。
一位FOF基金管理者對此表示,目前來看,PE、VC行業中業務領域確實開始拓寬,但針對一級半市場的類似業務主要是一些規模偏小的PE公司在參與,一些較大規模機構對這塊興趣并不大,“一些成熟的機構則在參與二級市場,比如深創投等。”
北京九鼎投資總裁黃曉捷稱,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項業務,對于該項業務的開拓需要占用更多的精力,而且這種機會只是目前這段時間階段性存在,并不能夠長期維持深入做下去,因此其對這項業務并不感興趣,其希望能更加專注于上市前的股權投資。
相關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