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透露,主要是其自身原因,而不是對A股前景失去信心
自2002年QFII制度建立以來,獲得QFII資格以打開直接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大門,成為眾多海外機構投資者的一項戰略目標。但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打斷了一些海外機構投資者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
記者從某券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處獲知,“2008年10月份以來,我們接觸的一些排隊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放棄了‘排隊’,更有部分已經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且已拿到證監會面試通知的海外機構投資者,主動放棄了面試機會,規模達到172億美元,這種現象之前從未出現過。”
放棄“面試”的背后
依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海外機構投資者若要獲得QFII資格,須通過托管人向證監會申請并遞交材料。
“因申請QFII資格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太多,而證監會有一定的審批計劃,為保證公平性,會對希望遞交材料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有一定的編號,這就形成了‘排隊’。”前述某券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表示,“編號靠前就意味可能較早獲得QFII資格。”
證監會接受了某海外機構投資者的申請材料后,會通知其“面試”。“若接到證監會的‘面試’通知,則該海外機構投資者拿到QFII資格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該總經理說,“這種機會非常難得。”
但近期在與某些潛在QFII客戶的接觸中,該總經理卻發現了一些反常的現象,“部分客戶主動放棄了排隊的編號,甚至放棄了‘面試’的機會,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出現這種反常現象的原因何在?
他透露,在客戶的反饋信息中,有兩個原因比較普遍。一是某些海外機構投資者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正在進行公司組織結構的調整,暫時無暇顧及中國業務;二是某些海外機構投資者擔心在獲批QFII資格和額度后,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規定,海外機構投資者獲得外管局的外匯額度后,須在六個月內匯入本金。
“獲得外匯額度后,QFII須設立一個投資中國的基金來籌集資金,但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的現狀使得其在規定的時間內籌集到足夠資金的信心降低。”該總經理分析,“我們掌握到的信息表明,放棄‘面試’資格的主要是歐美的機構投資者。”
據上述券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透露,目前仍有超過100家海外機構投資者在排隊等待證監會的審批。“放棄‘排隊’或‘面試’資格的海外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其自身原因,而不是對A股市場的前景失去信心。”
證監會加快審批節奏
另一方面,監管層對QFII的審批節奏正在加快。來自證監會的信息顯示,截至2008年底,共有76家海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其中2008年度有24家海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而2007年度沒有一家獲批。
“這與證監會的監管思路相符,在指數高企,投資者信心膨脹時限制外部資金的流入;在市場低迷,投資者信心不足時鼓勵外部資金的流入。”另一滬上券商QFII業務負責人表示。據《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