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大宗交易系統異常活躍,僅去年12月兩市大宗交易市場就成交了14.92億股,這大大超過了前5年9.34億股的總和。
據統計,2003年至2007年期間滬深兩市在大宗交易市場共成交了約9.34億股,平均每年成交不到2億股,但2008年成交量則猛增至42.28億股,比2007年環比增長了22.49倍,成交額高達374.64億元,如此迅猛的增長速度令人咋舌,而且這一切都發生在二級市場成交大幅萎縮、整體跌幅超過65%的情況下。
對于大宗交易出現井噴的原因,一些私募人士透露,一些前期被套的莊家已經開始利用大宗交易市場從事“技術活”,這也是大宗交易市場活躍的一個原因。去年大盤65%的跌幅,個股跌幅普遍超過70%,股民、基金、私募都損失慘重。隨著近期指數企穩,主力開始在低位補倉,拉低成本,隨后拉升,從而解套甚至盈利。據某私募人士透露,現在一些莊家已經在大宗交易平臺補倉,攤薄成本。
在大宗交易市場上,由于有一些急于套現的大小非,就常常出現折價交易,加上手續費很低,購買成本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在大宗交易市場補倉對二級市場不會產生多少影響。比如當天某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市場巨量買入,從而攤薄持股的總成本,但這不會對盤中走勢產生什么影響,依照投資者的經驗,不能看出其中的玄機。殊不知,莊家已經完成補倉,倉位打好很快就會拉升。但普通投資者往往以為莊家還需要補倉,當上漲一小段幅度,莊家已經解套,而普通投資者還認為價格偏低,堅決持股,甚至還有人認為離莊家解套還有很大空間而錯誤地買入,殊不知是中了莊家的圈套。
從大宗交易系統的活躍來看,證監會規定的出臺還是起到了減小二級市場沖擊的作用。但投資者對于減持比較集中的個股要保持警惕。
記者 陳皓綜合整理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