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監會規范大小非解禁 > 正文
金融地產成出逃重災區,分析人士擔心“大小非”出逃摧毀市場信心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陳永華
市場低迷時期紛紛發出不減持宣言的“大小非”,在11月份市場有所回暖之后,紛紛發出減持公告,趁高出逃。數據顯示,在本輪反彈行情中,“大小非”減持意愿強烈。尤其是行情火爆的上一周,滬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共計發生62次大宗交易,僅上周五兩市就發生30次,創下了年內單日大宗交易次數之最。
有分析人士擔心,“大小非”減持若持續大面積爆發,可能會摧毀市場的信心,令來之不易的反彈行情過早結束。
“大小非”減持成風
11月5日,國務院部署十大措施,投4萬億資金拉動內需,A股市場上周三開始奮力上揚,一舉躍過2000點大關。持續上漲使得市場信心得到恢復,然而“大小非”也在乘此機會瘋狂減持。加上昨天發布減持公告的ST遠東、貴糖股份、天方藥業、鑫新股份等,最近兩天減持的個股已達到13家,其中,吉林制藥剛承諾不拋售剛解禁的新股,同時卻在迫不及待地減持舊股。
而ST松遼被疑限售股剛解禁就遭遇二股東全部拋光。上周五,ST松遼一部分的限售股解禁,其中包括二股東上海中潤汽車制動器有限公司持有的2242.56萬股。本周一,根據上交所的公開信息顯示,ST松遼收盤上漲4.59%,但在當天卻有5筆大宗交易以當天的跌停價1.86元成交,合計成交量為2242.56萬股,占該股總股本比例高達10%,與二股東剛解禁的股份數量絲毫不差,而且每筆交易的賣方均為光大證券總部。有市場人士指出,這很可能就是ST松遼的二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把剛剛上市流通的股份全部拋光。
銀行股成出逃重災區
今年6月份,第一家實現全流通的三一重工承諾不減持后,滬深兩市多家企業以此為榜樣,作出自愿鎖倉承諾。在10月份大盤暴跌期間,“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減持的次數也曾大幅下降,甚至出現多個交易日沒有一筆大宗交易的情況。不過,隨著11月份兩市股指的反彈,大宗交易市場中“大小非”的身影再度活躍起來,11月第一周,法人股東賬戶凈賣出的金額只有20.18億元,而隨著上周大盤大幅上漲,法人股東賬戶凈賣出的金額大幅上升至37.35億元,僅上周五一天就達到24.7億元。滬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上周共計發生62次大宗交易,僅上周五兩市就發生30次,創下了年內單日大宗交易次數之最。
11月大宗交易名單顯示,金融和房地產股以及大盤權重股都是本月“大小非”減持的“頻發地”。房地產板塊的兩“老大”都遇到被“大小非”拋棄的局面:萬科A在本月分別被兩次減持,減持的股份數量超過1億股,而金地集團在大宗交易名單中出現了11次,累計被減持3258萬股。同時,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深發展A、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股也多次出現在被減持名單上,權重股中中石油、中信證券、中國聯通等同樣榜上有名。
目前點位套利空間至少15%
“目前的‘大小非’減持目的就是為了套利,這是顯而易見的。”平安證券分析師蔡大貴告訴記者,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小非”的套利空間最低為15%,最高為46%。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確實有不少企業都“惜售”,承諾在某一時間段或某一價格之下不作減持,但隨著市場轉暖,“大小非”還是無法抵擋利益的誘惑。另一方面,或許也表現出“大小非”對后市的擔憂。
蔡大貴表示,市場視“大小非”為洪水猛獸,管理層也已經做出了大小非通過二級市場每月減持比例不能超過1%的限制,并且多次聲明研究減緩大小非對市場沖擊的措施,但難以阻擋“大小非”們行情轉暖則減持的出逃計劃。
在股改中,市場預期“大非”的減持比例為10%~20%,而“小非”的減持比例則高達40%以上,平均而言,減持的比例約為30%。蔡大貴分析認為,“大小非”對市場所帶來的“創傷”,需要“價格消化”,減持的數量越大,消化的時間越長,目前國家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只會延緩指數滑落,但并不能“根治”。如果按照“大小非”減持30%進行測算,滬指下調至1300點的位置或許無法避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