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并購入佳境 尋找外資心中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5日 16:32 東吳證券 | |||||||||
東吳證券 近期市場徘徊于千三關前,煤炭、電力、農業等板塊反復活躍并未能帶動大盤成功闖關。而周三并購板塊的集體爆發,終于首度扣響千三之門,當日滬指午后摸高1301點。法國拉法基垂青的四川雙馬、英國特雷克斯中意的北方股份,無疑是最近溫吞水行情中最具活力和后勁的個股。而作為外資并購滋生地的金融和地產板塊,當之無愧的成為周三推動市場邁
外向型虛擬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中國實體經濟經歷了持續高速地發展,主要得益于實體經濟的外向型路線。每年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成為衡量中國經濟發展健康與否的關鍵數據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之后,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順利推進,關系到國民經濟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從2006年年初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新政策來看,國家正在利用目前比較有利的時機來推進虛擬經濟領域的外資引進,一個外向型的虛擬經濟時代逐漸來臨。 事實上,前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推行的QFII制度便是這種思路的具體體現,只不過它發生在二級市場層面。該項政策的意義在于,決策層希望A股上市公司引進的是具有長期合作可能的戰略投資者,而不是投機巨無霸。目前,QFII投資總額度已經達到100億美元,并且有望在06年進一步快速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與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同,新政策中關于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只有下限,不設上限,為外資在未來全流通環境下,大規模參與中國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打開了寬廣的通道。 近年來,外資通過并購中國資產而進入內地資本市場的大戲已經在不斷上演,成交紀錄不斷刷新。根據并購市場資訊有限公司(Mergermarket)提供的數據,2005年以中國企業為目標的并購交易總值達300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幅度超過100%。 尋找外資心中的寶 過去一年里的金融行業可謂好戲連臺。蘇格蘭皇家銀行耗資31億美元收購中國銀行10%股權;美洲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分別以25億和14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匯豐保險斥資81.04億港元收購平安保險9.91%股權;瑞銀出資17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證券20%股份。外資對A股公司的興趣同樣濃厚,米爾塔入股華菱管線,凱雷收購徐工,等等。 我們注意到,包括銀行、地產、食品和商業等領域頻頻發生高溢價外資收購案例,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外資巨鱷不但關注目標公司的市場價值是否被低估,是否可以通過并購實現短期盈利,同時更關注目標公司的“戰略價值”,即通過收購目標公司,可以在國內相關行業中取得立足點。對于具有“戰略價值”的公司,外資將不惜高價予以收購。 我們認為,將來最受舉牌者青睞的上市公司應具備這樣的特征:價值被低估或者在行業中占有特殊地位,容易成為外資進入國內該行業的“墊腳石”;股權相對分散,第一大股東持股一般低于30%;屬于資源型或者市場型企業,處于競爭性行業;主營業務在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第一代創業者已經淡出管理。而諸如北方股份、東方集團、萊鋼股份、包鋼股份、八一鋼鐵、冀東水泥、華新水泥、G大冷、海南航空、天方藥業、豫園商城、光明乳業、樂凱膠片、愛建股份等個股均有外資收購或參股的預期,投資者不妨適當關注。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