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家 > 正文
 

朱漢東:翹尾行情將面臨年線考驗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09:27 武漢新蘭德

朱漢東:翹尾行情將面臨年線考驗

  武漢新蘭德

  大盤在上周五強勢上漲之后,周一繼續保持升勢收出一根上攻中陽線,并對滬指年線發起沖擊。指標藍籌、基金重倉股以及G股板塊均表現搶眼,成交量也出現溫和放大。大盤強勁攀升使市場人氣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中期走強的趨勢已經確立,但股指短線將面臨一定調整壓力。

  海外資金看好A股

  日前, 國家外匯管理局再度批準了1.5億美元QFII額度,淡馬錫富敦投資和美國國際集團成為新獲資格的QFII投資者并瓜分了此次的新增額度。近來,QFII額度審批速度明顯加快,目前已有32家機構獲得QFII資格,而11月份獲批的QFII額度也達到了14.45億美元。海外投資機構如此踴躍的申請新增額度來源于其對中國A股市場的強烈看好!度A爾街日報》也發文闡述“中國股市可能終于觸底”的觀點。在國際投資機構的眼中,以前的A股市場由于體制上的弊端顯得并不成熟,較高的市盈率也代表了不理性的估值水平,但全流通的體制變革將成為中國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而股改帶來的對價支付也使得流通A股具備了一定的潛在溢價。當前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已降至14倍左右,同國際市場的估值水平已十分接近,部分周期性行業中流動性較差的品種更存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現象,甚至出現了H股與A股價格倒掛的現象。

  在“

十一五”規劃指引下,
中國經濟
仍將保持高速穩定的發展勢頭。2004年GDP總量修正之后我國經濟總量已升至世界第六,可以預計中國經濟將在未來的世界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A股具備較高的成長性,其投資價值也將進一步凸現。近期躋身漲幅榜的強勢品種中已能明顯見到QFII資金的身影,國際投資者A股市場的青睞可見一斑。

  新指數催生G股新機會

  上海證券交易所19日宣布,上交所將選擇已完成股改的滬市上市公司為樣本,發布新上證綜指,即市場早有預期的G股指數,并將于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發布,深市繼中小板指(資訊 行情 論壇)數之后的主板G股指數也將在明年初正式推出。由于復牌當日的G股不計入大盤指數的規則,因此隨著股價家數不斷增多和市場流通股權重不斷加大,指數失真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而新指數將直接以股改之后的G股作為樣本,在根本上消除了因股改帶來的價格除權和市盈率降低等因素帶來的偏差,具備更佳投資參考價值,也催生出G股板塊中更多的投資機會。相關數據顯示,即將推出的G股“新綜指”平均市盈率僅為12倍左右,遠遠低于目前上證綜指的平均市盈率。目前G股板塊只占到市場22%的流通市值,但卻吸納了30%以上的資金,隨著

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綜指”市場代表性將逐漸增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股“新綜指”的推出也為G股板塊中創新產品的推出創造了有利條件。管理層的政策天平將會進一步向G股板塊傾斜,更多的創新產品和投資工具都可能會優先向G股開放,板塊人氣將進一步提升。

  短線面臨調整壓力

  滬指在經過長達兩個月的箱體震蕩之后,終于在上周突破了1120點箱體頂部,并強勢站穩半年線,確立了明顯的中期走強格局。從日K線圖上看,技術均線系統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多頭特征,5日均線與10日均線紛紛上穿半年線和60日均線形成多重金叉。不僅短期20日均線、30均線形成明顯向上發散的趨勢,而且市場的中長期成本均線半年線也出現了向上掉頭的趨勢。大盤在5日均線的有效支撐下,形成了一個明顯的上升通道,而MACD、DMI等多項技術指標也呈現出良好的多頭形態,市場已初步呈現出由熊轉牛的跡象。雖然近期成交量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放大,但穩定的量能水平也反映出市場的穩定心態,也從側面說明在半年線之上的拋壓已經逐漸被市場化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滬綜指在12月6日觸箱底回升以來,一直未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而在連續上漲之后,滬綜指最高升幅已達84點,累計升幅過高使部分短線技術指標已在高位運行,并出現明顯的超買跡象。而大盤在突破半年線之后逐漸逼近了年線,9月中旬上攻年線失敗后的深幅回調造成的心里陰影也仍然存在。滬綜指在周一盤中上摸年線后形成一段小上影線,也顯示出年線附近仍具一定壓力。綜合看來,大盤的中長期走好的趨勢已悄然形成,但短線將有調整的要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