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124點飛流直下,熊市走過五年,股民苦不堪言。而相對于普通股民,一些以炒股為生的職業股民更是對此有切膚之痛。
據了解,職業股民這一群體在A股誕生不久后就已出現。最早的一批職業股民經過A股數輪牛熊轉換,早已修煉“成精”,往往能在危險時刻幸運逃脫。而一些較為年輕的職業股民,則在本輪熊市中親歷了財富的灰飛煙滅。
中國有多少職業股民?目前尚未聽說有機構對此進行統計。但中國股市長期走熊,以此為生的職業股民群體,無疑承受著常人無法比擬的壓力。記者采訪的多名職業股民,甚至已面臨生存難題。這也讓一些專家提出,炒股,是否真的適合職業化?而對于缺乏投資手段的普通市民,又應該如何面對充滿誘惑又極具風險的資本市場?
□現代快報記者 趙士勇 劉芳 見習記者 劉元媛/文 張洪/策劃
數字
一項調查統計顯示,今年滬深A股總市值累計蒸發約4.3萬億元,計算到股民人均虧損高達7.68萬元。
三個職業股民的奇幻漂流
70后職業股民的一天
[人物檔案]
汪先生
股齡:5年(2007年~2012年)
炒股風格:穩健型
最得意的事:2007年6月20日,大盤當日暴跌100點,但自己選中的天威保變卻封在漲停板上,一天賺了8萬多元。
早上8點左右,吃完早飯后,汪先生出門開車到安德門的“辦公”地點,打開兩臺電腦,一臺用來看大盤,一臺用來看個股。
離開盤還有半個小時,趕緊先瀏覽下財經新聞。
早上9:15,集合競價開始了,汪先生進入工作狀態。9:25,各只股票的開盤價格陸續出來,10點左右,汪先生決定買進。前一天晚上研究了2個多小時,汪先生拿出了10只備選個股名單。
下午收盤,汪先生趕緊查看下當日個股漲跌情況,研究下漲停股票的類型。“收盤后看看這些就沒什么事了,現在冬天嘛可以跑跑步鍛煉一下身體”。
作為職業股民,汪先生的生活很有規律,晚上7:30左右,汪先生又進入了學習時間。“我兒子做作業,我也做股市作業。”
大起大落
職業股民祝文英的經歷堪稱傳奇,其大起大落的程度也讓人唏噓。記者在江寧的一個小區門口見到他,形象讓人有點意外,蓬亂的頭發,灰白的臉色,一件皺巴巴的紅色夾克衫,看起來足有兩個月沒有換洗過。
做股票軟件創業失敗,轉型做職業股民——
最火時手握2000萬 現在一天開銷不到20塊
從做股票軟件到職業炒股
1993年大學畢業后,祝文英被分配到儀征的國有企業財務公司上班,后來公司又組建了證券部。憑著自己的IT和金融專業方面的知識,祝文英成為公司交易和財務系統研發的團隊帶頭人。
1998年底,祝文英在眾人驚愕的眼光中辭職,加入了某證券交易軟件公司南京分公司。2003年,就在公司IPO前夜,他又選擇了離開公司,獨立創業。
但隨著電腦操作系統技術的快速突破,他所研發的股票分析系統DOS版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公司逐漸難以為繼,多年積攢的資金也幾乎消耗殆盡。
沒有了資金,也厭倦了上班工作,祝文英有一次突然想到,自己以前一直都在證券業,深諳金融證券知識,干嗎不去做股票呢?
從2004年底,祝文英正式成為了一個職業股民,用他的話說:“終于可以成為SOHO一族了。”
貸款20萬,成為操盤手
2004年-2005年,正是中國股市上一輪大熊市的最恐慌階段。當時管理層推出的國有股減持辦法讓市場墜入冰窟,后來推出的股權分置改革也處于爭議之中。
“我當時就覺得股改是中國股市的大機遇,待市場理解這個政策之后,一定會有大行情出現。”祝文英回憶道。
但讓他苦悶的是,當時的他手里只有創業后剩下的5萬塊錢。2005年初,他做出了讓周圍人瞠目結舌的決定——把房子抵押掉,拿到20萬元貸款,拿來炒股票。
但祝文英覺得這些錢還不夠,他從證券公司了解到,當時有很多代客炒股都采用一種保證金方式為客戶做股票,然后從盈利部分賺取提成,而如果發生虧損,則先從操盤手的保證金中扣除。于是,祝文英也如法炮制,他以5萬元作為保證金,拉到了第一個客戶,對方拿出20萬元讓他代為操盤。
后來A股的走勢也果然證明祝文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用上述辦法籠絡了大筆客戶資金,他也從行情的上漲中賺得盆滿缽滿。祝文英回憶道,當時最多時他手上掌握的資金就有近兩千萬,而他在2006年和2007年一年僅客戶收益分成和浮盈就賺了四百多萬。
“當時我不是賺得最多的,但的確找回了之前創業失敗的自信,而且讓我覺得做職業股民挺好,既可以自己賺錢,也可以為客戶賺錢。”祝文英說。
熊市來臨 又遭客戶起訴
2006年和2007年,無疑是中國股民最幸福的時光,祝文英每天的生活就是打開賬戶,看看又漲了多少,閑暇時就是參加客戶邀請的飯局和站在證券公司的講臺上為股民傳經送典。甚至在2007年5·30暴跌中,他也能神奇地逃脫,以至于他都覺得自己也是個投資大師了,他完全沒有想到,一場股災正在向他襲來。
“我真是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當時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股民都太狂熱了,誰也沒想到6000點會是牛市的盡頭。”
直到2008年之后,祝文英出現了近兩年來的首次大面積割肉,“當時一個星期就虧了幾十萬。”不光是自己的賬戶資金一天比一天少,投入客戶的保證金更是飛快蒸發,直至連客戶的本金都開始縮水。
然而祝文英受到的打擊才剛剛開始。祝文英為一位客戶炒股時因保證金發生糾紛,最后,客戶將祝文英起訴到法院,祝文英在一審和二審中均以敗訴收場,而為了這場官司,祝文英奔忙了近2年,甚至房子也被法院凍結。
而更讓他心涼的是,當時才結婚半年的老婆竟然提出了離婚,這讓他猶如五雷轟頂。
一天開銷不超過20塊
因為連遭打擊,自己的炒股心態也嚴重失衡,為了能盡快賺錢還債,他的操作異常大膽,而在熊市中,這種操作是致命的,最后,不但自己的錢虧損殆盡,還欠客戶一屁股債。“當時幾乎就是在賭,明知道跌的概率大,但還是要硬扛,這是職業股民的大忌,但當時我已經走投無路了。”祝文英說,現在他已經沒有錢炒股了,也不再接受客戶的委托。
“我現在很不愿意出去,股票也很少做了,主要是沒錢。”祝文英帶記者走進他的房子,里面的凌亂的確讓人出乎意料,桌上、椅子上到處散落著與官司有關的材料、飯盒、方便面盒。
“租的房子是朋友資助的,家里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但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錢。”祝文英苦笑說,“現在最大的開銷就是抽煙,但只能抽得起7塊的。”
但是祝文英仍舊要看盤,在一個大桌子上,仍舊擺著他的幾臺電腦,他說這是他現在最值錢的財產,其中包括一臺50英寸液晶電視,這是他結婚時女方的嫁妝。
很多人問祝文英,如果不炒股,如果不做職業股民,如果安心工作,會如何如何。祝文英說,他的確后悔過,“如果一直在原單位干下去,就憑資歷現在至少也能混個營業部副總,當年的同事同學現在當營業部總經理的就有5個。”
臨走時,記者對祝文英說,跑步也可以緩解壓力。但他卻一笑:跑步會累啊,累了就要吃飯啊,我現在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天開銷不超過20塊。
火中取栗
盡管資產已過千萬,但職業股民王笑(化名)依然清晰地記得十五六年前,一個折磨了自己許久的問題“光靠炒股,會不會為吃飯而發愁?”在炒股過程中,王笑堅定一個信念:有收入,才買股,沒有收入堅決不買股。
職業炒股20年,最難時靠打零工度日
借錢貸款炒到千萬資產
從國營單位退出
初入股市的1991年,王笑還在國營單位上班,但到1992年他就毅然地辦了離職手續。那年他25歲,被認為正是拼事業的最好年齡。“當時周圍的人都認為我是炒股票賺到錢才辭職的,實際上是因為我出來走了一圈,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再不想回到那種國營企業的氛圍里去了。”
辭職后不久,就遇到了第一次“股災”。1993年2月份,滬指超過1500點,但在1994年7月回落到了300多點,王笑的多數資金則是在1400點時買進的。“第一次遇到這樣慘烈的下跌,那段時間難熬極了。”不僅遭遇著“經濟危機”,王笑當時還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二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在家沒有工作,那個年代在別人眼里就是二流子。”最難讓王笑忍受的是,自己當時沒工作,在家都是靠父母資助,雖然暫時沒有衣食之虞,但他想到了更長遠的以后。“快到而立之年時我居然在家‘啃老’,以后父母不能資助我了該怎么辦?光靠炒股,會不會為吃飯而發愁?”
借錢抄底 成千萬大戶
“光靠炒股會不會為吃飯而發愁?”的問題折磨了王笑兩三年。1996年,他有了個決定:繼續當職業股民,但在交易時間外,尋求其他可以賺錢的渠道。
“干的都是臨時工,為了掙錢有時候甚至同時干四五份,省下來的錢都投向了股市。”而除了臨時工外,王笑還將打工掙來的錢投給了一個朋友開飯店,每年從朋友那得到一筆分紅,積累資金買股。“前十年的炒股生涯基本上沒賺到錢,最大的收獲就是想通了個問題:炒股承受不起吃飯的壓力,必須有其他的收入來源。”
2005年,滬指跌破1000點,但職業股民王笑卻比較淡定:一方面是因為1994年經歷過暴跌;另一方面是他判斷股指如果繼續下挫,將會否定股改的意義。“只要不繼續下挫,哪怕在1000點附近再橫盤一年我都不怕,因為那時候我沒有餓肚子的壓力了。”
直到2006年,他才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機。“2006年底,我自己的資金有70萬元,從別人那借了55萬元,再加上從銀行借來的10萬元資金,總共湊了將近140萬元,全部投資買了華芳紡織和絲綢股份(現為東方市場)。”
王笑回憶,“向銀行貸款是用房子來抵押的,當時我把股票持倉單子打印了一份給擔保公司,幫我辦合同的工作人員就此見證了我‘翻身’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對他們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
2007年滬指6000點時,已有了四五倍收益的王笑麻利地獲利了結。而在A股從1664點漲到3000點的過程中,他又抓住了浪潮信息這只牛股。精準地抓住兩段行情,王笑賺得盆滿缽滿。
但2010年成為千萬大戶后,王笑開始“收心”了。那段時間,創業板掛牌,同樣帶來了巨大的賺錢效應,但王笑因“看不懂”很少涉足這一塊。最近兩三年,王笑主要以藍籌股為投資標的,雖然也受到熊市的沖擊,但跌幅相對較小,目前資產仍過千萬元。
別把股市當就業市場
“圈子內認識我的,都知道我專門炒股,遇到生人需要介紹自己的工作時,我也毫不猶豫地說自己就是職業股民,不能因為現在行情不好就看不起炒股的人。”不過,王笑并不建議年輕人將股市當就業市場。
“見證了我翻身的擔保公司工作人員說‘我也有50萬元錢啊,我也要拿這些錢買股票。’他覺得能復制我的故事。”王笑介紹,“這個人50萬元投入了進去,估計能剩20萬元就不錯了。我能成功他不一定能成功,因為我前面吃了10年的苦,他沒見過。”
回憶起自己的職業股民生涯,王笑認為自己很早就工作,即便是當了幾年職業股民,但幸好是在30歲之前就想明白問題了。而現在不少年輕人開始工作時年齡已不小,再被股市耽誤幾年,等再想回歸工作時,也許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知難而退
2012年5月9日早上,天還沒亮,陳海就再也睡不著了,一個人走到陽臺上抽煙,不時看到一些鄰居正在出門上班。“當時我就想,我該怎么辦?就這么熬下去,還是另謀生路?”那一天,陳海決定不再炒股。
熬過5年熊市,年輕股民決定退出:
不炒股了,找工作卻沒人要
5年的煎熬
“表面的光鮮,其實這5年我得到的全是煎熬。”回憶自己5年的職業炒股生涯,陳海用了“誤入歧途”這個詞來形容。
5年前,陳海還是一位在大江大河里奔忙的船老板。2007年3月的一天,陳海閑來無事便去網吧上網,看到一個人在看花花綠綠的K線圖,當時就很好奇,于是忍不住湊上去和那人聊了起來,然而不聊不要緊,這一聊便將他的前途聊了進去。
“當時還是牛市,那個人估計是賺了很多錢,當時去網吧看行情的,我一下子就被他勾進去了,覺得自己整天風里來雨里去才賺這點錢,人家坐在家里不動都比我賺得多。”面對如此大的誘惑,陳海輾轉反側……
一個月后,陳海賣掉了貨船,帶著幾十萬元錢,找到一個會炒股的朋友,在朋友的指導下,開始了他的職業股民生涯。然而陳海卻向記者吐露,其實除了剛開始還有點新鮮感和刺激外,5年來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沒從炒股中得到真正的快樂。
陳海說,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對經濟知識也不太懂,只會學技術分析。“剛開始行情好,賺了一些錢,可哪想到2008年就開始大熊市,不但賺的錢虧掉,本金也填進去近一半。”當時的陳海已經結婚,之后又先后有了兩個孩子,而妻子又因為帶小孩不能工作,所以家里的開支全部都押注在炒股上。“當時就想著每個月能運氣賺點生活費,可是之后市場一直不好,炒股基本是看天吃飯,吃了上頓沒下頓。”
陳海說,這幾年基本就是在混日子,今天賺明天虧,錢沒掙到,卻把幾年的時光白白耗費掉了。而家里的開支越來越大,眼看著以前的積蓄所剩無幾,陳海再也坐不住了。
想轉身已不容易
今年5月份,在內外壓力下,陳海終于下定決心離開股市,然而他卻發現,這個轉身不但不華麗,而且更艱苦。
“我就想找個工作干干,錢多錢少也沒關系,可是5年時間,除了炒股什么都沒干,好幾次應聘人家都不要。”提起這段時間的求職之路,陳海一臉茫然,“體力工作自己干不了,可是辦公室工作自己又沒有多少文化,找了幾個月也沒有合適的。”
陳海說,這兩年,身邊也有不少炒股的朋友都轉行了,但是只怪自己當時一門心思把寶押在股市里,而那些朋友基本都是邊工作邊炒股,一旦退出也有個后路。
求職不成,陳海只好另覓他途,他決定拿點錢出來跟朋友合伙做點生意。而這對他來說,也同樣難于上青天。
“我年齡也不小了,之前也一直很少跟社會打交道,并不知道如何做生意。”陳海說,7月份他曾經跟朋友一起做了一個工程材料加工項目,但是由于自己不懂經營,最后把朋友也給連累了。
炒股最高境界是退出
對于炒股這條路,不同的遭遇也就有不同感悟,而陳海的感悟就是“后悔莫及”。
“炒股是一條不歸路,而不炒股又是窮途末路。”在家賦閑的這段時間,陳海仍舊每天會看看盤,也有幾次差點堅持不住要再做幾個短線,但是都被他忍住了。
陳海對記者說,“我知道現在很不適應正常的生活,可就算現在回去,以后的時間也是前5年的重復,我已經看到了我的未來,所以我必須要堅持下去。”
“當時如果不走那一步,繼續跑運輸,現在也至少是不愁吃不愁喝,但是炒了幾年股票卻只能混點盒飯錢。”回顧自己的經歷,陳海說,中國股市目前根本不適合散戶做,更不要指望能一夜暴富。“至少要學習5年,然后再實戰5年,才能說入行,而入行之后你還要做一年空倉200天的準備。業余的也不行,只能當娛樂,投入絕對不能超過總資產的1%。”陳海說,而他最后的總結就是,炒股的最好境界就是完全退出。
職業股民群像
漠視風險者
最難獲利
中登公司每周都會公布國內股市的持倉賬戶數,據此可判斷出股民數量,但關于職業股民的數量,一直都沒有機構統計過。“從身邊的情況看,除掉那些退休沒事干,專門來炒股的老年人,職業股民在整個股民中占比肯定不會有5%。”股齡超過10年、曾在證券公司工作、現為職業股民的徐先生告訴記者,最早出現職業股民潮是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候國企改革,不少工人被買斷工齡,手里有點錢,但又找不到工作。這時候剛好股市興起,部分下崗工人無奈選擇了炒股這個職業。”
徐先生介紹,自己身邊做得比較好的職業股民一般都是2000年前就開始炒股的老股民。“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進入市場早,經歷過至少兩輪牛熊市,炒股能力都很強。另一方面,做得不好的股民很多都在近幾年的熊市中就因為各種壓力,被市場淘汰出去了。所以能堅持到現在的,一般都是做得還不錯的。”徐先生介紹,“還有部分炒股能力不太突出,但方式靈活的職業股民:行情不好的時候,他們做其他投資,行情好的時候,他們就把錢抽出來投入到股市。這種靈活的方式也讓這類職業股民在熊市中存活下來。”
“很怕被人知道自己是職業股民,現在的職業股民,在一些人的眼里,和神經病差不多的。”某論壇淘股吧里,一位職業股民的自白立刻引來眾多同行的回應,更有甚者表示:“我在家里,一天都不吃一頓飯呢。餓了喝白開水。”股市有風險,以上這些慘狀在職業股民中不在少數。
“現在行情不好,做職業股民的很少了。”某證券公司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在他所接觸的職業股民中,絕大多數人風險意識不強,賭徒心態較重。“有個客戶年中時投了10萬元買一只股票,最近跌得只剩5萬。我們提醒他及時止損。”但這位客戶還在堅守,希望能夠等到股票大漲,挽回損失。
“目前,中國股市中更多的是賭徒心態,”上述客戶經理表示,職業股民承擔的風險較大,除了需要高明的操作技巧更需要良好的炒股心態。
“我也不提倡年輕人做職業股民,專職炒股。”回首自己20多年的炒股經歷,職業股民杜女士認為,炒股中心態更重要,年輕人還是應該先參加工作,接受社會鍛煉,否則沒有良好的炒股心態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