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 南
漫天“新三板擴容進入倒計時”的報道到底還是賜予了張江高科(600895)、方正證券(601901)、國海證券(000750)等一批所謂“受益股”高漲的“神力”。截至8月25日收盤,張江高科股價漲幅達3.6%,方正證券、國海證券更似有神助,雙雙封死漲停。
然而,在隨后到來的一個交易日(8月26日)中,張江高科與方正證券卻突然喪失上漲動力,唯有國海證券一枝獨秀,再創漲停佳績。
不可否認,“新三板”擴容引發的行情是現下振奮A股的一劑良藥,普通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無不對它寄予厚望。
但與此同時,不論是“目前券商在保薦‘新三板’企業掛牌中的微薄利潤、未來做市商制度造成券商自掏腰包帶來的風險”,還是“以財稅扶持企業發展,‘只花錢不賺錢’的高新區”,或者是“二級市場中創投股的稀缺”,都似乎是在警醒人們,這美輪美奐的行情有點不切實際。
更何況,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關于“新三板”掛牌審批權的最終歸屬至今尚存爭議,“倒計時”之說大有“空穴來風”之嫌。
“新三板”審批權歸屬存爭議
此前,專家、券商也好,媒體、管理層也罷,都將“新三板”擴容方案描繪為,“在全國高新區范圍內分批分次展開”。具體說,就是高新區想要納入“新三板”擴容范圍,必須擁有“資質”,而企業只有置身于擁有“資質”的高新區內,才能享有掛牌“新三板”的“權力”。
但就是這一普遍被人們所認可,認可的幾近忽略不談的擴容方案,卻在不經意間開始“動搖”了。
不久前《證券日報》記者在撰寫《新三板審批權歸屬存爭議 年內或難啟動擴容》一文時就通過采訪了解到,“在新三板是否分批分次展開擴容的問題上,管理層可能還存在一些爭議。一方認為應循序漸進,一批批放開;另一方則認為應在全國高新區范圍內一次性放開”。
如此一來,擴容方式上的改變,可能引發“新三板”掛牌審批工作由原來的科技主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共同完成,轉變為由證券監管部門獨立完成。
如今,傳聞已再次上報國務院的‘新三板’擴容方案則“已改為由證券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一位接近科技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證實。
一位分管國家級高新區金融工作的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道出其中原委,“存在的一系列爭議,以及爭議背后的利益糾葛,可能就是新三板擴容方案在經過年初時的熱炒后,最終被管理層發回九部委重新討論的主要原因”。
“擴容后的新三板只有定位于支持科技與創新,才有它存在的實際意義。而評判一個項目或一個技術的先進性、創新性、產業化前景,恐怕只有科技主管部門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如若缺少了這一環節,就很難保證未來的新三板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此,方正證券北京首席分析師夏慶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科技主管部門的審批環節的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關于新三板是否應采取分批分次的方式展開擴容,他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新三板有義務緩解科技型小企業的融資難,而這一困局目前又十分普遍也十分緊迫”。
盲目熱炒“新三板”存風險
爭議還不僅僅停留在“新三板”擴容方式的一個問題上。事實上,至今“新三板”與全國產權交易市場究竟誰是OTC(場外交易)誰是納斯達克也沒能最終明確。
西部證券代辦股份轉讓部總經理程曉明堅持認為,“新三板應當建設成中國的納斯達克,為中國的高科技和創新積蓄力量,這樣整個國家才有未來,而各地的產權交易所則可以發展成為場外交易市場”。
思路上的碰撞,利益間的矛盾,加之僅僅才進入上報國務院環節的擴容方案……一切的一切似乎在告誡我們,“新三板熱”來的有些早。其實,就連近來飆漲的券商、高新區、創投等“新三板”受益股也讓業內人士感到些許詫異。
券商受益方面,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券商在保薦企業掛牌新三板的過程中,利潤空間微乎其微。如果不是企業在掛牌后,券商可以通過如財務顧問一類的增值業務創造收益的話,恐怕就沒有人愿意去做這樣的買賣了”。
而針對做市商制度可能帶給券商的盈利,夏慶文認為,“炒作這個由頭還言之過早(近期券商股行情動力可能更多來自于RQFII)。更何況,那是一個風險與利益并存的市場。舉個例子,假如讓曾經保薦企業成功掛牌新三板的券商們,現在自掏腰包去買那些股票,其積極性一定不高”。
高新區受益方面,接近科技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可能出于普通投資者對高新區的不了解。應該說高新區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各種服務,包括財稅政策的減免來扶持企業發展。企業不論通過成功融資或是發展壯大實現的當地稅收的增長,均與高新區無關”。
不僅如此,現下高新區們為支持企業掛牌“新三板”可謂傾注全力。例如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成功掛牌“新三板”的企業給予補貼,額度幾乎可以使企業“零成本”完成掛牌。“如此說來,企業上市的越多,高新區豈不錢‘賠’的就越多?”接近科技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士補充道。
創投受益方面,據Wind咨詢統計顯示,目前創投股在“新三板”掛牌企業范圍內有所投資的僅有紫光股份(000938)一家,分別是持有北京時代(430003)9095760股,占比15.05%位列第二大股東;持有綠創環保(430004)16058782股,占比18.47%位列第二大股東。除此信息以外,想要在二級市場創投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幾乎無蹤可覓。
夏慶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缺乏題材、缺乏熱點是這一時期A股的特點。新三板擴容的由頭恰巧趕上了機會,火爆一時也在情理之中。只不過這種沒有根基的炒作有些盲目,有些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