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皮海洲:股權激勵掀業績風暴還是造假風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11:57 新浪財經

  作者:皮海洲

  一度被國資委“卡位”的央企終于沒有抵擋住股權激勵的誘惑,并于日前被寶鋼股份撕開了一個口子。日前,寶鋼股份正式發布公告,推出了由公司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擬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的“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這是國資委公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以來,首家正式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央企上市公司。這不僅意味著央企的股權激勵終于拉開了序幕,同時也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央企股權激勵計劃向我們走來。

  為什么要實行股權激勵計劃?冠冕堂皇的說法是股權激勵能調動上市公司高管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效益的提高。也正因如此,不僅一家家企業以調動企業骨干積極性、提高企業效益的名義推出了股權激勵方案;甚至在二級市場上,一些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

股票也受到了市場的追捧,如近期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寶鋼股份、有研硅股青島海爾等,方案公布前后,股價均出現大幅上升,甚至漲停。為此,有媒體認為,股權激勵將掀起上市公司的業績風暴,甚至稱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基業常青的定海神針。

  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真的會促進企業效益提高嗎?對此,筆者是表示懷疑的。因為在我們的面前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TCL集團。可以說,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TCL集團是較早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甚至在管理層還沒有推出股權激勵制度的情況下,該公司就率先吃螃蟹了。為了激發公司高管們的積極性,特別是為了調動TCL通訊主要負責人萬明堅及一幫業務骨干的積極性,TCL集團甚至在2004年初剛剛完成整體上市后不久,就冒股市之大不韙,又于當年9月把TCL通訊分拆到香港上市。然而,實踐表明,TCL通訊的股權激勵并沒有帶來企業效益的提高,不僅TCL通訊及TCL集團在上市的當年就出現了巨額的虧損,而且就連TCL通訊的總經理萬明堅及其手下的一幫人也都棄TCL集團而去,最后投奔到了長虹,投奔到了趙勇的麾下。可見TCL的股權激勵,不僅提高不了公司的效益,調動不了高管的積極性,甚至就連高管的人都留不住,所謂的股權激勵不過只是給該公司的高管們一次裝肥自己荷包的機會。

  也有相反的例子,那就是沒有實施股權激勵計劃也把企業搞得紅紅火火的例子。如韋爾奇和艾柯卡。韋爾奇從1980年接任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到2000年退休,一共在通用電氣擔任了20年的“高管”,他在20年中把通用電氣的市值由300億美元擴展到5000億美元。但他離開通用電氣的時候,通用電氣并不是他的。艾柯卡也一樣。上世紀80年代,克萊斯勒發生經營危機,瀕臨破產,于是便請艾柯卡來重組,最后得以起死回生。但艾柯卡只拿自己該拿的薪水,卻沒有把克萊斯勒占為己有。可見,即便是沒有股權激勵,韋爾奇和艾柯卡同樣都干得很出色。為什么會如此,因為他們是“職業經理人”,他們擁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把企業搞好這是他們的職業道德所在。

  正是基于上面兩個不同的例子,把上市公司業績的提高寄托在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上,這將是一件很危害的事情。實際上,對于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及單位骨干來說,他們目前所拿的高額工資與巨額獎金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優厚待遇,這本身上就包含有一種激勵因素,但他們仍然不能滿足于個人的欲望,得隴望蜀,這樣的一些高管,他們又哪里是把精力放在搞好企業上了呢?就算真的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也很難促進企業效益出現實質性的提高。比如,把實施股權激勵的門檻定得很低,或者就只是一般的水平上。如某公司股權激勵的考核指標,2005年到2007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的考核指標分別為不低于2.5%、4.5%、6%,這樣的考核指標甚至還低于其前幾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因此,這樣的股權激勵又如何能夠起到促進企業效益提高的效果呢,還不如干脆說是為公司高管謀利益。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實施股權激勵公司業績上升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性有兩種。一是宏觀形勢大好,公司所處行業景氣度的上升。雖然不排除在上市公司的高管中,有少數的能人存在,但總體說來,這些高管仍然還是凡夫俗子,并且與韋爾奇和艾柯卡相比甚至還是缺少職業道德的(不搞股權激勵就沒有積極性、搞股權激勵才有積極性,這就是缺少職業道德的最好表現),這些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創造出什么奇跡來的。所以,企業效益的好壞,更多地是靠天吃飯,靠政策吃飯。所以,這類企業即便是效益上升,但很大程度上還是由行業的景氣度決定的。二是造假,人為地調控利潤。比如,在股權激勵方案實施之前,人為地壓低企業的利潤,留待以后的年度來反映;或者干脆就虛增效益。試想一下,在股權激勵的方案里,我們的某些上市公司甚至都能準確地預測出原本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各項效益指標,這不通過做帳的方式來達到目標行嗎?實際上,在股權激勵面前,就是美國安然這樣的大公司也出現為了利益的需要而造假的丑聞,何況是在法制建設并不健全的我國

證券市場里呢?在不涉及到上市公司高管利益的情況下,股市里尚且各種造假的事情不斷發生;而一旦又與股權激勵沾上了邊,直接涉及到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得失,因此,作為這些原本在職業道德上存在某種問題的高管們又如何能夠置之事外呢?所以,股權激勵將來到底是掀業績風暴還是造假風暴,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7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