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聚焦新股重發 > 正文
 

皮海洲:新股申購政策出現方向性錯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7:20 新浪財經

  皮海洲

  備受市場關注的新股申購辦法終于在5月20日這個充滿愛意的日子里公布了。但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而言,滬深交易所公布的“資金申購新股辦法”卻實在是難言“我愛你”;而且,從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角度來講,新的資金申購新股政策甚至表現出一種方向性的錯誤。

  在任何一個股市里,中小投資者始終都是弱者,所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論是在哪一個證券市場里始終都是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并成為證券市場制訂各項政策法規的重要出發點。比如在香港股市,在資金申購新股時,無論投資者資金大小、中簽與否,每一個有效申購賬戶至少可以配售1000股的份額。不僅如此,香港股市還有一項調整機構和散戶資金實力的證券抵押貸款制度(即Margin),有了“Margin”,散戶若對某只新股感興趣,只需提供認購額的一成資金,通過資金放大10倍來申購新股,這一制度有利于提高散戶中簽率,保護散戶投資者的利益。也正因如此,在證監會負責人明確表態新股發行將恢復資金申購之后,投資者要求A股發行效仿香港新股發行的呼聲甚大。

  但令投資者深感遺憾的是,滬深交易所發布的“資金申購新股辦法”絲毫沒有借鑒香港股市的做法,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在“資金申購新股辦法”里得不到任何的體現?梢哉f,“資金申購新股辦法”所體現的完全是一種對資金的膜拜,它完全是為機構投資者更多地申購新股服務的,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甚至成了被犧牲的對象。

  何以此言?這一點我們從滬深交易所發布的“資金申購新股辦法”里并不難找到答案。實際上,在這個新的新股申購辦法里,讓筆者倍感震驚的,不是我們的新股申購沒有引進香港股市那些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相關做法,而是新股申購的上限出現了大幅度的放寬。因為按照原先的規定,單一賬戶申購新股上限規定為當次發行量的千分之一。但在新的申購辦法里,滬市新辦法將申購上限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深市則把新股申購的上限定為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超過999,999,500股。因此,新的新股申購辦法,給了大機構大資金以更多的優勢,而作為中小投資者來說,在大資金大力參與的情況下,要獲得新股中簽的機會就更難了。如此一來,新股申購的結果,是機構投資者將掠走最大量的新股份額,而中小投資者則只能是碰碰運氣,撿一點沒有被機構投資者們一網打盡的“漏網之魚”。長此以往,這中小投資者申購新股的熱情也就要大打折扣了,投資者甚至因此而心灰意冷,最后不得不向新股發行說聲“再見”。

  應該說,滬深交易所出臺這樣的新股申購辦法,與最近幾年來管理層所奉行的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各項政策是一脈相承的。比如還在詢價發行新股的時候,管理層就以“詢價對象資格”相許,吸引機構投資者進入股市,然后通過參與詢價競標,分走一塊新股發行的

蛋糕,進而減少一部分向全體公眾投資者公開發行的新股份額。如今,兩大交易所又再次放寬新股申購的上限,讓機構投資者可以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新股申購中來,獲取更多的新股發行份額。因此,這一舉措仍然還是管理部門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市的一大措施。如此一來,這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就只好拿出來作為犧牲品了。而這種辦法對于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而言,顯然是背本趨末,是背離了證券市場發展的大方向。

  當然,作為管理層來說,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決策是沒錯的。但發展機構投資者不能影響到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更不能以犧牲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所以,對于滬深交易所發布的新股申購辦法來說,由于沒有借鑒香港股市IPO的相關做法,這已經就鑄成大錯了。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放寬新股申購的上限,最大限度地為機構投資者謀利益,這無疑是錯上加錯了。因此,在“520”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里,中小投資者再一次地被滬深交易所拋棄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