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學生做作業與股改成功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17:29 新浪財經 | |||||||||
皮海洲 學生做作業與股改成功標準這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兒,把二者牽扯到一塊兒來,實在是有些荒唐。不過也沒有辦法,誰叫這二者之間內在有著那么明顯的相通之處呢?又硬是叫筆者不能不把它們拼湊到一塊兒來。
學生做作業當然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不過,筆者這里要說的是今年春節期間的事情。春節期間,筆者回鄉下老家過年,讀小學六年級的小侄女也帶著作業回老家過年來了。一天,筆者見侄女在玩,便問她作業做完了沒有,侄女說做完了。但當筆者要檢查她的作業時,侄女又改口說道,做了一大半。為此,筆者教訓侄女道:只做了一大半怎么能說是做完了呢?而且,你還要對做完的作業進行認真檢查,發現有做錯的作業還要重新再做。聽了筆者的話后,侄女又乖乖地做作業去了。 這是春節期間發生的一件瑣事,筆者原本沒把它放在心上,但最近一個時期,伴隨著股改市值的過半,達到60%,市場上關于股改成功標準的爭論便不絕于耳,一些人竭力叫囂著要新老劃斷,恢復IPO與再融資了。因此,筆者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侄女做作業這回事兒。 侄女做作業,只做了一大半,還有一小半沒做,因此,這作業顯然不能算是做完了,更何況這作業有沒有做錯還不一定呢?但就是這么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股市中的許多人都弄不明白,甚至就連證監會的有關官員也都弄不明白,說來還真是有些弱智了,他們的智商甚至比筆者的小侄女都不如。因為筆者小侄女之所以在作業未做完的情況下說做完了,那只是想貪玩一下,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受到批評后馬上知錯就改,又繼續做作業去了。但我們的證監會官員卻振振有詞地說:當占股市總市值60%-70%的200~300家公司完成股改時即視股改成功,即可啟動新老劃斷、恢復新股發行。一些人也因此把這當成了股改成功的標準,因此,在股改市值過半還未完成60%的時候就開始嚷嚷著要新老劃斷,恢復新股發行了。明明還有40%的市值未股改,就說股改成功了,這是不是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呢?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可見,即便是60%的市值完成了股改,按古人的觀點,這連一半都還談不上呢。所以,把股改市值達到60%~70%作為股改成功的標準,這顯然是荒唐至極的。 那么,什么才是股改成功的標準呢?根據“國九條”的精神,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要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切實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合法利益,這既是股改的出發點之一,也是衡量股改成敗的最重要標準。而具體說來,其標準有三。 之一,消除了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不平等。在股權分置的背景下,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損害,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非流通股平價或低價發行,而流通股卻是高價發行甚至是超高價發行,以至從新股發行階段開始,流通股股東就注定難以擺脫受到非流通股股東所傷害的命運。因此,進行股改,首先就是要改變流通股股東的這種弱勢地位,還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平等的地位。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流通股股東的成本與非流通股股東的成本接近一致。而從目前股改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了一定比例的對價,但總體說來,這個對價比例定得太低了,并沒有消除兩類股東之間的不平等。因此,當前的股改很難說是成功的,它將給股市今后的發展留下諸多的后遺癥。 之二,從短期來看,股改的進行要有利于股指的上漲,有利于投資者信心的增強。如果股改所帶來的是股指的下跌,那么,這樣的股改只能帶來投資者利益的受損,這樣的股改就沒有必要再搞下去了。 之三,從中長期來看,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投資者的長線投資,要能給長線投資者以穩定的投資回報。正如前款所言,股改要有利于股指的上漲。但如果只是以當前股指的上漲作為衡量股改成功的標準,那么,這就不排除管理層在指數上漲上弄虛作假的可能;而且市場里的一些投機力量的投機炒作也可以促成股指的短期上漲。因此,這就需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核股改的成敗。一方面是長線持有股改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從上市公司那里每年都獲利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在股改公司原非流通股實現全流通的情況下,不會給大盤股指及股改公司個股股價帶來太大的沖擊。作為大盤來說,股指應高于股改前的點位;作為個股來說,全流通后的股價要高于股改前的自然除權價。這樣才能保證長期持有股改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從市場上獲利必要的差價收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我們的股改就沒有達到保護流通股股東合法權益的目標,股改就只能說是失敗的。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