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正文
 

劉兆輝:QFII是否真是股市好孩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6:43 新浪財經

  劉兆輝

  最近《經濟觀察報》有一篇題為:《股市邊緣化論斷已不諳國情 好孩子QFII值得學習》的文章其中是這樣評價QFII的:“讓我們好好學習那些境外機構和境外投資者。他們既能站在道義、規則、慣例的高度上規勸和建言,甚至批評,又能在合適的時機獲得市場和投資機會!憧矗切㏎FII們去年底已大量進入邊緣化的中國股市;現在,又在人民幣升
值壓力依舊巨大的情況下獲得了更多的投資額度。因為,他們是‘好孩子’”。QFII是好孩子,QFII真的是好孩子?

  中國股市由于市場機制原因,導致進入這個市場的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化為灰燼,而目前為了改變這個市場圈錢本質的股權分置改革,顯然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然而股市在炒作了一翻股改行情后,再度歸于暗淡。隨著股改中“投票門”黑幕的不斷曝光,隨著投資者股票市值的再度不蒸發,投資者對股市又逐漸失去信心,市場依舊陰霾。另一方面,管理層為了繼續推進股改,為了實踐“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承諾,繼續政策托市維持市場穩定推進股改。然而隨著股改的不斷深入,向流通股東的折股不斷使市場擴容。政策性的托市資金已經明顯陷入托市困局。

  顯然股改已經逐漸走入泥潭,市場已經漸露疲態,1100點幾度失守。在次關鍵的時刻,管理層再度想到了QFII這張牌。在管理層正面認可QFII表現的同時,加速了名額和額度的審批和分配速度。上周五隨著最近兩家QFII獲得批準,QFII數量已增至32家。

  中國股市真的有投資價值嗎?如果有投資價值,我們的管理層為什么不引導國內資本進入股市呢?而是不斷擴大QFII額度呢?不是我們的管理層不引導國內資本進入,最近的股改行情就是在管理層政策引導國字號資金入市,并且同時動用媒體鼓與呼形成的。但結果怎么樣了呢?還不是把投資者套牢了。股指重歸1100點。看來目前的中國股市,管理層雖然認為有投資價值,但投資者已經失去了信心,不再相信政策的引導了。為什么QFII會不斷的追加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呢?對與這一點,筆者已經在以前的文章中就闡述過。

  QFII之所以會不斷加大對中國股市的投資額度,那是因為中國目前的低匯率導致的。目前中國正在進行著匯率機制改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還不是合理的。前些天國際投行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日前表示,“人民幣匯率存在至少20%的低估”。如果人民幣真的至少被低估了20%,那么就證明進入中國股市的QFII資金,是以低于國內資本至少20%的成本進入中國的。中國股市因為股權分置改革,未股改的上市公司已經有了30%的含權,如果再加上人民幣至少20%的低估,那么可以想象QFII是以何等廉價的成本在購買中國股票。

  回首中國股市,中國股市出臺過不少值得商榷的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在沒有合理定價的市場上搞市場價發行新股。市盈率 64.35倍發行用友軟件,88倍市盈率發行閔東電力,這都是在沒有合理定價機制的中國股市搞出的鬧劇。而這些鬧劇結果就是對市場財富的掠奪!當然今天我們的匯率機制面臨同樣的定價問題,否則高盛又何以認為人民幣至少被低估了20%呢?否則我們又為什么積極的推進人民幣的匯率機制改革呢?在目前人民幣匯率機制并不能給人民幣合理定價的前提下,不斷擴大QFII投資中國股市的額度,并不是什么好政策。因為作為一個有著13萬億的高儲蓄率國家的股市,合理的是如何實現資本證券化,而不是不斷擴大QFII額度來和國內資本爭奪有限的投資渠道。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還不盡合理之前,大規模放QFII資金進入股市是不合理的。

  QFII的不斷擴大額度很可能是對國內財富掠奪。如果我們不否認在沒有合理的定價機制的市場上發行用友軟件和閩東電力,其本質是對投資者的掠奪,那么我們就應該知道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后,就是QFII對中國財富的掠奪。還有QFII制約了股市機制的轉軌,加大了中國本土資本生存壓力,目前國有13萬億銀行存款等待股市分流,房地產也因為國內的資本高壓,被炒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風險區域,如果沒有QFII,我們會認識到中國股市的根本問題,從而深層次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但現在呢,表面上QFII大舉增倉中國股市,好象中國股市的問題解決了,但實質上呢?仍然需要政策托市,沒有合理的定價機制,仍舊不能優化資產配置。

  環視中國經濟:房地產越炒越高,泡沫越來越大;社會資金又不敢大規模進入股市,股市仍舊是供求關系的動態不平衡;存在銀行的資金又隨時可能面臨通貨膨脹……?梢哉f這些現象很大一部分是不斷進入中國的外資造成的。QFII并不是什么好孩子!QFII也不是來解放中國股民的,他們是為了獲利而來的。這只能是中國的不合理的市場機制給國外資本創造的利潤空間導致的,資本是趨利的,QFII只不過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