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保薦機構應為流通股東說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8日 16:33 新浪財經 | ||||||||
皮海洲 照直說,對于目前上市公司所出臺的股改方案,基本上沒有一家是能夠令筆者滿意的。而究其原因,就在于非流通股股東給予流通股股東的“對價”太低。回顧流通股股東歷史上所作出的貢獻,在非流通股股份的增值之中,流通股股東的貢獻常常是在50%以上,有的幾乎全部都是流通股股東的貢獻。也正因如此,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
為什么非流通股股東給出的“對價”如此之低?當然,非流通股股東的貪婪及“與民爭利”應是最主要的原因。不過,作為保薦機構來說,沒有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應是又一個重要原因。 本來,就保薦制度本身而言,在股權分置改革引入了保薦機構,這種做法的本身就值得商榷。因為2003年12月發布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本辦法適用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和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顯然與此無關。而證監會之所以將保薦機構引入到股權分置試點改革中來,依筆者猜測,其動機之一,就是讓保薦機構來為股權分置改革取得成功保駕護航。因為證監會在《試點通知》里規定保薦機構的職責是:協助試點公司制訂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對相關事宜進行盡職調查,對相關文件進行核查,出具保薦意見,并協助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而要使股權分置改革取得成功,讓保薦機構成功地擔負起保駕護航的使命來,這自然離不開對流通股股東利益的保護。換一句話來說,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應是保薦機構的重要職責。 應該說,把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列為保薦機構的重要職責是有據可查的。之一,從《保薦制度暫行辦法》推出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里當然包括對流通股東合法利益的保護。之二,“國九條”明確規定,在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時,必須“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之三是證監會負責人在今年4月12日作出“股權分置已具備啟動試點條件”的表態時也表示,“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核心與基本原則。也正因如此,受命于證監會的保薦機構,就必須充當起流通股股東利益保護者的角色。 但令人遺憾的是,保薦機構并沒有履行起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的職責來。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首批四家試點公司的股改方案出臺后,面對投資者對四家公司股改方案的不滿,有關的保薦機構紛紛充當起了四家公司及其非流通股股東的“保護神”角色,積極地為四家公司的股改方案辯護,聲稱股改方案如何合理、如何體現了對流通股股東利益的保護等等。而對于此舉,筆者曾將其理解為這是保薦機構“拿了別人的手軟、吃了別人的嘴軟”的緣故。不過,6月23日《證券時報》上刊登的一篇題為《保薦機構壓低對價爭攬試點項目》文章,不僅讓我們看到保薦機構為何如此為非流通股股東賣力的根源所在了,而且還讓我們看到了非流通股股東給予流通股股東對價之低的又一根源所在。原來,是有保薦機構為了爭攬項目在有意壓低對價呢! 不可否認,伴隨著新股發行與再融資項目的實質性停頓下來,保薦機構的收入來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以說,在目前背景下,積極爭取股改項目成了各保薦機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渠道。也正因如此,各保薦機構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股改項目的爭取上。以至同一家上市公司往往有幾家保薦機構參與競爭。而為了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在降低保薦費用并無太大空間的情況下,一些保薦機構紛紛想出了壓低“對價”的辦法來吸引非流通股股東,以換取非流通股股東及上市公司的支持,從而在競爭中勝出。也正因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么保薦機構要竭力維護低對價的股改方案了,為什么上市公司推出的非流通股股東給予流通股股東的對價一家家都這么低了。 筆者以為,保薦機構壓低對價爭攬試點項目的做法不僅嚴重地損害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而且也是與其自身的職責相違背的。為此,作為管理層來說,有必要及時地加以制止。否則,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么把保薦制引入到股改中來不僅是一種多余,而且完全是在起負面作用,并成為損害流通股股東合法權益的重要幫兇。而面對這樣一種保薦行為,投資者不禁要問:這到底是要保薦什么?投資者還要它何用?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