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原本應大張旗鼓的節水宣傳今年未掀波瀾,而有關圓明園的防滲工程由于一個生態學者、蘭州大學教授張正春的振臂一呼而應者云集,成為聚目焦點。張教授為圓明園工程吃驚,一發議論,眾人關注。包括著名環境工程博士李皓在內的一部分環境保護專家紛紛就此題目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多家媒體做了連續報道。作為一個曾經做過水資源課題研究的專業人員,在研究與解讀了各位的文章與觀點之后,我的想法是:一分為二看待此項工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依然贊同實施圓明園防滲工程。
本人從來不對保護文物與古跡持有異議。但如何保護從來方式不一,事出有因。據介紹,早在2003年10月,由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海淀區水利局和圓明園管理處共同編定的《圓明園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根據圓明園“年滲水量250多萬立方米的現實,規劃的方案是有選擇地對湖底進行防滲處理,”而現在實施的正是這項工程。工程在湖面鋪設防滲塑料薄膜,實施目的在于減少水的大量滲漏,增加游人的美好觀感,并且能保持游船的正常水位,開辟經營性創收活動,提高圓明園的保護能力、管理能力與支付能力。
然而在張正春教授等環保專家們看來,這項防滲工程不締就是圓明園的一場災難,而且是一次毀滅性的生態災難和文物破壞。張正春教授指出,所謂生態災難是指這項工程將徹底改變圓明園固有的水系結構,把與地下水系相通的“活水”變成“死水”,導致水環境的急劇惡化,甚至產生大量甲烷類有毒氣體,并連帶破壞由水生微生物、動植物和岸上園林植物構成的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態系統。所謂文物破壞是指這樣的舉措將摧毀圓明園的美學景觀,使“宛若天成”的古典園林神韻變成“假山假水”的匠人敗筆,使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價值消退。張教授說得有道理,但不應把問題推向極端。
筆者本無意為這項影響人文景觀與歷史遺跡現狀的工程辯護,然而,涉及到環保問題,其中更重要的是水資源問題,涉及到北京與我國北方地區的生態惡化問題,我不能不發言。我覺得,近20多年來,我們一系列非科學的無節制的開發利用,竭澤而漁,不管承載能力,不管供養能力,不管補給能力,在全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已經造成了無可估量的生態災難;這些災難的巨大后果已經不能避免地逐步顯示出來。與北京與整個中國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相比,圓明園防滲工程是一個從大局上是為了避免生態災難,從局部上看又是制造了生態問題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把這樣一個問題在放到大環境來評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依然支持實施圓明園防滲工程。為此我想說幾點意見,與眾位專家們商榷。
(一)、國人需要警醒,我們面臨的缺水危機深正在日益加深。我國是水資源極其缺乏的國家。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能認真思考并出臺有震撼力的節水措施,前景將不堪設想 。水資源是國人的生命線,節約用水對我國經濟、社會和人文的發展意義極其巨大。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到目前為止,節水的概念遠沒有深入人心。國家多年來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節水政策,但水價的調整及許多導向政策至今收效不明。很多專家學者,很多有識之士呼吁需要進一步重視。多年來,我是比較關心水資源和節水的話題。2001年,我曾經就水資源做過一個課題,做的過程中,我在國圖和相關主管部門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我還和多位水資源專家作過交談。也閱讀過許多水資源專家的論述。我只是說,讀了這些資料后,水的危機的感覺十分強烈,水之不存,人將焉附?我們國家的節水政策與實際的水情危機相比,還遠遠不夠。當然,調整水價,限制用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我閱讀過原水利部副部長,河北省副省長,現全國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王幼輝專家的一本關于水情的調查報告,我也寫信與王常委交流,王常委非常支持我的研究,并再次提醒節水是國家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時不我待的重要事項。我的水資源研究報告送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得到王夢奎主任的重視,主報告在《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4月27日)以顯著的篇幅刊登。題目是《高度缺水的國情呼喚來一次節水革命》,值得慶幸的是,這篇文章不但受到多家媒體的轉載,更受到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注,也成了引用較多的學術論文。特別應該提到的是,這篇文章的內容也得到了國務院兩位參事:任玉嶺參事、王秉忱參事的高度重視,以此為基礎,兩位參事以《關于盡早出臺有效節水政策與法律的建議》,溫總理在國務院工作的百忙之中不僅閱讀了這篇文章,而且作出了具體的批示,要求國家相關部門進行研究。但我們也看到,國家的眾多大事正在向前推進,改革與調整引起的各種矛盾交互錯雜,要進行大幅度調整水價確實是非常困難,在百業待理過程中,許多措施的研究與制訂需要時日,更需要征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節水的政策的理想境界還遠沒有實現。
由于我們的水情危機宣傳不夠,節水政策還難以完全到位,民意還比較復雜,許多好的節水措施由于水價政策的導向功能不強烈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當務之急依然要解決節水宣傳問題。不解決認識問題就難以解決措施與動力問題。根本的癥結在于國人的科學發展觀沒有得到完全確立,可持續的穩定發展的觀點還重視不夠,相當多的人在節水問題上思想麻痹,完全沒有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對中國、對北京的嚴重性。黨和政府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一個重要標志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高度重視節約用水與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已經是重中之重。記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曾說過,北京的水資源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考慮遷都的地步。在這里,我也想對大家說,如果我們不是空前的高度地重視節水工作,盡快地出臺更多切合實際的操作措施,全方位地推進節水工程,北京在數百年后,將有可能成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這個首善之區也有可能成為廢都,北方地區的人口將需要重尋謀生之地,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1] [2] [3] [4] [5] [下一頁]
聲明:新浪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