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原創互動 > 股權分置解決之道大討論 > 正文
 

股權分置之我見(1):莫要病急亂吃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17:23 新浪財經

  加寧

  中國股市可謂“病入膏肓”。股指暴跌過千點、股民虧損數千億、新股發行舉步維艱、場內機構度日如年、06大限即將到期、國際大鱷垂涎欲滴。尤其是股權分置這一先天性的缺陷,在中國股市的軀體內折騰了十幾年后,終于進入了一個總爆發階段。“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句古訓用在今天的股權分置上似乎很恰當。如今的股指就象是重病號的心電
圖,每根陰線、每次抽動,都會猛烈戳擊醫生、病人家屬、親朋好友和同事、領導的心。“我每天都在關注股市”。溫總理一句沉重的話語結束了本屆人大,也道出了千千萬萬公眾投資者的心聲。然而,兩會剛剛結束,股市的病情又開始發作,連續幾根大陰線,擊穿了所有的技術支撐位,直逼前期低點。整個市場的神經再次緊張起來,焦慮和恐怖重新籠罩在人們的心頭。

  當病人病情發作且危及生命危險時,人們很容易陷入極度緊張狀態。病人家屬不必多說,有時主治醫生也會因此而張皇失措、手忙腳亂。何況我們這個病還是個沒有前科的疑難雜癥,我們的醫療理論界還在各持己見,我們的醫生們還是群缺乏知識和經驗的新手……。當然我們的專家們還是開出了十幾種藥方,此外還有幾千種民間偏方。再看看準備參加治療的隊伍,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果不是因為身旁還躺著一個高危病人,真容易讓人誤解他們是要去參加什么盛大的慶典。

  筆者毫不否認,股權分置的問題的確不能再拖延了。但是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對病理的認識真的已經清楚了嗎?我們的藥方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還有我們打算采用的辦法,比如分類股東表決制,它到底適不適合用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博弈決策問題?會不會因此招致更大的麻煩?另外還有解決全流通問題的經濟代價問題,筆者這里指的不是某個部門可能支付的代價,而是整個社會可能支付的經濟代價,我們考慮清楚了嗎?

  這里筆者想舉一個實例,一個二期癌癥的確診過程。因為在筆者看來,如今股權分置問題與人體發現癌變后的情況非常近似。大家知道,醫生治病的前提條件是確認病情,對于復雜嚴重的疾病,比如癌癥,還必須有各種理化檢測的結果。負責任的醫生決不可能自認為差不多了或著由于太著急了就下手治療。當然我們并不排除有些時候等不及確診就要進行緊急處理,比如生命垂危關頭。筆者有一位朋友,前段時期體檢時被查出腋下淋巴腫塊,于是馬上跑到最好的醫院做檢查,結果證實確有癌細胞。但是由于各種物理透視均查不出異常,切片的各項檢測指標也都呈陰性,所以原發病灶無法確認。就是說找不到該開刀的部位。患者只好轉到一家腫瘤權威醫院做復查。該院醫生經過全面檢查和專家病理分析后,仍然無法確定病原,但卻要求病人馬上住院開刀。理由很過硬,就是既然癌癥已經確鑿無疑了,而穿刺后又有擴散的危險,所以決不能再拖延。另外,由于找不到病灶,為了保險起見,也許需要做乳房單側全切手術。然而就在患者急欲住院手術時,一位高深醫生獨有的一項最新檢測指標顯示出陽性,據此可以斷定癌細胞來自于乳腺,結論是隱性乳腺癌,于是確立了保守治療的方案。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治療效果非常理想,腋下的幾個腫塊幾乎完全消失,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十分良好。

  筆者舉這個例子,不是說我們現在應該停下來,等待可能出現的最好方案。而是說,在沒有真正搞清認識和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始終不能停止思考、停止研究和辯論。哪怕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按照目前的什么方案進行治療了,也要繼續跟蹤研究,努力避免由于方案可能有誤出現的不良激化反應。所以,在當前情況下,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冷靜,不能因為外界壓力太大而亂了方寸。第二,要積極、認真、負責任,不允許再有任何的掉以輕心和絲毫的消極怠慢。第三是解放思想。有些問題只有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認識。比如我們解決股權分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讓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嗎?是為了補償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嗎?這些問題的確都需要解決。但是在筆者看來,它們都不是原發病灶。

  讓我們再從技術面的角度說說。就筆者目前所見過的方案,真是很難令人信服和滿意。要么缺乏立論依據,比如縮股擴股;要么主觀色彩太強,比如設計的流通補償系數。還有象網絡投票這種方式,究竟有多大可行性?更有甚者,一個按實際參與投票人數的百分比確定是否通過的提法,更是匪夷所思。筆者真不清楚,說這種話的人,到底是要真正解決問題呢,還是在蒙事兒?筆者前兩天還看到一篇報道,說單個公司的全流通方案設計費用要幾十萬到幾百萬。那么1000多家上市公司做出全流通方案需要多少錢?這錢最后到底是誰來買單?為什么我們災難重重的股市總是可以成為極少數人暴富的溫床?

  總之,無論是從思想認識角度還是從技術操作角度,我們做的都很不夠。現實社會不是實驗室,股市又恰恰是最敏感的交易場所。當我們面對中國的改革大業和數千萬民眾的切身利益時,是不是再謹慎一些、再想清楚一些,更好呢?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水藍幸福
水藍幸福海洋愛情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