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股同權是美麗誤會 流通股東應擁有更多投票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7:39 新華網 | ||||||||
◇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本來就是兩類不同性質的股票,流通股東出價遠高于非流通股股東,所以流通股東應擁有更多的特別投票權,這完全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如同我們坐飛機,出高價就理應坐頭等倉一樣。而非流通股因為出價低,其權利理應受到約束與限制。 ◇在股權分置問題尚未解決之前,通過賦予流通股東特別投票權,讓獨董充當流通股東的代言人,強化代表流通股東的獨董的“用手投票權”,就可以從根本上遏制大股東侵
趙文廣 對于當前股市中有關“同股同權”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果仔細深究就會發現其中有太多的似是而非,有的甚至產生了邏輯上的認識誤區。筆者以為,我們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掉入了未來全流通狀態下訴求的“同股同權同價”這個美麗的陷阱。 “同股同權同價”是個偽命題 當初我國證券市場設計者為了維護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設計了大約三分之二的國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大約三分之一的社會公眾流通股,結果造成了目前國有股、法人股與公眾流通股的“股權分置”狀態。這種特定的“股權分置”設計,在今天看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股份制公司上市的基本經濟學原理,有悖于國際上股票市場通行的“同股同權同價”公理;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沒有當初這種創造性的變通發行股票,恐怕連今天這樣的證券市場也不會存在。 在筆者看來,中國證券市場的“股權分置”問題是一個現在時態;而“同股同權同價”只是我們大家訴求的一個未來時態。也就是說,“不同價不同股不同權”才是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客觀現實存在;而“同股同權同價”在今天的中國證券市場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命題不僅是一個“偽命題”,而且更是一個美麗的陷阱。為什么我們總感到吃虧的似乎永遠是流通股東,而占便宜的永遠是非流通股東,關鍵在于我們掉進了股份制“同股同權同價”這個美麗的陷阱里,讓“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憑借《公司法》賦予的簡單多數的表決權利,進而無限制的侵犯流通股東的權益。 如果今天我們無視由于歷史原因造成“股權分置”的現實,一味強調“同股同價同權”,即使股票實現全流通后也根本無助于解決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權益問題。 在此,必須進一步指出,如果我們今天無視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簡單地套用世界上全流通股票市場“同股同權同價”的原理,來說明評判中國半流通股票市場的問題,同樣也犯有中國早期王明教條主義的錯誤傾向。如果我們一味教條地照搬世界股票市場全流通的發展模式,不顧中國股票市場雙方早先約定的半流通“游戲規則”,完全寄希望于通過股票全流通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實際上就是等于說中國證券市場要“推倒重來”。筆者在此不是聳人聽聞,如果我們允許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將目前圈在籠子里的虎放了出來,必然會對股市造成如同驚弓之鳥般的窘境,那對于目前本來就積重難返、不堪一擊的中國股票市場注定是一場人為災難。 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權利該不該相同目前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應該是“同股同權同價”,并認為這是股份制的公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筆者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世界上絕大多數股市的股票是全流通的,其股票自然是“同股同權同價”,而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的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股同權同價”。 道理很簡單,國有股、法人股1元錢1股,而流通股10元錢1股,我們證券市場設計的游戲規則就是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不同,而我們卻要求公司所有股東“同股同權”。這顯然不合理。正因為國有股、法人股與流通股價格不同,所以性質當然也就不同了。 筆者在此提出的命題是: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本來就是兩類不同性質的股,流通股因為出價高,理應享有權利大;而非流通股因為出價低,其權利理應受到約束與限制。筆者之所以提出否定“同股同權”的理論觀點,完全是從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客觀現實出發,旨在恢復中國證券市場的本來面目;在此關鍵在于為解決困擾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股權分置”問題,切實保護廣大流通股東的權益,進而為實施制度變革,實行“類別股東表決權”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礎,因而對于今天的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否則,由于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極少有流通股東持股比例能超過一半的,因而我們在實行“類別股東表決權”制度上將無法逾越我國目前《公司法》所遵循的簡單多數立法精神(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 “ 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 關于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在本質上究竟有何區別,其實早在100多年前西方一些經濟學大師就已經論述的很清楚了,在此有必要重溫一下德國早期的經典理論家魯道夫。希法亭在其所著《金融資本》一書中有關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有本質上區別的論述,以進一步澄清大家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在魯道夫.希法亭看來,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持有者即股東屬于產業資本家,而能夠上市流通的股票持有者則屬于貨幣資本家(金融資本家),即流通股東已經不再屬于產業資本家了。貨幣資本家同產業資本家不同的根本標志是,他能夠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自由支配自己的資本即貨幣資本。而產業資本家把他的資本在自己的企業中固定下來,只是在這個企業的生產上發揮作用,在持續經營期間,他不能隨時抽回他的資本,除非出賣整個企業,而出賣整個企業則意味著資本家個人的換位,即一個產業資本家為另一個產業資本家所代替。 “從非流通股變為流通股似乎出現了資本的二重化,在股票交易中支付的貨幣,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股東最初提供和使用的貨幣,也不是企業資本的實際組成部分,而是資本化收益證券進行流通所必要的追加貨幣。同樣,股票價格也決不是作為企業資本的一部分被決定的,而僅僅是作為按一般利息率資本化的收益被決定的。因此,股價并不取決于實際執行職能的產業資本的價值或價格,他首先取決于企業的收益,其次取決于一般利息率。” 在此,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解讀為,非流通股東交易的貨幣是實體資本,是企業資本的實際組成部分即凈資產,而流通股東交易的貨幣則屬于虛擬資本。如果我們要找出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各自投資的參照系,那么非流通股東投資的參照系應該是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而流通股東投資參照系就不僅僅是取決于凈資產收益率,而同時要考慮市場的利率水平,這正是股份公司上市流通后“資本二重化”的結果。 讓獨董充當流通股東的代言人 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的“巨額增發”讓我們再次看到現行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割裂、一股獨大”的特殊環境下,并沒有起到保護全體股東利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審視并解決中國現階段上市公司獨董究竟應該代表誰的問題。 在目前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機制不能有效對上市公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針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割裂”的特殊性及與國外上市公司的差異性,我們必須對獨董這個“泊來品”予以改造和創新。針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絕大多數的國有股、法人股均有股權代表及相應的派出董事,而流通股的股東卻沒有自己的代表及派出董事。筆者看來,在中國股市股權分置問題尚未解決之前,根本沒有必要再設立流通股東的代表及董事,完全可以通過修正獨立董事的代表權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從目前來看,一種比較簡便易行的方式就是賦予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事關維護流通股東的權益方面擁有特別權利,以抗衡“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憑借《公司法》賦予的簡單多數的表決權利,無限制的侵犯流通股東權益的行為。通過修正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代表權”,在制度上安排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只能代表流通股東的權益,這樣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事關維護流通股東的權益方面擁有“特別投票權”。 在筆者看來,通過賦予流通股東特別投票權,讓獨董充當流通股東的代言人,強化代表流通股東的獨董的“用手投票權”,就可以從根本上遏制大股東侵害流通股東利益的問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因為這在持股數較少的單一流通股東看來,投入的成本和收益可能是不成比例的,所以流通股東即使自己的權益受損也更傾向搭遍車。因而在我國上市公司獨董制度安排上,獨董應該僅僅代表中小流通股東的利益,而非全體股東利益,因為其他非流通股東有自己的代言人,根本不需要獨董來代表。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在保護廣大流通股東的權益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在證監會權限范圍內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 至于獨董如何代表流通股東行使權利,在筆者看來,一個比較可行的產生方式,是由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出面協調成立一個完全對廣大流通股東負責的中介組織,比如“中國上市公司流通股東權益保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專門負責根據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及對獨董有關條件的要求,向上市公司股東會推薦獨董人選,并由股東大會予以確認。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在推進股份制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種新的公有制問題,而這個問題是證券市場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必須由監管層出面來協調解決。 至于獨董的報酬來源及決定機制的問題,可以考慮采取以下兩種方式解決:一是既然非獨董可以在上市公司中提取管理費,那么獨董也可以按公司其他非獨董所需管理費的一定比例在上市公司中提取管理費;二是按照每個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和非獨董薪酬標準的一定比例在上市公司中提取管理費。為了保證提取的管理費用不被挪作它用和獨董的獨立性,可以嘗試以“協會”的名義,在每個上市公司建立一個流通股東基金專戶。這個基金專戶交由“協會”來統一管理,并參照上市公司的其他非獨董人員薪酬情況,并適當考慮每個獨董投入的工作時間多少等因素,由“協會”決定獨董的付酬標準和付酬方式,從而建立一種完全由流通股東決定獨董的報酬機制。 總之,賦予上市公司廣大流通股東在事關維護流通股東的權益方面擁有特別權利,通過修正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代表權”,讓獨董充當流通股東的代言人,建立完全由流通股東選聘獨董和決定其報酬的機制,在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割裂、一股獨大”的特殊環境下,具有雙重的現實意義。 (中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