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勤國際:境外資本中國投資策略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3日 10:10 新浪財經 |
融勤國際 1、境外資本中國投資現狀 1.1歷史發展過程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境外資本投資歷史發展過程。20世紀80年代,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由于區位優勢的缺乏,外資進入受到了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實現的限制,利用外資質量差。進入90年代,隨著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的推進,全面刺激拉動利用外資的高潮,以摩托羅拉公司為代表的電子技術項目的進入,中國利用外資結構開始得到顯著改善。進入21世紀,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加入WTO刺激了中國改革開放速度,實現經濟飛速增長。截止2004年7月底,中國共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9萬個,合同外資約定1.03萬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5398.74億美元。 1.2資本現狀 迄今,全球前500家大跨國公司有近半數在華落戶,僅3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吸引了約120家排位世界500強的大企業。主要投資于傳統制造業、電子計算機業、通訊業、電子元器加工等領域,采用對外借款、直接投資、合資等形式。 在外商直接投資中,外資獨資企業占60%,其次是中外合資企業,占28%左右,中外合作企業、外商投資股份制、合作開發等占12%左右。在外商間接投資中,加工裝配占絕對優勢,大概94%左右,對外投資股票,國際租賃和補償貿易等占6%左右。 我們粗略觀察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的分布,就會發現一些很明顯的矛盾:外資在資本相對豐富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擁擠,而對于廣闊的、急需資本流入的中西部、東北部地區仍然普遍缺乏興趣;從外國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來看,其興趣顯然繼續集中于生產性投資,尤其是傳統制造業,而對于農業領域的進入依然采取相對謹慎的態度。 1.3投資意義 其實,境外資本與中國利用外資是一個雙贏過程。境外資本的回報大體在15%—50%之間,總體平均收益回報率可達到25%以上,尤其在電子信息技術以及房地產領域,收益遠遠高于在其他國家投資。中國利用外資彌補了資金不足,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滿足了市場需求,刺激了新的消費,具有“引進一個,帶來一串,輻射一片”的功效。小汽車、電梯、程控交換機、大規模集成電路合資后,技術水平屢有突破,有的已能替代進口。例如中國轎車生產在開放之前近于零,通過與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商合資合作,技術水準和檔次顯著提高,短短數年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的路程,形成生產50多萬輛的能力,國產化率達85%以上。 2、境外資本中國投資分析 20世紀80年代左右,由于中國國情所致,當時境外資本主要以提供設備、提供技術等為核心內容,90年代之后,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吸引境外資本向資本和經驗轉變。隨著21世紀的來臨,具有創新意識和先進理念的境外資本在中國逐漸走紅,此時雄厚的資金和國際化的市場運作,以及與中國政府的公關都成為境外資本成功在華投資的經驗。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市場的主要幾個境外資本板塊: 美加板塊: 具有科技領先,示范性強的特點; 主要投資于電子計算機、通訊行業,以惠普、英特爾、IBM為代表; 國際性大財團為背景,在華建立面向全球的制造基地。 日韓板塊: 具有“串聯”落戶,產業鏈長的特點; 主要投資于電子元器件、電子加工業,以夏普、阿爾卑斯為代表; 初試投資成功后繼續追加,形成串聯群體。 西歐板塊: 具有決策周期較長,融資方式靈活的特點; 主要投資于傳統制造業,以西門子為代表; 通過借貸、證券和其它金融工具實現資本的跨國流動,證券市場取代銀團貸款成為主要趨勢。 臺灣板塊: 特點:規模有大有小,投資速戰速決 主要投資于制造加工業 經濟實力稍微遜色,但具有同宗情結、文化共脈的優勢 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需要與中國本土化結合,可以小結為三個本土化,即:資本進入本土化、資本管理本土化、資本利得本土化。同時,也需要與中國觀念交融,對市場化進程有準確認識,對中國人文理念理解與認同。 3、境外資本中國投資展望 3.1大環境 世界著名的管理顧問公司科爾尼公司最近在美國和中國同步公布了其最新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信心指數”,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這一權威性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在2002年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數值范圍為0-3)前25名排序中,中國內地為1.99,高居榜首;該指數顯示:今年,幾乎所有國家的投資吸引力都呈下降趨勢,只有中國破浪前行。投資者越來越被中國市場所吸引,而且對中國未來1-3年的經濟前景持更加樂觀的態度。 科爾尼的相關調查數據還顯示:亞洲取代拉丁美洲成為僅次于北美和歐洲的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未來3年內,近3/4的首次投資將流入發展中國家,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和波蘭是新興市場中首選的首次投資目標國,而中國市場的投資吸引力將尤為顯著,中國同時也是全球制造業首選的直接投資吸收國。 3.2中國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外國直接投資對于中國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優化升級、增加就業、大規模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等方面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中國也必然要繼續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之一。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認識到,引進外資只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之一,吸引外資本身不能作為發展經濟的目的和評價指標。美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投資國,又在長期內保持著全球第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的地位,這和把資本囤積起來自己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正是在這種資本雙向流動中,企業并購的機會產生了、人力資本得到了提升、技術和管理方式的引進變得更加容易了。 3.3投資趨勢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制造中心,并將成為世界的工廠,中國也正在成為一些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中心,中國入世后,由于金融批發零售等服務業開放,中國也將最終成為跨國公司的管理營運中心。投資力度的強化、項目系統化和地點集中化——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領域的調整,將使 境外資本投資中國時考慮收益和利于企業發展的區域,從而促成產業鏈投資。 小結起來趨勢表現為:投資力度強化、投資項目系統化、投資地點集中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管理體制一體化。 3.4投資策略 l戰略聯盟——大資本 1)戰略聯盟,把握宏觀自橫側動向,熟悉多種法律制度,理解產業鏈條構成,具有長期投資能力。2)大資本,產業整合的最主要實施者,選擇中國國內發展相對成熟、競爭程度高、有過渡競爭傾向的行業或供給相對斷取得行業,進行兼并和收購,實現產業整合,以占據壟斷地位。如乳業、能源制造業。 ——參與產業整合 ——參與中國國有企業改制 ——投資資本市場 l收益性資本——小資本 中小資本在華投資主要采取項目運作的方式,項目運作優勢在較高的靈活性和階段性,涉及的投資領域較廣,如風險投資、證券承銷與交易、私募基金以及其他形式的債權投資。進行收益性投資的境外資本將直接投資于中國國內項目,關注項目的成長性和發展性,進而對所投項目擁有直接控制權和經營權,并通過項目合作尋找戰略聯盟。 中小資本主要通過項目運作實現,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周期相對較短;2)獲益目的更強;3)風險相對較小; 以上是對境外資本中國投資策略的簡要探討,融勤國際正是依托國際基金背景,從這個角度深刻探索中國市場特色,立足中國,致力投資于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公共機構以及數以萬計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希望融勤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