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訊 6月13日消息,今日在2016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全球經濟進入了長期停滯,目前而言,貨幣金融政策的協調尤為重要。其中,實體經濟不好,但金融非常之活躍,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平凡的、大規模的跨境流動,從而沖擊各國的宏觀經濟,因此全球必須要研究監督跨境資本的流動。
李揚稱,全球經濟從2007年開始,全球衰退已經有了八年,如今的全球經濟仍然是弱復蘇、低增長、通貨緊縮、高失業和高負債的狀況。
“今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報告,將今明兩年的預測都下調,好在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測保持比較穩定,略有上升。世界經濟面對的是下降的需求、走低的預期。 ”他這樣說道。
同樣在5月份,歐盟委員會對于歐盟地區的經濟增長也做了預測,對原先的預測進行了下調,下調的原因在于全球經濟疲軟,六月歐洲的貿易伙伴增長減速。而6月份世界銀行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把全球預測從1月份的2.9,調降至2.4,2017年從3.1調降至2.8。
他概括,全球經濟增長下滑大致可以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個角度是供給端,包括技術進步緩慢、人口結構惡化和真實利率水平落在負值區間。“當我們說真實利益水平落于負值區間的時候,就意味著真實的投資收益率是負的。”
第二則是需求方面,他認為,各國都持續存在缺口,由于存在需求不足,實際增長率在較長時間低于預期;第三從增值方面看,由于在需求面、供應面的狀況都不理想,傳統的政策也失去了效力;第四則是收入分配上,收入分配的長期惡化抑制了經濟的活力和增長的潛力。
他表示,結構性改革的要點在于:一是創新,世界各國已經采取了措施,比如說美國的國家創新戰略,德國的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二是勞動力市場;三是醫療體系;四是養老體系。
“貨幣政策基本上是無所作為的狀況,于是把政策壓在財政政策上。所以,傳統著眼于需求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戰。”李揚注意到,雖然經濟全球化有所倒退,但是金融的全球化還在升華。任何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突出,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對此,他 認為,貨幣金融政策的協調尤為重要,要點有六:一是維護全球匯率穩定;二是應當繼續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治理結構改善;三是改善國際主權債務的重組體 系,維護債務的可持續性;四是研究監督和管理跨境資本的流動。“實體經濟不好,但金融非常之活躍,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平凡的、大規模的跨境流動,從而沖擊 各國的宏觀經濟。”五是完善全球的金融安全網;六是中國的人民幣加入SDR,對金融體系會產生重大影響,怎樣發揮作用需要研究。(新浪財經 許旻 發自上海)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