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任一年來,郭樹清的新政涉及資本市場各個領域。可以說,新政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但郭樹清的“藥方”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在“積弊頗深”的中國資本市場,新政效果如何,還需時間的檢驗。
從“強制”分紅到退市新規,從新股發行改革到場外市場建設,上任一年來,郭樹清的新政涉及資本市場各個領域。
2012年10月29日,郭樹清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整整一年。
上任伊始,郭樹清便新政頻出,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雖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再正常不過,但郭樹清之“火”足足延續了一年,并且絲毫還沒有放緩的跡象。
記者統計發現,郭樹清主政證監會以來,公布的各項政策、辦法達70條之多,平均5天左右一項,內容幾乎涉及資本市場的各個方面。
但在“積弊頗深”的中國資本市場,郭樹清的“藥方”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
2011年10月28日,郭樹清履新前一天,上證綜指2473.41點,深證成指10561.99點;截至2012年10月25日,滬深兩市分別報收于2101.58點和8602.81點,一年的時間分別下跌了近400點和近2000點。
“股市低迷不能算在郭樹清頭上,主要還是宏觀經濟的原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微博]表示。
不可否認,郭樹清的新政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但效果如何,還需時間的檢驗。
“強制”分紅
郭樹清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燒向了上市公司分紅。
一直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股息率遠遠低于境外市場,中國股民對于一些上市公司有“紅”不分的現象早已習以為常。事實上,多數股民也并不以獲取紅利作為投資股市的目的。
2011年11月9日,證監會通過有關負責人出面講話的方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并且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開始,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細化回報規則、分紅政策和分紅計劃,并作為重大事項加以提示。
僅僅一個月之后,證監會又向各保薦機構與擬上市公司下發《關于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分紅要求》等文件,對“IPO分紅新政”做出明確規定。
2012年5月9日,證監會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嚴格細化信息披露的角度增強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強化回報股東的意識。
在“連珠炮”式的政策“攻勢”之下,上市公司不再“不為所動”。
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滬深兩市2403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1年年報,其中有1613家上市公司提出現金分紅方案,占全部上市公司家數的67.12%。
但對此,市場上不乏反對之聲。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微博]認為,“強制分紅”與《公司法》有一定的沖突。根據《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屬于公司自主決策事項,只有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才有權決定是否分紅和如何分紅。
面對質疑,郭樹清在浙江調研時曾表示,“上市公司分紅是由公司自主決策的,監管部門在尊重公司自主經營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不分紅也要向投資者說清楚原因。”
“鼓勵分紅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對于A股的投資者,分紅稍微增加一點,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表示。
事實上,郭樹清之所以首先選擇在分紅方面“牛刀小試”,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其更深層次的用意在于借此培養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的風氣。
“如果上市公司經常進行現金分紅,就會吸引崇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從而培育價值投資理念和健康的投資文化。”江蘇證監局局長王明偉表示。
事實上,郭樹清上任以來,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價值投資”理念。
“郭樹清主席是希望倡導一種投資文化的理念,但是文化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一位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表示。
力促基金轉型
為推動價值投資,郭樹清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機構投資者建設。
但此時,作為證券市場主要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隨著大盤的長期低迷,基金公司業績面臨重大挑戰。2011年,基金業創造了史上第二大年度虧損——全年基金累計巨虧5123.67億元,平均每位基民虧損1.3萬元。
對此,郭樹清開出了藥方。6月7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立大會上,郭樹清做了“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的演講,提出,基金公司要加快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
“目前,基金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往往都是‘靠天吃飯’,沒有辦法顯示出專業投資機構的優勢,基金公司向現代財富管理公司的轉型,應在產品創新、合作創新等方面做更多的嘗試。”前述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表示。
而這就需要適當放開對基金公司的一些限制,為其提供創新的空間。
事實上,就在6月7日的演講中,郭樹清就提到,要“配合立法機關加快《證券投資基金法》的修訂,爭取在拓寬基金公司業務范圍、擴大基金投資標的、松綁投資運作限制、優化公司治理、規范行業服務行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很快,證監會便有了行動。
6月29日,證監會公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征求意見稿)》,拓寬基金公司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范圍,并進一步放松管制。
9月27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基金公司可以設立全資子公司,也可以與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出資設立子公司,對其他合作伙伴的類型、性質、主營業務等均不做限制。
要向現代財富管理公司轉型,除了創新空間,基金公司在治理架構、運作模式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障礙。
“由于收取固定的基金管理費,基金公司不可能將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會去拼命擴大規模。”曾長期擔任華夏基金[微博]獨立董事,被稱為中國“基金業之父”的王連洲[微博]指出。
為解決這一問題,證監會推出發起式基金,希望借此將基金發起人與投資人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但對此,市場人士并不看好。
“如果利益捆綁能夠提高業績,那些基金管理人早就自己單干了。”華泰證券金融產品研究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表示,發起式基金應該只是順應投資者非理性訴求的一個暫時性舉措,不會長久。
在為基金公司發展創造一系列條件的同時,證監會也并沒有忽略其他機構投資者。
7月31日,期貨資產管理業務開閘,這使得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更加壯大。“期貨資產管理投資組合可以涵蓋現有的以及未來將要推出的幾乎全部原生品和衍生品,將成為國內獲許投資范圍最廣的基金。”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微博]表示。
8月3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關于信托產品開戶與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信托產品開立證券賬戶冰封3年后重啟。自此,信托產品可公平參與證券市場。
10月19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全面松綁券商資管業務。
與此同時,證監會今年以來還多次出臺政策吸引QFII機構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額度。
“郭樹清在為券商、基金公司等中介機構松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利于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和活力。”華生表示。
但在股市行情低迷、投資理念落后、激勵機制不完善的背景下,資產管理機構要實現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核心提示:上任一年來,郭樹清的新政涉及資本市場各個領域。可以說,新政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但郭樹清的“藥方”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在“積弊頗深”的中國資本市場,新政效果如何,還需時間的檢驗。
退市制度推出
2011年11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就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征求意見,退市制度的探索終于啟動。
事實上,在此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并非沒有退市制度,《證券法》就明確規定了上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條件。但由于條件相對寬松,加之操作性相對不強,上市公司很容易便可逃脫退市“厄運”。
“以前的退市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劉紀鵬表示。
上交所數據顯示,至今為止,滬深兩市A股共有75家公司退市。其中,因連續虧損而退市的有49家,僅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左右,其余的26家則是因為被吸收合并。而創業板自2009年開通以來,沒有一家企業退市。
“沒有完善的退市制度,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產生很多垃圾股、僵尸公司,使得股市優勝劣汰與資源配置功能難以正常發揮。”前述券商研究部門負責人表示。
盡管市場對于退市制度的呼聲很高,但長期以來,建立退市制度卻遲遲不見行動。郭樹清上任后,明顯加快了建立退市制度的進程。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發布了更為詳細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明確了創業板退市的相關規定,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與此同時,主板、中小板建立退市制度的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
2012年6月28日,深滬交易所同時發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結合此前發布實施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方案,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退市制度體系由此全面建立。此時,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整整8個月。
雖然退市制度的建立在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新的退市制度很難在短期內發揮作用。
“三年之內不會有企業因為新規而退市,最早會在2015年出現。”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微博]表示,新的上市公司退市標準的設計理念比較先進,總體來說有不小的進步,但仍過于寬松。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微博]也表示,不論是新增加的財務指標,還是新增加的交易活躍度指標,對現在上市公司的約束應該不會太大,畢竟從退市風險警示到暫停上市,再到最終退市,要連續好幾年達到才行。
此外,制度雖然有了,但具體執行情況仍然有待觀察。不久后發生的“閩燦坤B事件”更是加深了市場對于退市制度執行效果的憂慮。
7月23日,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從2012年7月9日至2012年7月20日止,其股票閩燦坤B已連續1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按照深交所規定發布終止上市風險警示公告。此后的幾個交易日里,閩燦坤B股價依然低于1元。按照新出臺的退市規則,僅發行B股的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B股股票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B股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
就在市場普遍認為“閩燦坤B退市已成定局”之際,8月2日,距離“20日生死線”還有2天的時候,閩燦坤B公告宣布停牌,退市懸念陡起。一時間,市場上猜測不斷,甚至謠言四起。
8月14日,閩燦坤B發布公告,對謠言進行了澄清。但同時,市場關于地方政府介入的猜測也得到了證實。閩燦坤B澄清公告指出,由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漳州燦坤系漳州市的重點企業,漳州市政府針對公司可能存在被終止上市風險專門成立“維穩小組”,希望能適時提供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至今,閩燦坤B仍未復牌,是否退市更是不得而知。
董登新表示,最終能否退市是個未知數,掌握在證監會和深交所手中,如果他們不能堅持退市原則,就很難說了。
“今年年底以前肯定會有一些企業退市。”這是郭樹清6月29日在2012陸家嘴論壇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態,但時至今日,退市新規出臺后的“退市第一股”仍未出現。
看來,雖然退市制度已經出臺,但要真正實現股市的“進退有序”,郭樹清和證監會還面臨不小的挑戰。
再改新股發行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高發行價、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資金額的“三高”問題令投資者苦惱不已。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證監會已經對新股發行機制進行了多次改革,但始終沒能達到理想狀態。
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郭樹清并沒有回避。
今年年初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他表示,改革的中心任務是使新股價格真實反映公司價值,實現一、二級市場的協調健康發展。
很快,郭樹清便啟動了新一輪的新股發行機制改革。
2012年4月28日,證監會正式公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提高網下配售比例;引入個人投資者參與新股詢價;市盈率高于同行業平均市盈率25%要公告,或重新詢價;部分原始股東持股可向網下投資者轉讓;取消機構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鎖定期等。
此后一個月,證監會又密集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有關問題的意見》、《關于新股發行定價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多個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相關的配套文件,并對《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進行了修改。
然而,新政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指導意見》發布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十幾只完成發行上市的新股中,有半數在上市后股價一路下挫,乃至破發,其中,順威股份更是在上市首日就跌破了發行價。
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現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徒有市場化改革之名,卻無市場化之實,行政色彩依然濃重。
“這次改革不是市場化的方向,行政性的規定過多,盡管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三高’現象,但會加劇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平衡,融資者更容易套現,二級市場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北京一家私募證券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
“引入存量發行、探索券商配售權試點、取消網下認購者的鎖定期等措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詢價過程。”華生指出,但是這些枝節性措施,同前幾次改革一樣,并不會改變新股“三高”和上市炒作的現象,更不會推進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的深化。
同時,此次新股發行改革僅是對新股發行定價機制進行了修補,并沒有觸動現行的上市發行核準制。
“核準制貌似市場化,實際上是嚴苛的審批制。” 劉紀鵬指出,嚴格的審批制度扭曲了真實的上市資源供求關系,發行審批部門控制了上市資源的供求閥門,使供求失真,在此背景下推行的市場化詢價機制都是偽市場化。
事實上,對于改革現行核準制,郭樹清并非沒有思考過,在今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郭樹清就曾拋出了“IPO不審行不行”的疑問,并在市場上引發了大討論。
對于核準制,業內人士并無統一意見,除反對核準制的聲音外,認為“不審不行”的也不在少數。
前述私募證券投資公司負責人的看法是:如果不審新股,在當前證券市場落后的法治環境下,很多垃圾股會趁機上市,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將加劇。
經濟學家韓志國也認為:“放開審批制度過渡到注冊制是新股發行的趨勢,但當前完全放開審批制,風險太大。”
但毫無疑問,現行的核準制需要改進。
“要從價值判斷轉向以真實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程序性判斷。”劉紀鵬認為。
事實上,郭樹清也做了這方面的努力,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報企業情況公示的做法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贊譽,被認為提高了IPO審核透明度。
“在加強信息披露的基礎上,我們也應制定一套嚴明的追責制度,對上市包裝、虛假陳述、夸大其詞的上市公司發行人、保薦人和其他中介機構,應當建立投訴、問責和索賠的整套規則和便捷通道。”華生表示。
無疑,在完善現行核準制和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提高股市資源配置效率方面,郭樹清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
核心提示:上任一年來,郭樹清的新政涉及資本市場各個領域。可以說,新政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但郭樹清的“藥方”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在“積弊頗深”的中國資本市場,新政效果如何,還需時間的檢驗。
清理整頓交易所
2011年11月,國務院正式下發《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下稱“38號文”),全國范圍內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大幕就此拉開。
作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的召集人,郭樹清面對的是全國各地野蠻生長的各類交易所及其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
2012年春節剛過,2月2日,郭樹清便召集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按38號文規定,對交易所清理整頓工作作了部署,并要求各方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
大規模清理整頓工作隨即展開,一大批交易所應聲落馬,也有大量交易所開始按照38號文的要求對違規業務進行整改。
“總體說來,‘38號文’下發之后,整個市場還是有向好的變化的。”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表示。
但一些業內人士擔憂,隨著調控力度的逐步減弱、競爭壓力的增加,清理整頓的初期成效恐將消失于無形。
況且,整頓結果與證監會年初定下的目標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根據長期研究交易所行業的機構生意社提供的數據,到6月30日“大限”時,其監測的254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約有75%仍在正常運營。此外,轉型或發布停盤公告進行整頓的市場占16%,關閉的市場僅占總數的9%。
其實,自清理整頓工作開展伊始,“雷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類的質疑就從未停止過。并且,隨著整肅風浪的日趨平靜,各類交易所修改規則“打擦邊球”的現象也屢屢出現。
事實上,整改力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與此次清理整頓工作的開展方式有著直接關系。
“‘誰的孩子誰抱’是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主基調。”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
“這意味著,在清理整頓工作中,地方政府同時扮演起了政策執行者和地方利益維護者的雙重角色。”一位產權交易所知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交易所的命運。”
地方政府在清理整頓中擔心的不只是稅收,更有失去全國大宗商品定價中心的顧慮。“很多地方政府有爭奪全國大宗商品定價中心乃至世界定價中心的豪情壯志,是不會心甘情愿被清理掉的。”知情人士直言。
針對這些情況,2012年7月12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下稱“37號文”),作為“38號文”的配套文件,再度細化清理整頓工作。隨后,7月27日,證監會召開了部際聯席會議的第二次會議。
“種種跡象顯示,在‘37號文’的指引下,隨著證監會將整頓交易所的權限下放,整頓將不留任何死角。”生意社分析師宋志超認為。
不過,毋庸置疑,第二階段的清理整頓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首先,市場監管架構尚未建立。據宋志超介紹,對于涉及期貨證券交易的市場監管,國際上有兩類主流架構:一是美國式的監管模式,對場內場外交易分別設立獨立監管機構,由法案賦予其行政權力;二是日本等國按商品和行業,分別劃歸各個政府部門管理,如農產品交易場所由農業省監管。我國應盡快找到適合國情的監管體系架構。
其次,各部委權限職責有待厘清。“以貴金屬交易為例,人民銀行、證監會和商務部等都有監管職權,而涉及貴金屬交易所等特殊金融機構時,銀監會、保監會等也有監管責任。”宋志超介紹。
同時,交易所清理整頓面臨無法可依的窘境。“歸根結底,正是由于缺乏法律依據,各地設立交易市場時才有恃無恐,因為沒有法,所以根本談不上違法。”胡俞越指出。
顯然,要解決這幾方面的難題,單靠證監會一個部門之力遠遠不夠,郭樹清如何在接下來的清理整頓中牽好頭,仍需拭目以待。
新三板加速
證監會8月初正式宣布,新三板擴容獲得國務院批準。首批擴大試點除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外,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隨后,新三板交易機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也于9月20日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成立。
至此,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事實上,場外市場的建設思路曾一度發生過不小的波折。由于2011年下半年新三板擴容方案未獲國務院批準,市場熱度曾一度降到冰點。
在2012年初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上,剛剛履新的郭樹清對發展各地柜臺交易市場予以明確:“以柜臺交易為基礎,加快建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陽光化、規范化的股份轉讓平臺。”
由此,外界普遍認為,兩任證監會主席對場外市場建設的構想存在差異。這一差別體現在是以新三板為基礎,還是以柜臺交易市場為基礎。
地方柜臺交易市場受到重視,新三板一度失聲,業界甚至認為“新三板擴容”的提法將成為歷史。直到今年中央高層頻頻調研新三板,新三板才又被重新提起。
3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等領導在北京調研中關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新三板)工作。
調研時,王岐山提出,在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基礎上,建設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
自此,新三板才又回到了證監會在有關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的相關表述中,直至擴容正式獲批。
10月11日,證監會發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確定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范圍,提出了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明確了公開轉讓、定向轉讓、定向發行的申請程序。從而為新三板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之前,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掛牌公司為‘非上市非公眾公司’,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而《辦法》打破了這個限制,讓‘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票可以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劉紀鵬表示。
招商證券[微博]的一份研報指出,《辦法》正式發布,是新三板建設提速的重要信號,未來場外市場建設是個龐大的課題,目前,擴容和交易制度突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預計2年后將迎來爆發增長的時點。
與此同時,由于新三板的相關制度還并不完善,一些學者擔心新三板會重蹈創業板的覆轍,出現過度炒作現象,進而背離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初衷。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微博]認為,應給企業準備的創業板市場,正是由于過多的個人投資者進入而定位錯誤。新三板交易只涉及資產存量,不涉及增量,不該有很活躍的交易量,否則A股的種種問題又將出現。
劉紀鵬也表示,新三板沒有必要將流動性放在首位,中國股市處于關鍵時刻,宜小步快走,不宜大步跨越,新三板重在正式開通,不在躍進,要強調質量而非數量。
此外,如何使新三板盡快突破試點全面鋪開,如何與地方OTC市場很好地結合從而構建統一監管的場外市場,這些都仍是擺在證監會面前的難題。
核心提示:上任一年來,郭樹清的新政涉及資本市場各個領域。可以說,新政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但郭樹清的“藥方”并沒有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在“積弊頗深”的中國資本市場,新政效果如何,還需時間的檢驗。
嚴打內幕交易
在2012年5月16日召開的國際證監會組織第37屆年會上,中國證監會首次啟用了機構標志——由三個紅色的三角形構成的一個“公”字。
證監會表示,此標志寓意“三公原則”,表示中國證監會將努力促使證券市場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事實上,郭樹清上任以來,在打擊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方面確實下了一番狠功夫。
中國資本市場誕生以來,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一直如影隨形,無法根除,極大地影響了公眾對股市的信心。
2011年11月29日,證監會叫停了勝景山河的IPO,對其涉嫌造假開出了有史以來針對保薦代表人的“最嚴厲”罰單。負責該公司保薦業務的平安證券[微博]兩名保薦代表人雙雙被證監會撤銷保代資格。
近期,創業板公司萬福生科和朗科科技雙雙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其中,萬福生科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立案調查,朗科科技則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稽查。
至此,2012年年內已有4家創業板公司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另外兩家分別是5月和7月遭調查的巴安水務和華昌達。
郭樹清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證監會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打擊一起”,甚至將內幕交易比做“小偷在菜市場偷白菜”。
今年以來,被調查的主板和中小板公司也層出不窮。自6月起,就有華工科技、三普藥業、美達股份等上市公司被證監會調查。
此外,郭樹清在今年3月啟動大范圍職位調整,涉及處級以上干部共41人。郭樹清啟動職位調整,固然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但借此斬斷一些實權部門與市場的利益關聯,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證監會內部職能部門中,發行部、創業板發行部、機構監管部、基金監管部、期貨一部、期貨二部、會計部和國際合作部等部門都具有行政審核權限,而其他一些部門則主要負責一些行政事務。此次處級干部輪崗,就主要是在具有審核權限權力部門和行政事務的部門之間對調。
處長輪崗讓一些券商人士抱怨,幾年的“公關”白費了,“這些‘新政’展現了郭樹清希望破除既有利益格局的決心。”一位證券市場人士表示。
“從長遠來看,打擊內幕交易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能使人們建立起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好買基金分析師曾令華表示。
9月24日,在北京舉辦的“內幕交易警示教育展”上,郭樹清再次指出,如果任由內幕交易泛濫,將會影響和制約證券期貨市場改革開放步伐,損害和動搖市場健康發展的根基,嚴重拖累各項創新活動的開展。同時,郭樹清還表示,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已經成為當前證券執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嚴打內幕交易戰役的序幕已經拉開。”劉紀鵬指出,“打‘蒼蠅’,更要打‘老虎’,要將監管的注意點從簡單的市場轉移到信息源頭的部門工作人員中去,同時加大對內幕交易的懲罰力度。”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