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消息,陸家嘴論壇于6月28-3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推進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需要下苦工夫,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一流,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實現這個目標。
郭樹清: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一流媒體來源: 寧夏衛視以下是演講實錄:
郭樹清:尊敬的俞正聲書記、韓正市長、周小川行長、尚福林主席、項俊波主席,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超高速增長促成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根本改變,然而我們的成就并非沒有代價,從要素投入成本和資源配置效率的角度來看,許多方面已經達到極限。所以,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我們不能不轉變發展方式,這正是“十二五”規劃的核心內容,在此過程中金融體系的深入改革承擔著全局性的歷史責任。
我談五點看法。一,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嚴重失衡。
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進行分析,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7萬億元,最終消費為22.5萬億元,資本形成為22.9萬億元,進出口為2.2萬億元,照此計算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差不多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就大國經濟而言歷史上不曾有過先例。即使按照45%的儲蓄率來核算,目前中國一年的總儲蓄也能提供21.5萬億的資金,折合為3.4萬億美元。因此中國不能說資金短缺。我們的儲蓄首先是用于工業投資,占到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40%。早在2009年24個工業行業中21個已經產能過剩,成熟的制造業幾乎找不出一個產能不足的行業。其次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這本來是我們的瓶頸,現在已經出現局部過剩,一些通道和線路注定會閑置。城市建設占很大的比例,房地產就占到25%,由于種種原因普遍存在著明顯的反復拆建的問題,一些道路、管線設施建成沒有幾年就拆掉重建。公共事業包括學校和醫院,在部分地區短缺的同時也存在比較嚴重的重復建設問題。第四,農村投資占比不高,浪費的比例一點也不低,農民自己建房反復拆建的問題更加嚴重,在沿海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建到第四到第五代住房,每年的投入大概在5000多億,估計上萬億,平均六、七年就要重新建一次。由于很多人工作在外,很多房子是沒有人住的。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在高收入國家予以教育的公共支持平均占GDP的5.4%,中等收入國家是4.5%,世界平均是4.6%,我國今年有望達到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醫療衛生方面平均占GDP的9.7%,中等收入國家是5.4%,高收入國家是是11.3%,我國低于其他國家水平。中國人口比美國人口老化的多,積累的養老金非常少,占GDP的比例不到7%。儲蓄投資和消費結構的偏離常態,在國民經濟的三個產業當中,我們2011年第三產業占GDP的43%,發達國家73%,中等收入國家53%,差距不小。2008年世界平均的水平是69%。結構失衡的問題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和經濟體制問題,一個方面是要素市場沒有發揮重要作用,要打破要素市場長期存在的體制障礙。
二,金融服務業體系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談到金融業,大家都知道一個悖論,就是“兩多兩難”,金融多、融資難,資金多、投資難。資金多大家說是相對的,我們和其他國家相比,每年提供給國際金融使用的儲蓄資源平均每年有2000億美元。這個悖論與論壇的主題密切相關,事實上我國金融市場本身也存在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首先是內部結構失控,最突出的是高度依賴間接投資。社會融資貸款和票據占80%,不足20%來自股票和債券融資。2011年底銀行貸款余額占54%,企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占到29%,這一比例不僅僅低于美國和英國,分別是73%、62%,也低于德國和日本。一是在資本市場內部也存在失衡的問題,二是股權融資市場層次單一,三是衍生品發展的問題,四是投資者結構的合理性問題,機構投資只有15.6%,發達國家有60%-70%。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當中,政府相關企業占有的資源比較明顯,中小企業獲得的服務非常有限。2011年的數據顯示1000多萬的中小企業貢獻稅收是50%,創造國內生產總值60%,完成的創新是70%,解決的就業是80%,占全國企業數量99%。僅中關村符合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就有1000多家,他們參與資本市場的渠道卻非常狹窄。
三,直接金融具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天然優勢。目前是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我們要挖掘銀行的潛力,而且要積極推動民間信貸的規范化發展。但小型、微型企業往往需要的是本金,或者是時間稍微長一點的債務融資。而這種服務只能由基礎的直接融資來提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產業升級,需要我們更多地利用資本市場,在市場并購當中資本市場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在對戰略性產業的發現和推動過程當中要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真正的新興產業往往是孕育于中小企業當中,不確定性和輕資產的特點確定了其常常難以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而資本市場包括股權、債券、風險投資、私募、股權資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資方和投資方風險共擔、利潤共擔的機制。事實上每一輪全球新興產業的焦點都在各國資源配置的效率方面,美國之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高科技浪潮中獨占鰲頭,源于其資本的對接機制。美國的蘋果、臉譜公司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份額,都得益于其資本市場在危機后敏銳捕捉到這些產業,并快速增長。
完善民生保障,預計到2020年中國65歲人口將占到全體人口的12%,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建設嚴重不足,社保和企業年金面臨投資渠道狹窄和體制建設落后等挑戰,保值增值壓力巨大,需要通過專業投資機構的發展,科學合理參與市場。從全國的居民儲蓄來看,人均是2.3萬元,從儲蓄動機來看很大比例將用于養老,本身是一件不同尋常的好事,問題是一定要保值增值,沒有資本市場是做不到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減少系統性風險的發生頻率,在降低社會成本的同時,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方面歐洲和美國有很多的經驗教訓。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本來是金融風暴的中心,歐洲只是受到波及,但發生危機的三年后美國經濟的恢復卻比歐洲快得多,美國GDP包括今年上半年已經連續12個季度正增長,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金融體系結構的不同是解釋兩者差別的總體原因。美國、加拿大更依賴于直接融資,而歐洲更依賴于銀行融資、間接融資。事實上,即使在危機最嚴重的年份,大企業的現金充裕,真正有創新的企業照樣可以從股本市場和高收益債權市場籌措到所需要的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有兩位經濟學家,在2007年就對過去50多年發生的危機進行過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復蘇的速度和質量,都高于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等銀行為主導的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學家也分析了股票市值和銀行存款比例,美國1913年1:1,1950年恢復到1:1,1990年接近3:1,1999年美國股票市值和銀行存款比例是9:1,美國死死掌握著國際經濟的霸權,主要的依據可能就是這方面。
四是推進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需要下苦工夫。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一流,但是我們不可能輕輕松松地實現這個目標,相反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實現這個目標。有媒體朋友鼓勵我們,說證監會每四天推出一項新政,這是誤會,我們不吃飯、不睡覺也達不到這個結果。推新制度,他開三次會議,我開四次。從近期來看,首先是堅定不移地深化發行退出制度的改革。第二是加快發展多層次、多產品的資本市場體系。第三狠抓上市公司治理完善。第四是以更大的決心、更細致的服務培育機構投資者。第五是不斷提高效率。第六是堅持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是我們的任務。
最后一點,繼續全力支持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是一座從來都不缺少金融精英的城市,1921年曾經全國有一場交易所浪潮,有112家在上海,不過這些交易所交易的標的,大部分與現代金融無關。現在各地出現了文化交易中心、紅酒銷售店、養生保健館,會不會像當年一樣成為一陣輕風、一場運動,過一段時間就銷聲匿跡了?1986年工商銀行開始了股票柜臺交易,開創了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先河。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今天的上海已經成為全國股票、債券、商品期貨、金融期貨,以及外幣、黃金等交易最重要的金融高地。從全局上來看,多項實證研究表明,人民幣在資本項上的可兌換,實際的進展比理論狀態要迅速,我們最近也做了一項研究,40項資本項目,沒有不可兌換的,有的是部分可兌換,有的是基本可兌換,事實上規定的是不能可兌換的,實際上已經做了可兌換。
所以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值得期待。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是一座非常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大量外商合資機構落戶上海,上海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也日益接近國際先進城市,所處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企業和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上海金融生態很好,誠信水平比較高,上海的出租車經營規范,很少帶著乘客繞路,這是很好的。大家不要笑,這很關鍵。誠信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很關鍵,至關重要。上海開埠至今200余年,上海國際金融重要的建設離不開進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的建設并不是簡單地歸結于金融機構。資本市場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中國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和服務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設,也期待上海對接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優勢,在引進機構投資者、發展現代財富管理行業、培養優秀的分析師隊伍、擁有長期投資價值理念的公司方面,在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發揮更大、更具創造性的作用。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