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紀朝
昨日,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鄭州文交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公告,以澄清日前已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董事長王迪攜款2億元出逃事件子虛烏有,然而,這仍不足以打消投資者對它的疑慮。
《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獲悉,一份由多名該文交所投資者簽名并摁下手印的舉報信,已被發至中國證監會、河南省政府金融辦等部門,投資者在信中要求“調查、取締鄭州文交所”。
這份舉報信直指鄭州文交所涉嫌造假、敲詐等行為,并列舉了相關事例作為支撐,而就舉報內容,鄭州文交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在隨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不同的回應。
盡管目前無法斷定舉報信將會對鄭州文交所產生何種影響,但由于距離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最后時限的6月30日已不到2個月,此時的舉報顯得更加敏感,而曾經蜂擁而至的投資者,為何轉身走上這條舉報之路?
《王鐸詩稿》舊事
43歲的李朝建是來自浙江寧波的一名投資者,他告訴本報記者,先前,其為當地一家銀行的儲戶,該行工作人員告訴他,鄭州文交所推出了一批份額化文化藝術品,建議李朝建購買。于是,他用30萬元購買了《王鐸詩稿》的一份份額化產品。
與李朝建類似,本報記者查詢發現,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參與了鄭州文交所首批份額產品的申購。而除了《王鐸詩稿》,鄭州文交所首批推出的份額化產品,還有《藍田泥塑》和《全遼圖》。
根據鄭州文交所規定,每套產品均被分為200份,其中的40份,由該套產品的原持有人或收藏人所有,真正可用于被投資者購買的產品,僅有160份。
鄭州文交所發布的上述產品的銷售說明書中,《藍田泥塑》、《王鐸詩稿》、《全遼圖》的銷售定價分別被確定為3000萬元、6000萬元、9000萬元。這意味著,上述產品的單份售價分別高達15萬元、30萬元、45萬元。
高昂的售價并未阻擋住投資者們的熱情。部分投資者甚至專門乘飛機從深圳、上海趕到鄭州開戶。最終,《藍田泥塑》、《王鐸詩稿》、《全遼圖》三套藝術品各自流通的160份份額化產品,分別約以7.42%、7.5%、12.36%的中簽率被投資者搶購。
高昂的發行價格與不到10%的中簽率,折射出的是當時場面的火爆。部分未能搶購到上述產品的投資者甚至到處打聽是否有人愿意轉讓名額。來自上海的一名投資者則表示,愿意將自己已經中簽《王鐸詩稿》的一個份額化產品名額,以溢價8萬元即38萬元/份的價格轉讓。
彼時的鄭州文交所,同樣因“國內第二家采用份額交易模式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而受到關注。
來自河南省工商局的注冊資料顯示,成立于2010年11月9日,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的鄭州文交所,全稱為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迪。
與此同時,國內文交所也開始到處開花,除此前成立的天津文交所外,上海、深圳、湖南、山東、成都等地也分別成立各自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發展文交所,成為各地積極借助資本市場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嘗試文化產權交易,促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一個新途徑。
但此時,高調開業的鄭州文交所卻開始陷入出師不利的輿論漩渦之中。
第一個漩渦便是“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
國家文物局2011年4月26日向河南省文物局所發一份名為《關于調查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的函》[辦博函(2011)242號]顯示,就在當時,鄭州文交所對外發布首批份額產品不久,國家文物局便致函河南省文物局,指出依據《文物保護法》及實施條例規定,鄭州文交所所銷售的《王鐸詩稿》、《全遼圖》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并要求河南省文物局予以調查核實。
突然發生的意外令鄭州文交所元氣大傷。當年7月3日,該所發布第二批份額產品《南泥灣》、《開渠雕塑》,但首期認購均不成功,最終不得不發布候補認購公告。
內幕交易疑云
彼時,關于鄭州文交所涉嫌內幕交易、借發展文化產業圈錢的說法開始在投資者中間傳開。而上述舉報信則是自份額產品而來。
舉報信中稱,鄭州文交所發布的首批藝術品份額產品,刻意隱瞞了實際持有人姓名,鄭州文交所之所以不愿意公開披露首批藝術品份額產品原持有人,真正原因的是,上述三個產品均為鄭州文交所董事長王迪的“熟人”擁有。
另一封由匿名投資者發送的郵件更直指,《全遼圖》的幕后持有人為趙志國,而趙志國則是由王迪任館長的龍門博物館的員工。該郵件甚至稱,王迪出版的多本圖書及雜志上,均曾多次出現趙志國的名字。
然而,鄭州文交所管理人士隨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龍門博物館確有名為趙志國的員工,但他同時表示,鄭州文交所與龍門博物館并無業務關聯,自己跟趙志國并不熟識,無法確認龍門博物館職工趙志國與《全遼圖》持有人是否為同一人。
來自龍門博物館的一份宣傳材料則顯示,龍門博物館的藏品,也包括《王鐸詩稿》。
“首批三個產品的背后,都跟王迪有很大關系。一個號稱要振興文化產業的交易所,卻借著國家振興文化之名,圈錢、牟取私利。這是我們作為投資者難以容忍的。”10多名投資者在舉報信中說。
針對此說法,上述文交所管理人士解釋稱,無法證實上述藏品的幕后持有者與王迪有關,“法律上承認是誰的,那它就是誰的。”他認為,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單純的推理和主觀臆斷,都將被認為是無效的。
虛假交易?
又有投資者提出,鄭州文交所后上線的產品經常會出現高達200%以上的漲幅,但包括《王鐸詩稿》、《全遼圖》等在內的首批、二批產品,卻長期零成交,幾乎沒有交易的跡象。
多名投資者對本報記者表示,名義上,上述后上線的產品是被投資者購買的,但實際上,這些產品的購買者可能是鄭州文交所安排的內部人士或關聯人士,才會出現令人尷尬的零成交狀況。
然而,上述鄭州文交所管理人士否認了上述說法。他認為,鄭州文交所推出的產品,與股市發行的股票類似,同樣會存在投資者是否看好的問題,也會出現一些人追捧,一些人則處于觀望狀態,有些產品很火,有些產品卻會死掉,這都是正常的交易行為。
“說這就是虛假交易,是胡扯,邏輯也是錯誤的,這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上述管理人士甚至委屈地認為,藝術品的價格本就很難穩定,“當初市場火爆,排著隊來買的是他們,現在市場不好了,爭著吵著要來退錢的還是他們,投資市場本就是這樣,永遠有人追高,有人追低,所以才會有交易。”
即便如此,上述人士也承認,作為金融創新的一種形式,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的文交所,雖然數量龐大,但卻不得不面臨背后監管部門缺位的尷尬。他說,包括鄭州文交所在內,國內多數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大多均無相關法律文件進行約束,更多是依靠市場經濟的運行以及自身的道德規范進行約束。國家層面,現在沒有針對文交所系統的完善制度,也沒有具體的監管部門負責管理。
鄭州文交所管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雖然鄭州文交所為公司性質成立,且營業執照為鄭州市工商局頒發,也拿到了河南省金融辦的相關運營批文,但說到直接的歸口管理單位,卻并沒有明確,而是被籠統地概述為由“五部委”共同管理。
“五部委”,即指《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簡稱“38號文”)下發之后,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以及商務部等5部委聯合開展的著手規范文化產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工作,監管內容覆蓋文交所設立的基本條件、審批程序、交易試點、清理整頓以及藝術品市場管理等。
碰撞不可調和
據一位為維權已經在鄭州文交所的沙發上睡了22天的投資者透露,其實他們的要求只有一條,即安全退市,鄭州文交所負責將他們手中的份額化產品回收回去,并將他們當初的投資發放給投資者。
但鄭州文交所管理人士則表示,鄭州文交所作為交易平臺,當初發行份額化產品的收益,除留下千分之四作為交易費用外,已經全部交給產品的原持有人,不可能再將款項退還給投資人。他說,自運營以來,鄭州文交所一直都是虧本的,僅2011年就虧損了1000多萬元,預計今年還得虧損幾百萬元,沒有余錢退給投資者,并要求投資者通過交易將手中的份額轉讓給別的投資者。
此說法卻未能獲得投資者認可。李朝建向本報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截至2012年1月,鄭州文交所已經發售共有權益文化藝術產品16個,為文化產業融資達5.12億元人民幣。
李朝建同時告訴本報記者,按照眼下的交易狀況,他們根本不可能實現退市。“自從全國開始傳出文交所整頓的消息,我們手中的產品都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任何交易量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任何投資者愿意購買我們手中的份額。”
隨后,本報記者致電河南省金融辦,但該辦得知采訪事宜后,轉而將電話掛斷。
5月16日,關于鄭州文交所董事長王迪圈錢2億元跑路的消息開始在投資者中傳開。部分投資者開始組建維權聯盟,先后向中國證監會、河南省金融辦等部門投訴。
但即使李朝建本人也不得不承認,維權成功的可能性渺茫。
與此同時,鄭州文交所也開始了自救行動。據鄭州文交所管理人士透露,身為董事長的王迪雖未如外界傳言般跑路,但也不得不南下深圳,尋求更妥善的解決途徑;身兼董事長助理、董事會秘書的李向前,則不得不擔起臨時新聞發言人的角色,以穩定投資者信心。
而在鄭州文交所網站上,5月16日則在“本所動態”上發布名為《王迪董事長陪同靳之林先生蒞臨禹州鈞瓷創燒》的新聞。該新聞稱,5月15日,王迪陪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之林先生來到鈞瓷之都——禹州,親身體驗鈞瓷創燒,并發出圖片佐證王迪并未“跑路”。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王迪真的跑路,并且導致鄭州文交所沒法繼續經營的話,投資者只能通過拍賣購買的文化藝術品來挽回損失。但即使是把該藝術品拍賣,用以給投資者進行分配,但是肯定價值會大大縮水的。而且,一旦文交所垮掉,投資者的損失會非常慘重。(應被訪者要求,李朝建為化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