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熊凱 北京報道
9月13日,兩所一司(上交所、深交所、中登公司)召集15家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準備券商在上交所開會,進行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全網測試相關制度及程序安排的培訓。
會上,各家券商收到的《融資融券業務第三批準備試點會員聯網測試方案》(下稱方案)顯示,“本次聯網測試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符合融資融券條件的相關證券公司及其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銀行、其它相關單位等共同參與進行。測試期1天,時間為9月18日。”
此前,為期兩個月的連通性測試已經結束,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只剩下專家評審環節。
“一切順利的話,10月份可以進入最后的專家評審階段,最快年底可以開展業務。”14日,某試點準備券商的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統計顯示,截至9月14日,滬深兩市總成交額約2600億元,融資融券總余額43.5億元,僅占1.67%。其中,融資余額達43.18億元,融券余額僅0.18億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與此同時,上市券商備戰步伐也在提速。9月14日晚間,國元證券(000728.SZ)發布公告稱,關于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議案獲得通過。該公司試點階段融資融券業務規模不超過50億元,其中融券規模不超過8億元。
全網測試18日啟動
方案顯示,18日啟動的技術系統聯網測試參與券商名單為:安信、長城、長江、方正、國都、國元、紅塔、宏源、平安、齊魯、西南、興業、中金、中投、中信建投。
7月下旬,深滬交易所開始分別組織上述15家券商進行技術系統連通性測試,直至日前結束。
“連通性測試都是為接下來的技術系統聯網測試做準備。”上述某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介紹,此次全網測試基本是完全仿真交易,是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申請準備過程中關鍵一環。
方案顯示,除上述15家券商外,上交所、中登上海分公司、參與測試券商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銀行均參加測試。
測試以9月17日滬市所有證券的日終處理完成后數據作為測試起始數據。
測試時間則為9月18日,測試分別模擬2個完整交易日的交易,即模擬9月18日、19日二日的交易。
“本次測試將直接關系到參與測試券商的排名,排名靠前者可能率先獲得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資格。”上述某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介紹,對于此次參與融資融券試點準備的15家券商,監管層仍可能采取分批次放行的方式。
第一批試點券商和第二批試點券商同時開始進行融資融券試點準備的培訓工作,最后獲批開展業務卻被分為前后兩批,其依據便是評審排名。
“前六名成為第一批試點券商。”上述人士介紹,對于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還有另一種可能性,“按照證券公司的分類評級來分批放行,A類券商先行,B類券商隨后。”
試點放行加速
就獲得試點資格所耗費時間看,相比于前兩批試點券商,第三批試點券商要幸運得多。
“第一批試點券商從開始參加監管層各種培訓,到最后業務正式開展一共花18個月,第二批長達21個月。”上述試點準備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表示,相比之下,最快有望年底就開展業務的第三批試點券商,“從7月份開始培訓算起,花的時間不到半年。”
“不管是通過評審排名還是券商評級來分批放行這15家試點準備券商,其中率先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都有望在年底開展業務”,上述人士表示,與股指期貨相比,同為創新業務的融資融券始終未能放量,監管層提速放行之意頗為明顯。
“融資融券放量始終受兩個條件制約。沒有轉融通機制,券商僅靠自身的券源和資金,無法提供足夠供給,而T+1的交易機制,提高了融資融券風險,制約了投資者對于融資融券的需求。”某券商證券行業分析師表示,供需之困是融資融券難以放量的最主要原因。
一位第三批試點準備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創新業務,監管層態度比較審慎,“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轉融通一旦推出,對融資融券的影響將是質的飛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