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11部門31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汽車零部件以及工程機械、機床等列為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業內人士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再制造產業發展技術和條件已成熟,將因政策的扶持步入快車道。
⊙記者 李雁爭 秦菲菲○編輯 劉玉鳳
將發布《再制造產品目錄》
《意見》提出,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消除制度瓶頸,以推進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的同時,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壓縮機、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繼續推進大型舊輪胎翻新。
為完善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意見》指出,將制定發布《再制造產品目錄》,研究對列入目錄的再制造產品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再制造提供信貸、擔保等投融資服務。循環經濟專項資金要將再制造技術研發、示范和推廣項目作為支持重點,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優先采用再制造產品。
11部門表示,我國將把提高再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再制造應用領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業、規范舊件回收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作為主要任務。相關部門將制訂通過制造產業發展規劃,盡快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適當取消對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強制回爐的限制;完善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再制造監督管理制度,培養專業人才,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促進這一產業加快發展。
市場需求將急劇放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表示,我國工業行業每年因腐蝕、磨損而產生的經濟損失分別占到全年GDP的4.5%和5%,而發達國家兩項加起來的損失在4.5%列5%區間內,“再制造業每年可為國家節約1550億元”。
實踐證明,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均能達到甚至超過新品,而其成本僅為新品的1/4,節能達到60%以上,節材超過70%,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業產品的潛在價值,可讓能源資源接近零浪費。而與此同時,再制造領域的市場需求也將急劇放大。徐濱士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僅進口的設備就達到萬億元,這些設備即將陸續進入報廢期。
三類企業受益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郭國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難準確估量再制造產業的市場規模。但是可以肯定,再制造符合當今節能環保的時代主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發展空間。
美國2002年再制造產業的年產值為GDP的0.4%。我國2009年GDP預計達到33.5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有望達到37萬億元,2015年則有望達到48萬億元。
因此郭國棟估算,如果我國2010年和2015年的再制造產業水平達到0.2%和0.4%,則再制造產業年產值將分別達到740億元和1920億元。
郭國棟認為,再制造產業的技術和市場都已經成熟。從行業和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三類企業將因為再制造業的發展而受益。第一類是具有或未來可能具有再制造技術的企業;第二類是具有配套能力的零配件生產商;第三類是具有回收與銷售渠道的企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