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 上海報道
來自滬深兩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分別達到1451.35萬元和2.42萬元,比例幾近600∶1。其中,滬市融資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元關口;但在融券業務上,兩交易所均已連續三日融券賣出“零交易”。
融資融券開閘第四日,投資者對融資、融券兩類新業務的喜好分歧仍在擴大。
“做空”無市
截至4月6日,滬市融資余額達到1009.12萬元,而融券余額僅有1.03萬元,數字相差懸殊,即比較第一日的2.41萬元融券規模也已縮水過半;同樣的情景也在深市上演,當日深市融資余額為442.22萬元,同日融券余額則為1.39萬元。
同為創新業務,融券和融資業務卻是背道而馳。一系列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從3月31日開始,市場上融資余額有增有減,但融券余額卻呈現單邊大幅下滑;尤其是除了融資融券首日的13單融券賣出業務外,此后三個交易日,兩市并無一單新的融券交易產生。
3月31日,有投資者融券賣出2100股深發展A(000001.SZ),金額達到4.87萬元,這也是至今為止對單一證券最大規模的一次“做空”行為。
事實上,由于肩負著“做空”使命,融券業務一直比融資業務受到更多關注,但市場數據卻言之鑿鑿:投資者對做空興趣不大。
“融券業務這幾日的交易狀況在我們意料之中。”滬上一試點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
“第一,市場目前還是以看多為主,只有在看空的時候,投資者才會考慮融券;第二,融資融券業務畢竟剛剛開展,市場對這項新業務有個認識過程,初期對客戶的審查會比較嚴格,而且標的證券的范圍也比較窄。”上述負責人解釋稱。
目前6家試點券商公布的融券標的證券存在較大差異,融資標的和交易所公布的大致一致,約90只左右,但融券標的的證券數量最多不過20只,如中信證券累計有19只股票可供借出,國信證券10只,海通證券提供8只可交易股票,廣發證券的可借證券只有招商銀行、中信證券、吉林敖東3只;具體到當日可供交易的股票數量將更有限。
對首批嘗鮮的投資者而言,關心的則是通過融券業務賺錢的可能,但在當前狀態下,這一獲利空間亦是有限。“本來公司提供的可選股票數量就少,何況放出來的股票股價也不會大起大落。”滬上一融資融券客戶對記者坦言,暫時對融券業務沒多少興趣。
融資仍是主要需求
融資依舊是市場的主要需求。
截至4月6日,滬市融資余額首破千萬,其中當日融資買入額達到332.95萬元,較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足足增加了逾300萬元。“適逢清明節假期,投資者對利息費用等交易成本亦有所考慮。隨著投資者對相關規則與風險的逐漸熟悉,并待股指期貨推出或市場波動加劇時,融資融券交易量有可能進入穩步增長通道。”西南證券分析師王大力解釋稱。
和此前交易日相比,兩市均出現新的標的證券被投資者看多買入。滬市方面,華夏銀行、南方航空、遼寧成大和大秦鐵路首次出現在融資買入名單;深市則有深圳能源和泰達股份新受到投資者青睞。
統計顯示,中國中鐵以日融資買入175.20萬元高居滬市第一,華夏銀行和大秦鐵路分別以64.10萬元、39.95萬元緊隨其后;深市4月6日融資買入第一位則被深圳能源拿下,累計金額達到155.31萬元,其次則為五糧液和中興通訊,融資買入額分別為85.23萬元和50.08萬元,但這兩只股票當日融資余額均為零,意味著有投資者向券商借入資金買入上述股票后,又在當日全部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