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市場期待已久的融資融券交易試點正式啟動。作為首批試點券商,國泰、國信、中信、廣發、海通、光大等六家證券公司為成交首單爭奪激烈。根據《經濟參考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融資融券第一單最終花落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各試點券商融資融券交易的首日表現較為平穩。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融資融券業務在A股市場上落地,不僅豐富了國內證券產品的類型,使得整個證券市場更加趨向成熟,同時也標志著A股市場正式告別“單邊市”,從而邁入了可以“做空”的時代。
交易首單花落國泰君安
來自六家試點券商的消息顯示,融資融券第一單花落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而深圳第一單則在深圳國信證券紅嶺中路營業部。
據記者了解,國泰君安首單融資融券交易者是一位姓閻的先生,其做的是多單,買入的金融類藍籌股。面對投資者對交易首單的好奇,作為較早“吃螃蟹”的閻先生來說倒顯得較為平靜。“這次操作僅僅是一次新業務的開始,象征性比較大,并不期望這一單能夠賺多少錢。”閻先生說。
這位在資本市場打拼多年的資深投資者還表示,融資融券交易的誕生,意味著投資者不會再像以前那么恐慌。他說:“在我的價值中樞附近,我會做一個反向的風險對沖,這樣就可以不至于像2007年大漲時與2008年大跌時心里那樣恐慌,至少會對單邊市的擔憂有所減緩。”
據國泰君安與光大證券等方面透露,雖然首日參與交易的客戶很少,但融資、融券兩個方向的多空買單都
已經在31日早盤成交。
國泰君安證券信用交易管理部總經理郝保華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融資融券交易啟動當天有4位投資者完成了融資融券交易。
光大證券方面則透露,像地產、煤炭等行業的估值較低的大盤藍籌股,成為了交易首日融資買入的主要對象。
融資融券潛在規模達5000億元
從六家試點券商首日交易的情況看,融資融券業務開局表現比較“平淡”,交易申報首日成交僅有一百多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在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階段,培育理性投資者最為關鍵。
首批6家試點券商在融資融券試點初期雖然在業務開展上較為謹慎,但暗中發力推進的計劃已經較為明了。目前中信證券融資融券額度較大達到100億元,而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也分別在業務初期拿出40億元和50億元。
就在融資融券試點交易正式啟動前一天,中信證券向一家私募投資公司授信近3000萬元。對于業務初期便用大手筆進軍融資融券的潛在競爭對手,多家試點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在融資融券額度上雖然比不上“財大氣粗”的中信證券,但在充分了解客戶的前提下,當下的融資融券規模應該能滿足自身客戶的需求。
國泰君安金融業分析師梁靜測算后認為,首批試點進行融資融券的總額度大約為300億元,雖然規模有限,但從長期來看,證券市場的發展對融資融券的要求會越來越大。梁靜還表示,在目前證券公司資本金快速增長的前提下,未來的中國融資融券的潛在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
防范風險尚要放在首位
有分析人士認為,同普通證券交易相比,融資融券交易不僅具有普通證券交易所具有的政策風險、市場風險、違約風險、系統風險等各種風險,還具有其特有的風險。
其中,融資融券業務最主要的風險在于融券上。融券是給投資者引入了賣空機制,而風險在于投資者博弈的對象是券商。即:投資者是從券商融券的,而券商之所以融券給投資者是與投資者看跌這只股票方向相反的,即投資者看跌,而券商是看漲的。但是,投資者要清醒認識到,券商擁有強大的研究團隊和資本市場的專業人才,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在與券商博弈中,應該是輸多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