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稱,國際板的新股發行制度以及上市后的跨境監管,將成為監管部門的重大課題
□ 本報記者 馬紅雨
2009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可謂風起云涌。在IPO重開之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業板粉墨登場,現在市場各方又將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國際板。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12日在參加達沃斯年會間隙透露,中國移動已經啟動了在內地IPO 的工作,將通過“國際板”的方式實現回歸A股。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在“2009國際投資論壇”上亦表示,將允許具備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
“國際板的推出將進一步豐富中國資本市場,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經濟競爭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資本市場成為其中的核心環節,強大的資本市場成為發達國家在全球范圍內爭奪生產要素和進行產業并購的最重要平臺。通過全球證券籌資和投資,資本市場為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和利益重新分配提供重要的平臺。強大的資本市場使一個國家在世界各國對于優質生產要素的爭奪和資本博弈的過程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事實上,早在2007年上交所創新實驗室發布的《市場質量報告》中就曾建議“在境內交易所開設國際板”。上交所高層也曾多次公開表示,上交所一直在積極推進國際板的建設,推動海外公司A股上市是上交所的重要目標之一。而上海欲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提出“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顯然與上交所“國際板”的訴求不謀而合。
“上海要想在2020年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沒有一個國際性的資本市場,很難算名副其實。”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國際板將有助于改善我國市場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提高透明度,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上一個臺階,同時增強本土金融服務機構的競爭力。
“允許境外優質企業到境內市場上市,將有助于我國居民分享全球經濟增長的利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與現有的海外投資等措施相比較,允許境外公司到境內市場上市將更多地把金融市場和金融活動留在本土市場,有助于造就強大的本土金融服務業,對于增強境內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允許美國企業在國際板上市融資,可以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張鐵剛進一步指出,“設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國際板可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通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運轉可以帶動本國貨幣的國際交易和國際結算。”
近日,匯豐控股、淡水河谷、GE等紛紛表示要在上海國際板掛牌,而匯豐控股據稱融資規模將在30億美元以上。境外企業登陸A股市場,資金承受能力是否將面臨極大考驗?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張琢對此認為,“國際板上市公司主要還是以投資國內市場為主,短期來看,應該不會有大的資本流出。但從中長期來看,由于現在國內市場估值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可能會導致財富凈流出。因此,國際板的新股發行制度是否合理,以及上市后的跨境監管,將成為證券監管部門即將面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