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經濟60年嬗變 資本市場服務全局擔當大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01:30  證券日報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經濟體制發生巨大變化,人們的生活逐步融入世界大潮,越來越與全球經濟的波動息息相關。

  作為國民經濟和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市場走過了19年的風雨歷程,中國股市市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位。資本市場從投資、融資以及公司治理、社會文化的層面,深深地介入到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資本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我國經濟從計劃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標志性成就之一,已經、正在并且還將進一步影響人們的生活。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總結回顧資本市場建設的巨大成就,本報即日起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資本市場巡禮》系列報道。

  □ 本報記者 張 亮

  中國資本市場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度從沒有現在這樣高。

  日前,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在第八屆世界大豆研究大會上,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高蛋白大豆合作社有300多農戶、2萬多畝土地。2008年春播時期,大連大豆期貨價格漲至5000/噸以上,合作社在期貨市場上賣出了還未收獲的大豆300噸。是年底,當期貨價格跌到2900多元/噸時,他們估算當地大豆種植成本都在3600元/噸左右,又抓住機會在期貨市場上買入大豆1000噸,攤低了未來大豆生產成本。通過期貨市場,這個合作社2008年增加了50萬元左右的收益。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名建設者,劉興強對此十分欣慰。他說:“大豆期貨市場的出現,給大豆主產區帶來了重要影響。過去農民依靠感覺、經驗、隨大流的種地賣糧習慣和經營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指導也由單純重生產向生產和市場并重的方向轉變;在市場價格的引導下,農民和企業聯系更為緊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正在提高!

  劉興強還向與會者披露了大商所200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東北大豆主產區農民關注期貨市場的程度已經達到58.24%,9%的農民根據期貨市場價格來選擇種植的品種,40%的農民在售糧期間對期貨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參考。

  這,只是資本市場重要作用的一個縮影。

  從“一度消失”到“重新出現”

  撫今追昔,資本市場在新中國成立后曾一度消失。還是改革開放之后,伴隨經濟體制逐步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市場才重新建立起來!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經濟體制是一種市場與計劃的混合體,帶有過渡性質,走上計劃經濟道路則是從取締資本市場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前后,為穩定經濟,采取的第一個重大措施就是打擊銀元和外幣的炒賣。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軍管會查封證券大樓,這意味著在打擊投機資本的同時也取締了資本市場。

  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次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并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從此,中國逐步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成功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

  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需要資本投入。為利用國際資本市場,1979年后,我國陸續成立了幾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1981年初,財政部恢復發行國庫券。這兩項措施結束了中國人曾引以為自豪的“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歷史。最初的“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很快導致了股份制的嘗試。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則進一步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指出計劃和市場的作用都是覆蓋全社會的,并提出要分階段進行計劃、投資、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體制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理論上的不斷突破為新的實踐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在這一背景下,最早一批有影響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相繼向社會發行股票,甚至在小范圍轉讓交易。與此同時,以中央銀行同專業銀行分離為標志,金融體制改革開始起步。1985年后,“金融市場”的提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同時出現了最早的關于建立股票市場的提議。

  1986年11月14日,小平同志會見以董事長約翰·范爾霖為團長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代表團,將改革開放后我國第一只股票——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贈給客人,表明國家領導人對股票這個新生事物的認可。

  這件事被視為一個信號,受到海內外輿論格外關注,給當時積極推動股份制的人們以莫大鼓勵。

  據有關資料記載,1990年1月,為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小平同志在上海過春節期間提出:“請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改革開放的旗幟!毙∑酵敬朔v話,催生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深圳證券交易所在1990年12月1日試開業后,也于1991年7月3日正式成立。

  重建資本市場是朝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邁出的關鍵一步。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建立,向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即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更為重要的是,它為中國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已經出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資本市場這個高級組成部分。

  從“局部試驗”到“大力發展”

  資料顯示,上證所開業當日,只有30種證券上市,其中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股票8種(也就是著名的“老八股”)。首個交易日收市時僅成交49筆,金額為588萬元。

  深交所試開業的當天顯得更為冷清。據業內人士回憶,開市鐘聲響過很長時間,居然沒有委托電話打入。當天,只成交安達股票8000股。

  顯然,處于試驗階段的中國資本市場,尚未獲得各方廣泛認可。

  時鐘運行到1992年春,小平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講話”。其中,有一段話被證券業奉為“護身之寶”,那就是:“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也正是在這年秋天,黨的十四大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且第一次把“資本市場”的概念寫進了黨的正式文件。

  如果說,此前的經濟體制改革帶有很強的探索性,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繞著走,那么,此后的改革就進入了系統推進階段。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如此。就在黨的十四大召開的當月,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設立。這標志中國資本市場初創階段進入尾聲,開始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

  接下來的近10年里,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公司法》、《證券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相繼頒布,并隨著形勢的變化進行修改。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日益增強。

  2003年10月14日,對中國資本市場來說,又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發布!

  《決定》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擴大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規范和發展主板市場,推進風險投資和創業板市場建設。積極拓展債券市場,完善和規范發行程序,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建立統一互聯的證券市場,完善交易、登記和結算體系。加快發展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規范發展產權交易。積極發展財產、人身保險和再保險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在黨中央全會通過的文件中,用這樣大的篇幅專門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要求,做出規劃,進行部署,這是第一次。它對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勢必產生重要的推進作用。

  果然,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接踵而至,業界俗稱“國九條”。

  這是我國資本市場極具里程碑意義的文獻之一。這份文件,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九條”確立了尊重市場規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基本原則。如此,多年來想搞卻沒有搞成的股權分置改革便有了基礎。

  2005年“五一節”節后,股權分置改革大幕拉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新聞發布會上堅定地表示:股權分置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接下來,證監會聯手國資委、財政部等有關部委強力闖關。及至2006年12月29日,滬深兩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市值占比達97%。至此,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也正是在這被稱為“股改年”的2006年,證監會要求年內必須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問題;中行、工行等多年欲歸不能的大藍籌相繼回歸;證券業全行業綜合治理“春風吹又生”;QFII投資熱情與日俱增;上市公司“整體上市”風生水起……

  隨后,證監會又針對市場形勢的新變化,適時將投資者教育制度化;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局勢的新形勢,面對全流通的市場新特征,一如既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

  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資本市場各項改革的政策累積效應也逐步顯現,市場信心逐步恢復,市場內在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整體上保持穩健經營。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面前,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總體呈現出穩定健康發展的態勢。

  數字印證資本市場巨變

  證監會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數據,足以印證中國資本市場重新建立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足以折射資本市場19年來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變化。

  據證監會統計,自80年代我國出現改革開放后首只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票以來,到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已超過1640家,境內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融資超過5.4萬億元,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能力不斷提升。

  截至2009年7月底,境內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股票融資2.5萬億元,企業債券融資2.9萬億元。

  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品種體系初步形成,金融期貨產品也在積極準備。截至2009年7月底,我國期貨市場共有21個期貨品種上市交易。2008年,我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貨市場和第一大農產品期貨市場。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高,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從1991年底的14家發展到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間增長115倍;截至今年7月底,滬深股市總市值23.57萬億元,流通市值11.67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三。

  作為資本市場參與主體,我國證券中介機構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逐步納入創新發展的新軌道。截至今年7月底,10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2.02萬億元,凈資本3322億元,管理客戶資產9.66萬億元,今年前7個月證券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578億元;61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502只基金,基金總份額2.29萬億份,基金凈值2.55萬億元。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規模日益壯大,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截至今年7月底,股票投資者開戶數近1.33億戶,基金投資賬戶超過1.78億戶。資本市場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

  隨著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的逐漸發揮,資本市場推動社會資源加速向優質企業集中,不僅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且促進國有資產轉變管理模式,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平臺。

  由此可見,隨著“國九條”各項決策部署逐步貫徹落實,中國資本市場已然發生轉折性變化。資本市場規模穩步擴大,質量和結構日益改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正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于這樣一個作用巨大的市場,這樣一個歷經曲折重獲新生的市場,這樣一個正處“新興加轉軌”發展關鍵期的市場,我們當更加精心呵護,倍加珍惜。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有世界上成長最快經濟體的強力支撐,只要繼承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精神,堅定不移地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前途定將無限光明。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